鐵爐子——蜂窩煤爐子

我曾寫過一個關於蜂窩煤爐子的小雜文,隨手發出去了,可自己到沒留個底子,丟了。

“民以食為天”我的童少年時代家裡造“天”的傢什還就是這蜂窩煤爐子,我還是得說說它。

我記得我丟掉了的雜文的標題叫“熟悉·陌生”,熟悉,是講天天接觸,媽媽用它造飯烙餅,炒菜熬湯,煮粥煎蛋,十幾年做出過多少頓美餐,應該是太熟悉了,那陌生呢?是指別看家家都用這蜂窩煤爐子,孩子們看著媽媽天天用它做飯炒菜,可很多孩子確沒有仔細的觀察過它,沒有把這小小的爐子當回事,所以對它又感覺陌生。

造飯的設施沒少見,從農家院兒那灶颱風匣連隊伙房裡那吹風機大鍋臺到高檔餐廳後灶那“吱吱”作響的氣爐咱都看到過,可大院兒裡各家用的還就是這不起眼的蜂窩煤爐子。

現在造飯的工具媒介那是很多了,任由你隨便選,天然氣爐,煤氣爐,汽油爐,電磁爐,微波爐數不勝數,可那時沒有,你就得使這燒蜂窩煤的小鐵爐。

我想那年代北京各部隊大院裡的住戶可能都使用這爐子,反正後勤學院裡的各家都是用它。

這小爐子的優點是,安全,無煙,平時不用煙囪,體積小不佔地方,隨時可以“封火”隨用隨時可以打開,蜂窩煤好存放。

圓形一個鐵爐身,下面一個帶門的小風口,四塊耐火材料製成的半圓形瓦片下在爐身的圓孔中對成一個圓,一個爐箅子在風門的上方隔住那耐火材料,爐身最上面是塊生鐵的四方爐盤,那蜂窩煤是用碎煤在模具中壓成約十公分厚的圓塊兒,每塊煤上都有規律的壓出十幾個溜圓的透孔,初次使用要在這對成圓形的耐火材料中放入引火煤,它的壓制材料類似木炭易燃,再在引火煤上放上普通煤但要記住要讓煤塊上的孔孔相對,一定要有個鐵製的爐棍子(可能有人只知道爐鉤子)用它捅一捅那堵塞了的孔孔,這時就可以在院子裡引火了,因為引火煤冒煙所以不能在廚房裡引火,用一個鐵質的小煙囪放在蜂窩煤上面拔火,這時可以在爐箅子底下放上破報紙馬糞紙(都那麼叫不知是否真是馬糞做的)一根洋火就點燃了,那紙燃著了引火煤,引火煤又引燃了上面的煤塊,成功了,不用火時可以關上風門蓋上爐蓋或坐上一個鐵壺,這樣煤燃的很慢基本上可以維持一天,用的時候打開風門,再放上一塊煤孔孔對準通透,用一塊木板(我們叫它煤板)往下一壓,就可以做飯炒菜了,只是它的火沒有其他爐具那麼強硬,噢!說了這一大長串,像是蜂窩煤爐具說明書,那些大一些的尤其是女孩子在家做飯的肯定比我熟悉多了,我只是總是趁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拿回幾個地瓜來洗淨圍著爐盤擺上那麼一圈兒,用鐵鍋那麼一扣,你就等著吧,慢慢的慢慢的這廚房裡,這樓道里,這整個樓門兒裡都飄散著那烤地瓜的香味兒,啊!不行了,饞死我了。

忘了這買煤是怎麼預約了,那時沒有電話,好像是在院兒門口的傳達室留個條子註明幾樓幾層哪家要多少,到時那平板三輪就給送來了,師傅一塊大木板幾趟就給你搬到涼臺上去了,我們也跟著忙活弄個小黑手小黑臉。

媽媽十多年就是用著小爐子做著我們的家常便飯,現在幾乎看不到了,那時家家都有,想想還是那麼的親切,尤其是想起那烤地瓜的香味……啊!垂涎了。

文:黑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