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那些事(之七):扛著小板凳去搶地方

大院那些事(之七):扛著小板凳去搶地方

在大操場看露天電影,是那個年代大院普遍的、主要的娛樂活動。大銀幕立在操場中央,兩面都能看。要放電影的那天,人們總是早早地吃了晚飯,拿著各式各樣的小凳子、小馬紮、大蒲扇、席子等,紛紛來到操場。為了坐一個好位置,一般家裡得有人先來佔地方。飯後約著樓裡的同伴,扛著小凳子、席子,飛快地跑到大操場,一溜兒攤開帶來的各種物品,先搶佔一個好的位置,然後再和同伴玩,等著電影放映。如果正面沒有好位置了,就去反面看。有時候,在體北廣場,還可以聽到說評書《烈火金剛》。

電影開演前,播放最多的歌曲是《騎兵進行曲》。正式影片放映前,幾乎都要加映新聞簡報,我看的最多的就是毛主席接見紅衛兵。每當看到八一電影製片廠那光芒四射的八一五星標誌性片頭,以及“向前、向前、向前……”聽到這首雄壯的解放軍進行曲時,我就血脈噴張、心情激動,因為電影終於正式開演了。

如果是在涼爽宜人的傍晚,看一場露天電影是多麼暢快的享受啊,但不是天天都是好氣候。在悶熱難耐的夏季,猛扇著扇子,一邊驅趕蚊蟲,一邊看得入迷,等電影結束的時候,腿上能數出十多個又癢又紅的大包。最受罪的是冬天,即使穿著厚棉襖,大棉鞋,戴著能護著耳朵的大棉帽,坐一會兒,腳指頭都凍僵了。有時候,看到一半下雨了,又捨不得走,就冒雨看,身上全淋溼了。

當時,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放電影要跑片。由於是膠片電影,放映一部電影大概需要5卷膠片。膠片電影拷貝又重又少,如果出現兩個單位放映同一部電影,就需要有專人在放映單位之間接力傳遞。跑片有時候會出現意外,比如膠片讀不出來,或者接力傳遞的時間沒有銜接好。跑片等待的時間如果過長,就會有人不耐煩了,叫喊吹口哨提抗議。隨著以後改用輕便的硬盤電影,就再也不需要跑片了。

“文革”期間,老電影基本都被批判了,能看的電影很少。八個樣板戲、《地道戰》、《地雷戰》等影片反覆放映,再一個就是看新聞簡報。對八個樣板戲的臺詞快要倒背如流了,還會唱一些經典的唱段。同學們常常會學一些電影裡的經典臺詞,如:王成的“851851我是延安我是延安”“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地道戰裡的“你們各自為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海鷹中的“地瓜地瓜我是土豆”等等。

兒時在大院露天廣場看電影,承載了一代人的幸福和快樂,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有了3D電影、電視、平板、手機等等,使業餘生活豐富多彩,但過去的那種歡樂似乎再也沒有了。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