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最近,外匯市場上似乎出現了一種很鬼魅的氣氛。

美元的任何利好似乎都不起作用,而非美元(主要是歐元)稍微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開始大漲,然後帶動一種小夥伴一起上漲。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昨天,耶倫任內最後一個議息會議,發出前所未有的措辭改變似乎也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根據昨天美聯儲公佈的議息會議決策聲明,儘管結果是不加息,但是從措辭來看,讓美聯儲加息顧慮最大的因素——通脹卻有了前所未有的措辭改善!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來源,美聯儲官網

此前對於通脹的描述,美聯儲一般是用預計短期之內不能夠達到目標等悲觀性地通脹疲軟等等措辭來描述,而這一次美聯儲則表示:

衡量未來12個月的通貨膨脹指標預計將在今年攀升並在中期穩定在委員會2%的目標附近。

此前暴哥給大家分析過很多次,目前對於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來說,就業、經濟增長基本上都在自己的目標範圍之內,早已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通脹是觀察美聯儲加息進程的最權重因素。

此前,由於耶倫形容為迷一樣低迷的通脹存在,所以市場似乎是吃定了美聯儲不敢過快動手。

不過伴隨著原油價格崛起,美國人消費意願連創新高,以及美元貶值本身引起的輸入性通脹等因素,美聯儲的通脹因素干擾其實越來越不是一個問題。

據美國官方的數據,如今美國的消費信心創17年新高;美國人個人消費水準創6年新高,而對應的,美國人的儲蓄率創2008年新來的新低。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美國的儲蓄率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其實美聯儲的通脹指標PCE,一直就沒有達到過2%,而是多年以來維持在1.5%的水平附近。那麼或許其實美聯儲早就已經調低了通脹的預期,當然在公開目標裡面沒有修正,但是為了抑制資產價格的過快崛起,該加息還是要加息。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美國的核心通脹數據,一直就沒有達到過2%

因此,綜合上述因素考慮,美聯儲的加息次數很有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為什麼說中國要小心!

當然,美聯儲加息不見得美元指數就會變強,2017年的實證已經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但是我們中國應該保持應有的警醒態度。

原因有幾個。

第一,儘管最近美元沒有怎麼走強,仍然是保持疲軟的態勢,但是黃金、石油等短期走勢會受到美元影響的商品卻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一方面因素可以認為是一部分獲利了結因素,但更重要很可能市場一部分人也開始擔心,美元超賣態勢下,短期走強的可能,所以提前做出了反應。

根據3月份最新的市場預期,美聯儲幾乎是鐵定要加息,那麼商品市場出現的動盪會不會作用於外匯市場,其實是我們無法忽視的。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芝加哥交易所3月份美元加息預期已經達到83%

第二,此前暴哥說過,一個邏輯,美元和歐元可以看做是外匯市場的雙雄,兩者是相對相互壓制的關係,剩下的貨幣則是出於兩者爭鋒的狀態被動反應。

那麼當美元利多因素佔到了上風的時候,歐元相對疲軟,人民幣應該也會相應的反應走軟。如果短期趨勢沒錯,那麼軟到什麼程度其實就要真看中美之間所謂利差的因素了。

最近似乎市場上已經很少有人在關注中美之間的利差,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中美十年期國債的利差正在迅速收窄。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藍線為美國十年期國債,座標左側;黑線為中國十年期國債,座標為右側。

中美之間利差的縮小,可能被目前瘋狂做空美元的態勢所掩蓋了,但一旦市場開始迴轉的時候,這個因素也許就會迅速被放大出來!

第三,人民幣過快升值對出口的負面作用開始顯現,趁美聯儲加息,讓人民幣貶值是合適的,但要謹防幣值過快回落風險。

2017年我們中國的經濟是超預期的,但是2018年應該說很難延續2017年GDP繼續上升的態勢。

在樓市被嚴控,基建投資下滑(或者說我們也在有意識的控制過度低效投資)的背景下,其實製造業為主的出口產業這個時候更需要被我們利用起來,肩負起更大的重任。

從經濟結構的轉型方向來說,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崛起也是符合我們的發展方向的。

然而,很明顯的人民幣過快的升值是不利於出口產業發展,也不利於出口製造業競爭力的。當然,我們目前的內需,也就是內部消費也在逐步的強大,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對外出口的負面影響,但是,和韓國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的高端製造業相比,我們仍然處於相對低級的製造業,也就是說隨著我們消費升級,我們自己的製造業還需要一定的時日才能夠跟上國內消費的需要,而國外則更可能在基本消費領域,在中低端消費領域仰仗中國現有的製造業。

如今,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製造業PMI相關的新增出口訂單,已經跌破了榮枯線,也是自2017年以來的第一次。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這也顯示出人民幣過快升值對於出口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步體現。

那麼在這種背景下,其實如果美聯儲加息,我們是可以稍加利用,讓人民幣適度貶值的,幫助出口產業。

但是,貶值必須是適度的,而不能又一次進入快速貶值通道。

因為自美聯儲加息以來,其實沒有如美國預期的,或者說我們國內很多人此前一直呼喊狼來一樣,資本大量回流美國的結果。

而是資金大量流入非美國市場,包括歐洲和新興市場在過去的兩年都有數百億美金流入。

更多的美元流入歐洲和新興市場在推動各國資產價格走高的同時,其實也壓制了美元的走強。

那麼當美元更快加息的時候,當特朗普通過政策吧海外美元逼回美國的時候,會不會在新興經濟體重演資本外流的戲碼?這是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

確實,我們有資本管制的利器,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當我們承諾更快的對外開放的時候,當我們承諾更大幅度的改革的時候,能不能做到保持資本管制力度的同時,讓別人信服我們確實是在進一步開發的這一點很關鍵。

因為有來有往,才叫開放,只許來,或者來得容易,但走得困難,可能結果會是有些單相思。

所以,這個度的把握,說實話,暴哥想象都難,不要說實際操盤的管理者了。

美聯儲終於改口了!中國要小心!

最後,暴哥想說,如果以我為主的考慮,當然我們是希望人民幣既能夠享受到貶值帶來的出口收益,又希望人民幣能夠獲得幣值穩定的國際化好處。但現實可能很難全然兼顧,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要做出取捨。

就當下來說,暴哥以為,最合適的其實是對美元,對歐元等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保持一個適度貶值的態勢,而對其他一般的貨幣保持相對強勢。

這樣,既能夠有利於我們的經濟增長(尤其是出口),也能夠有利於我們的經濟結構轉型。

就像彭文生所講的,通過人民幣適度貶值,讓製造業更加收益,從而擺脫對於房地產經濟的依賴,其實是一種轉變經濟結構的思路。

對於銀行等資金提供方來說,看到出口製造業的提振,也能讓他們更有信心把資金優先帶給抵押品相對匱乏的製造業從業企業。

從而,由內而外的轉變我們的經濟結構,為從根部調整我們中國一直以來以地產為核心的經濟稟賦創造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