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你不代表不尊重!5个常被解读错误的肢体语言

没看你不代表不尊重!5个常被解读错误的肢体语言

误会,通常都是表达错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令人感到被冒犯,继而发生口角。除了语言伤害,原来部分小动作也容易让人解读错误,以致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以下便有一些几乎所有人都做过的行为,明明是这个意思,却无奈地常被他人解读成别的意思,因此需要为此解释很多。

行为一:没有眼神接触

早前听见友人斥责新同事无礼,“那里只有我跟她,我打招呼,她却装作听不见,而且连头也没转过来。”听她的描述,当然觉得是新同事的错,因为眼神交流是基本礼貌,若这个程度都不做,的确会令人讨厌。不过,若从该新同事的角角看,她的本意可能不是如此,肢体语言专家Steven Keyl指出,逃避眼神接触其实有其他意思:害羞、紧张或正思考问题。她的表现也可能只是基于内向的性格。

我们可能认为说谎的人,才不会正视别人,这个推测不无道理,不过Keyl表示,实际爱说谎的人,比普遍有更多眼神接触,“他们知道眼神交流是真诚的表现,所以会一直施展这些‘肢体伪术’。”

行为二:双腿交叠

不少面试官都会在交谈间注意面试者的坐姿,以判别该人的性格和态度,若双腿交叠,大都认为面试者对话题不感兴趣,或会因此影响面试印象。Keyl对此则认为,该小动作亦可解释为放松、开放式的表现,“这视当时的状况和整体姿势,如果站立时双腿交叉、重心偏向一面,就是处于放松的状态;如果坐下时双腿交叠,手摆放在最上面的腿上,则代表该人的心,已经漫游太空。

不仅这样,原来决定哪只脚叠在上方也大有学问,在健康研究所工作的员工Lauren Crain指,当一个人投入讨论,脚尖都会指向说话者,“如果说话者在左方,你的右脚会摆到上面,让脚尖能够对着他”,相反,不感兴趣的话,两腿的位置便会交换,之不过若下方的腿感到麻痹,亦会出现这个情况,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行为三:抖腿

如果一个人双腿不停发抖,你或许会觉得这是心虚的表现,似乎想隐藏真相,不过Keyl表示,

抖腿与说谎并无关联,只是舒缓压力及担心的方法,当中压力的真正来源,可以是心虚想掩饰真相,也可以纯粹是因气氛而感到紧张,因此就这样妄下判断的话,可能会误会错人。

行为四:来回踱步

来回踱步通常是紧张时的情感表达,正如电视经常看到家人会在医院内走出走入,等待医生做完手术推门出来。不过,传播顾问公司员工Jorge Barria指出,演讲时很多人也会用很多肢体语言带动话题,包括走动,并借此与观众互动和连系,由此可见,踱步不一定只是紧张的表现

行为五:微笑

笑容有分很多种,可以是欢笑,也可以是耻笑或苦笑,就如有的人可以笑着笑着,却突然声泪俱下。要分辨真笑或是“假笑”,心理励志书类作家Peg Streep建议,可以留意说话者的嘴唇和眼睛,“‘假笑’一般都会紧闭嘴唇,只有嘴角向上,而且眼神亦会像发呆般没有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