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總故里新風勁

湘潭在線7月1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振宇 通訊員 陳燦輝)親友家有喜事,要不要隨禮?隨多少禮?300元?500元?還是1000元?湘潭縣烏石鎮雙廟村的村規民約告訴你:100元就夠了。而且嚴格規定,100元是上限,任何人都不得突破。

與其他很多地方一樣,前些年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在烏石鎮也有所抬頭併成愈演愈烈之勢。一場婚禮動輒花費上10萬元甚至更多,一場喪事至少辦一個星期甚至更長,往往是“兒子進洞房、父母上債臺”,一些剛剛脫貧的群眾因為一場婚喪喜慶事辦下來一夜返貧。而相互攀比、水漲船高的人情往來也不知不覺地成了人們難以承受的負擔。

如何改變被禮金“綁架”的鄉風和被人情“綁架”的民風,如何讓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之風得到遏制,如何推動移風易俗做到鄉風文明?烏石鎮黨委、政府在這方面沒少花心思。特別是2017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湖湘風情旅遊名鎮”等稱號之後,該鎮更是以此為契機,打響了移風易俗攻堅戰。

成立鎮鄉風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黨政齊抓共管強力推進;全鎮1000餘名黨員幹部簽署移風易俗承諾書:“嚴格遵守婚喪事宜‘又報告’制度,堅持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拒絕浪費,反對攀比;弘揚孝道,厚養薄葬;遵德守禮,文明行事。”全體黨員幹部擲地有聲的承諾在廣大群眾中激起強烈反響。

為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倡導文明新風尚的良好氛圍,烏石鎮不僅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平臺,積極引導廣大群眾更新思想觀念、破除陳規陋習,在全鎮範圍內大力倡導婚喪事簡辦、非親之間不送禮、不放少放煙花爆竹、不搞封建迷信等,同時在全鎮範圍內開展對婚喪用品市場的專項整治。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效果還真不錯。

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其實是“人人喊打又人人參與”,究其原因就是誰也抹不開面子、誰也不想先帶這個頭。為了打破這一怪圈,烏石鎮在黨員幹部率先垂範、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想出的辦法是用村規民約來形成社會約束力。到6月底止,全鎮13個村和1個居委會都先後出臺了各自的村規民約。平山村的村規民約規定得十分詳盡,內容包括婚姻家庭、鄰里關係、平安建設、民主管理、獎懲措施等諸多方面,其中第8條就是倡導“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倡導文明新風、喜事新辦、喪事儉辦,不鋪張浪費、不盲目跟風攀比,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搞宗派活動。”而雙廟村的村規民約更是設置了100元的禮金上限。

有了好的規定,關鍵是如何執行,黨員幹部有黨紀約束,而普通群眾則不能光靠自覺。在烏石鎮,各村都特別注重發揮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和村規民約“四會一約”的作用,讓“四會”成員成為移風易俗宣傳員、推動員、監督員,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在該鎮採訪時,我們發現在韶茶幹線公路往彭德懷故居方向一間名叫“瀏陽煙花爆竹”的門面內,完全不見煙花爆竹的蹤影,滿屋裡擺放的都是瓷片地磚等建築材料。老闆告訴我們:“現在婚喪喜慶都不放煙花爆竹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生意可做,只得改行做建材生意了。”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