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芯片!南京大学成立“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学院”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成为目前举国上下一致的共识。在这其中,南京具备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理应实现更大作为。我市已明确,要把集成电路打造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知名”的产业地标。

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14日举办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发展沙龙上,业内最有发言权的专家、企业家直抒胸臆,贡献了真知灼见。

方向:

找准优势形成特色,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拥有台积电这一“高峰”,但产业“高原”还未成形,规模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江北新区龙头优势还没有形成,区域协同有待进一步推进;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智能电网等主导产业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产业链联动还有待加强……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郑有炓建议,针对我市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及应对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求,南京应特别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设计业,从源头上解决我国芯片受制于人的困局。 

中国电科五十五所所长高涛同样建议我市应关注发展新型射频微波芯片产业。“南京不同板块可分工合作,江北新区打造成硅集成电路集聚区,发挥台积电和清华紫光的带动效应,继续壮大发展,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江宁开发区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发挥五十五所和东南大学、无线谷的带动效应,发展微系统和射频集成电路,打造产业地标。”高涛说。

人才:

南大推动建设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学院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施毅透露,南大正大力推动建设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结合南京地区高校的人才优势、江北新区的政策优势、业界龙头企业台积电以及具有国际半导体产业学院办学经验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打造具有一流品牌的集成电路顶级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在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竞争中,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介绍,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成立了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增加本科招生的同时,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还给南大、东大专项增加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名额。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都成立了微电子学院或加强了微电子专业的建设。

政策:

将出台“集成电路十条”助推产业腾飞

14日的沙龙上,南京市经信委负责人也介绍了南京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初步考虑。据悉,我市将出台《关于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的实施方案》,明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即围绕市委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部署,按照全市构建“4+4+1”主导产业体系要求,瞄准国际前沿,集聚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到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综合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在5G通信及射频芯片、先进晶圆制造、物联网和汽车电子等高端芯片设计等细分领域实现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国际知名。

为实现这一鸿鹄大志,我市将配套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十条政策,包括建立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引荐人奖励机制、对重点项目投资额进行补助;对集成电路生产用地优先保障,对IC设计企业在专业园区实施房租优惠;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垂直整合及并购重组,建立总规模200亿美元的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