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盤中明珠,和雞骨草一起煲湯飲用有奇效

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螺的種類很多,可分為海螺和淡水螺兩大類,常見的海螺有花螺、響螺等,我國沿海都出產,其中響螺個大肉多。淡水螺主要有田螺和石螺:石螺多附在水中岩石、石坑內(如山坑螺),它的肉質一般比田螺結實,且肉多腸少;田螺生活在水田、池塘、小河溝裡,以殼大而薄者為佳,且中秋前後最肥美,故清末有首羊城竹枝詞寫道:“中秋佳節近如何?餅餌家家饋送多,拜罷嫦娥斟月下,芋頭啖遍更香螺。”至今珠三角地區都有中秋節吃炒田螺的習俗。

[中醫保健功效]

螺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止渴、解暑利尿、開胃消滯、明目等功效,可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消渴、目赤腫痛等。

[現代營養價值]

1.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經常食用有很好的護眼作用。

2.螺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卻很少,因此對高血脂者也適合。

[飲食宜忌]

宜:有營養專家認為,螺肉的營養價值優於雞、鴨、鵝、豬肉,不亞於海參等名貴海鮮。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水腫、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動脈硬化等患者尤其適宜食用。

忌:①不宜與中藥蛤蚧、西藥土黴素同服。

②凡脾胃虛寒、便溏腹瀉之人慎食。

③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食用方法]

市場上經常可以見到響螺的乾製品——響螺片,幹響螺片在正式做菜前也要經過發制,步驟是:

①浸泡:清水浸泡12小時。

②高湯(骨頭湯、豬肉湯、雞湯均可)、蔥、姜、料酒煲1.5~2小時(或用高壓鍋壓15分鐘)。發好的響螺片應該軟糯、有彈性,然後就可以烹製成不同的菜餚。現在超市中也有凍幹響螺出售,烹調前只需解凍、清水煮軟即可。 海螺一般多用來白灼、煲湯、鹽焗等,而田螺和石螺多用來炒,也可以用來煲湯或煲粥。廣東的山區盛產山坑螺,由於山區溪水清甜、無汙染,故長出的石螺味道特別清甜鮮美。

1.炒:常見的有豉汁炒田(石)螺、蒜蓉炒田(石)螺、青紅辣椒絲炒田(石)螺等。花螺也可以用同樣方法來炒。

2.白灼:白灼響螺片,姜、蔥煸香,再加清水燒開,加白醋幾滴,將螺片(新鮮響螺肉切薄)放入鍋內,燙至八九成熟取出,瀝乾水分,再將螺肉入鍋略炒幾下(可加黃酒)便可。蘸生抽、姜蒜或芥末食,味道清甜、爽脆。

3.鹽焗:鹽焗花螺,肉香且爽脆。

4.冰鎮:多用花螺,洗淨後先用清水灼熟,再過冰水即可。蘸生抽、芥末吃,口感嫩滑、清新怡人,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5.煲湯:常用幹響螺片,或新鮮響螺肉。通常與杏仁、海底椰、枸杞、花膠、雞爪等搭配。 南北杏海底椰煲龍骨響螺片能潤肺止咳化痰,適用於經常咳嗽者。 響螺片海底椰花膠烏雞湯可益氣潤肺養顏,有很好的滋潤作用,適用於秋冬季節,女性尤其適合。 懷杞響螺片湯(懷山藥、枸杞、雞爪、響螺片和瘦肉)能健脾潤肺,兒童、老年人適合。 菜乾豬肺響螺片湯(廣東菜乾、豬肺、瘦肉、響螺片)能潤肺止咳,適用於秋冬,特別是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6.煲粥:推薦選擇正宗的山坑螺或其他石螺,粥基本煮好後,把螺肉、薑絲、肉絲放進去煮沸5~10分鐘,撒上蔥花,調味即可。本菜味道清甜,具有清熱、降火等功效。

[美食烹飪精選]

它是盤中明珠,和雞骨草一起煲湯飲用有奇效

石螺水瓜芋頭粥

原料:石螺肉100g,水瓜500g,芋頭(切粒)250g,米80g,姜、蔥、鹽各適量。

做法:米加1500mL水煲成粥(3~4人份),放入螺肉、芋頭粒煲10分鐘,再放入水瓜煲5分鐘,加薑絲、蔥花,鹽調味即可。

[食療附方]

有文獻記載,田螺與雞骨草一起煲湯飲用,可用於慢性肝炎、輕度肝硬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