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欽南區那思鎮

那思鎮位於欽南區東部。位於欽南、靈山、合浦三縣區交界處。東北與靈山縣伯勞鎮交界,東南與合浦縣洪潮江水庫(南國星島湖)相連,南與合浦縣烏家鎮為鄰,西南與那麗鎮毗鄰,西北與那彭鎮接壤。下轄合江、祿宦塘、定蒙、那思、茶蘭垌、牛寮水等村委,行政區域面積244.76平方公里。舊屬靈山縣博峨鄉地,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撥入欽州直隸州,民國19年(1930年)置那思鄉。30年分為那思、安農2鄉。那思圩始建於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建圩者因思念福建故鄉,曾以“思那”為圩名呈報官府。官府以已有“那”字為冠之那麗、那彭等圩名,遂定名為那思,沿用至今。解放後,1950年仍分為那思、安農2鄉,1951年春分為9個小鄉,1957年合併為那思鄉,1958年屬三那公社,1959年6月分設那思公社,1984年9月設置那思鄉,1994年改為那思鎮,隸屬欽州市欽南區。

那思鎮位於北緯21°50′28″~22°02′10″,東經108°57′23″~109°08′58″。地處丘陵地帶,西北部地勢稍高,東南部臨洪潮江水庫。氣候屬高溫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766小時,年平均氣溫22℃,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3.6℃,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8.9℃,年均無霜期356天。年均降雨量1881.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366.6毫米(1971年),年最低降雨量1214.2毫米(1977年),年平均蒸發量1711毫米。境內無明顯地表水系,雖雨量充沛,但年際分配不均,是一個附近無江河流、水源較缺乏的旱地鎮。洪潮江水系那思支流小河段最小流量為0.05~0.1立方米/秒。礦產資源主要是花崗岩。土壤以紅壤滲沙質為主,抗壓強度較高,層位穩定。

名優土特產有紅椎木、紅椎菌、楠木、黃欖、辣椒、竹筍、雞骨草等。

1、紅椎木 木質色澤淡紅、質堅硬、耐磨。加工後表面光滑、美觀,是製作傢俱的優質木材。
2、紅椎菌 生長於紅椎林根部土表,呈暗紅色,營養豐富,主要分佈於那思、米子、茶籃垌、祿宦塘等村委。

3、楠木 又稱香子楠,闊葉用材林,珍貴樹種之一。木質色澤淡黃、堅韌、有芳香味,其纖維細密,加工後表面光滑,是製作傢俱的優質木材。


4、黃欖 品種有黃欖、黑欖、烏欖,尤其以黃欖著稱,主要分佈於米子村委。
5、竹筍 有甜竹、毛竹、籬球、吊絲球竹等種類。每年集中在6月至9月出產,可煮湯、清炒,製成幹筍、酸筍。以那思村委為多。
6、雞骨草 以塘底、扁陂村委居多。


欽州市欽南區那思鎮


欽州市欽南區那思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