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心‖父母之爱子,可为之付出几多

父心‖父母之爱子,可为之付出几多​父母之爱子,可为之付出几多?

————

哪怕我生而痴傻,自来怯懦,为了护卫你,便是死去,孤魂一缕时,也会抛却懦弱,永护你左右。

——————

01

林家庄是个地处深山的小村落,村中约有十几户人家,隐隐约约的坐落于丛林之中。

因为偏僻静谧,人家间相隔较远,房屋周边又是竹林环绕。是而每户人家几乎有如独居深山之感。

村子里的规矩,家中有兄弟的,成年了有一个成家后,兄弟二人便要分家过日子。林家庄中有一户人家,家中俩兄弟,如今虽然已经是各自有家,却未曾分家。说来不过因为,那家兄弟俩,老二生来痴傻。那家老母老去之时,将家中财产大半留于长子,对长子只有一个要求:不管如何,要给弟弟一口吃的。

天下父母心,弥留之际也不能安心离去。她深知长子和长媳为人,知道自己离去后幺子日子不会好过,却只能如此选择,只望他们不要泯灭良知。

于是,自他们老母亲也离去后,那家兄弟便过起了分居不分家的日子。

初,那家老母亲刚走,老大家得了父母大半家产,不过是每日吃饭多添副碗筷,也不觉得如何吃亏,对那痴子还不错。

然人心向来厚己薄彼,苛责他人而宽待自身。时日一久,那老大夫妇俩便觉得自己那个痴傻的弟弟十分的不顺眼。

觉得父母把家产留给自己是应该的,不然留给一个傻子又有何益?又觉得自己每日要养着一个傻子,让他白吃白喝,实在是委屈至极的事情。

于是,他们看不惯那痴傻的弟弟每日无忧无虑等吃等睡还等人料理的样子。那老大的媳妇唆使着丈夫,让他那傻弟弟干点活。开始,那老大还不肯,一来知道自己的傻弟弟几斤几两,因为痴傻,从小到大除了吃喝睡,也就没看过他还能干成什么事。二来,他还算有点良心,想起老母亲临终前的托付,终究还有些不忍。

然抵不过枕边人日日吹邪风,越往后也越觉得自己媳妇说的对了。

从此,那痴傻的弟弟,开始了比灰姑娘还苦难的日子。

02

那痴傻的弟弟开始干活,洗碗,便碎了碗;洗衣,便扯破了衣。那老大的媳妇看他如刻骨仇人,打骂还是轻的。越到了后来,越过分。不给饭吃,不给衣物换洗。那痴子离了父母,犹如雏鹰失去庇护。

他不敢反抗,亦不懂反抗。挨了打骂,如幼童,只知啼哭。没有饭吃,饿的不行,就捡哥嫂剩下的。

他不懂何为伤心,何为迷茫,只是自父母离去,兄嫂苛责后,他便时常偷到父母坟前,以为还可以看见他们,却找不到,眼泪就一直流。

一日,那痴子又被老大媳妇打了。乘着他们没注意,又到父母坟前。

抱着碑墓,哭得累了,便睡着了。他那家兄嫂找不到人,气的跳骂:死傻子,最好死在外面,不要回来。

村子里人多少知道他们家的事,七嘴八舌的说了那夫妇俩不少。奈何人若无脸无皮,天下无敌。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终究人家才是一家子,又能怎么办?

也只能怨,那傻子命苦了!

03

那痴子第二日是饿醒的,他从父母坟墓边醒来,往家走。走了几步,听见一个微弱的哭声。寻声找去,是一个婴儿弃在林中。

痴子看着那婴儿,用手戳了戳婴儿的脸,那孩子竟然奇迹般停下哭泣,小手抓住痴子的手指,咯咯笑起来。

痴子看着婴儿的笑脸,也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颜。

他抱着那弃子一同往那个称之为家的地方走。从来没着没落,混沌的心,好像从抱起这个孩子的那一刻,隐隐约约有了想要守护的念想。

那孩子从被抱起,就一直咯咯笑着,好像那幼小的人儿,也明白自己终于不是无人想要的弃婴了。

这一大一小,一痴一幼的相遇,大概也算的上是老天的赐福吧!

往后的路,他们还能走多远?谁也不知,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有了彼此,就有了惦念和依靠。未来的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04

痴子回到家中时,迎接他的,是黑了脸如雌雄双煞的兄嫂。

他那兄嫂本就已经十分生气他昨夜离家出走的事了,如今看他回来,手中竟然抱了个孩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审问他孩子哪里来的,痴子只一句“我捡来的,我的。”

那夫妇俩想:原本养一个傻子就够了,现在还要养个小的?当我们开慈善的?

极力想从痴子手上抢过婴儿,丢回山里去,痴子像护食的母狼,目露凶光,不肯撒手。

老大夫妇俩还是第一次看见怯懦的痴子敢如此反抗,看着他的目光,竟一时也不敢再动。

要真惹急了他,傻子杀人是不犯法的。

自此,那婴儿跟着痴子住下了。

痴子还是常被打骂,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凡是涉及那孩子的,痴子就格外的不妥协。

于是,他那兄嫂明白,那孩子是他的逆鳞,碰不得。他们还是苛责痴子,却不敢不留一碗迷糊稀粥给那孩子。

————

物换星移,岁月流转。那一痴一幼,相依为命,一转眼七年过去了。

那孩子,就这样在痴子的照养下成长。七岁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足,瘦弱的似五岁孩童。因为常常跟着痴子被打骂,全没有一个孩子的机灵模样。就如他那痴傻的父亲,眼里永远都是怯懦的目光。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