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从工艺产生的先后次序看,夹贮制胎工艺应是福州脱胎漆器工艺的原型。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福州脱胎漆器工艺都应该是传统夹贮制胎工艺的合理延伸与继承。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资料证明,沈绍安发明脱胎漆器艺是因为直接看到古代的夹纻制胎工艺品。沈绍安的发明应该是一种重新发明,如果脱胎漆器工艺与古代的夹纪制胎工艺有某种相似的话,那也是发明家的一种不谋而合。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脱胎漆器工艺与传统夹纻工艺在材料上一个明显的不同是,脱胎漆器不用粗麻而用很细的麻布或丝绸,所以制成的杯盘碗其薄如纸,制成的人物面目清晰,衣带飘逸,体态轻盈,还可以制成轻便的庞然大物。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福州脱胎漆器制胎技术材料上不断更新同时,制作工艺也一直在不断改进、提高。最初用“小孔浸水脱胎法”,后来改革为“无底浸水脱胎法”。再后来又发明了“聚散木模脱胎法”,即把木料雕成可以聚散的木模,木模可以重复使用,从而生产出许多统一定型的产品,像小型的花瓶、盘子、茶具、酒具、烟具等。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其后又发明“阴脱法”和“阳脱法”。阴脱法:是在做好的石膏模型上刷形模剂,用生漆调面粉作为黏合剂裱褙麻布(褙布层数视产品大小、或者部位的需要而定),然后刷上底漆,干固后,选定便于剖剥又便于缝合之缝,用利刀剖剥脱掉模型,缝合粘整,初坯胎(雏形)做好。在胎上涂上两三道漆灰,再刷两道漆,漆灰和上漆均要经过打磨、填补、修整,底胎才算做好。1959年国庆节,摆在人民大会堂的那对两米多高的古铜色狮子,就是福州脱胎漆器艺人以福州西湖开化寺门口的一对石脚为模型,用阴脱法脱制而成的。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阳脱法是在准备好的模具里刷上一层脱模剂,然后向内涂抹石膏,待石膏干后,将模具取下,经过修整,一个石膏内胎就制成了。然后在石膏胎表面涂上脱模剂,干固后,以生漆调面粉为粘剂,将麻布通体在石青胎的表面(麻布裱确层数视需求面定),干固后,再依次涂上三道粗、中、细漆灰。漆灰干固后,敲掉石膏内胎,一个完整的漆器底胎就做好了。这种方法省去阴脱发的剖胎缝胎工艺,又有其简便之处。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脱胎技法的几次变革,不但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还大大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再全国漆器行业中产生巨大影响,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技法之阴脱法和阳脱法!

感受漆器魅力,传播漆器文化。我是漆嗒嗒,漆器文化爱好者,如果你也喜欢漆器请关注我,一起品读历久弥新的千年精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