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陪葬妃子的死法究竟有多惨?

用户64684077772


活人陪葬的恶俗,本已在唐宋时期断绝,元朝建立后,蒙古人的殉葬传统上升为了国家制度,后来竟然被朱元璋保留延续了下来,可见蒙古统治中华的100来年,文明程度的倒退。


陪葬又叫人殉,兴盛于商周、春秋战国,那时的天子、诸侯动不动就几十、成百地让人殉葬,极为自私残忍。秦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就曾下令将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妃子、甚至是皇子给先皇陪葬。可能是觉得活人殉葬太过于残忍,于是春秋时期出现了用人形木偶、泥塑陶人代替活人的殉葬方式,秦始皇兵马俑、西汉楚王刘戊墓木俑就是这一陪葬方式的典型。尽管孔子认为木俑陪葬没有从本质上消除用“人”陪葬的思想,发出了“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的感慨,但毕竟已经不再使用活人。

随后的唐、宋时期,连陶俑、木俑也变得极为少见。元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后,由于野蛮部落起家的蒙古人本身就有活人陪葬的传统,于是残忍的人殉制度在元朝又死灰复燃了100来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虽然口口声声表明明朝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但他依然将元朝这项非人道的殉葬制度延续了下来,生前就曾下令让儿媳妇给早逝的儿子陪葬,死后更是不想亏待了自己。朱元璋去世后,即位的朱允文遵照遗命,立马执行了后宫未生育嫔妃和部分宫女的殉葬事宜。

殉葬的方法主要有两个版本的传说,一是让殉葬的人先喝药物昏死过去后,在她们的头颅顶部开洞注入水银防腐;第二个说法采信的人比较多,据传是由太监监督着嫔妃宫女上吊自杀,有精神紧张或者不愿去死的,就直接由太监和侍卫驾着套到白绫上,然后一脚踹翻椅子。殉葬的制度在明朝前期延续多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宣告废除,英宗也因此被史书加分不少。


竹山清溪涧


殉葬的习俗古来有之,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殉葬最早发生在在夏代,商周时期达到巅峰。商人认为人的死亡只是肉体形态的终结,而灵魂会继续存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在人死的时候,将他生前所用的器物、所拥有的奴隶或者牲畜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这样死者在到达另外一个世界,仍然可以继续驱使或者奴役他们。

▲ 一处帝王墓中发现的殉葬者的尸体


一、

殉葬之中,最残忍的莫过于人殉。人殉在古代是极为盛行的,尤其是奴隶社会时期。关于殉葬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和死者生前所处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达数百人,少也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汉朝以后,人殉制度已经慢慢的消失了。到了唐朝,更是非常罕见,几乎废除。

到了明朝,人殉则重新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朱樉因病去世,朱元璋于是下令将朱樉的两个王妃王氏、邓氏殉葬,这在《明史》中则仅仅记载“樉薨,王妃殉”。

根据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中的记载,太祖死的时候,有46名妃子殉葬,宫女也有十几人。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二、

那么这些殉葬的妃子有着怎样凄惨的下场?

关于殉葬妃嫔或者宫女的死法,在史学上是很有争议的。

目前一种稍显主流的说法认为,他们是上吊而死。

殉葬的妃子主要是那些没有生育的妃子。他们在朱元璋死后,便接到命令,要上吊自杀。

首先他们会被安排进入一个屋子,里面整齐的排放着一个个的太师椅。每把太师椅的上方,无一不悬挂着七尺长的白绫。意思很明显,今天大家来到了这间屋子,就别想走了。眼前的七尺白绫将会是你们最后能够使用到的物件了。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是注射水银而死。

我们知道水银有着保持尸身不腐的神奇功效,为了保证陪葬妃子死后的容颜不变,于是有人想出了这样一种十分恶毒又极为痛苦的办法,那就是往宫女的体内注射水银。

他们首先会用安眠药将殉葬的妃子们放倒,然后趁着他们睡着以后,就开始往他们体内注射水银。最终他们在自我的沉睡之中便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因为朱元璋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的皇帝都有着被迫殉葬后妃的惯例。

拿明仁宗朱高炽来说,他虽然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尽管他在死前发布遗诏:表示自己登基时间短暂,还没有给国家带来富强,给百姓带来幸福。因此我死后要求一切从简。

“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可即便是这样,朱高炽死后还是有5名后妃跟着一起殉葬。

▲ 明仁宗朱高炽


正因为有着人殉这种恶毒的习俗存在,每当帝王去世以后,后宫之中总是一片哀嚎之声。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帝王的去世而哭泣,更是因为对自己未来的悲惨命运而恐惧以致不能自己。

▲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索性到了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在位期间,因为太过于残酷,下令将人殉制度废除。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差点使国家灭亡,但至少明英宗仍然是有着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奇点历史


秦汉之前殉葬在古代的皇室来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除了中国之外,在国外,也都能找到类似殉葬的痕迹,汉朝之后逐渐废除了这残忍的陋习,在随后的唐宋以及元朝就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而在明朝殉葬这一举动又被重新启用,最初殉葬是朱元璋在自己的皇子死后,心生悲痛的他命令朱樉的两位妃子陪葬。

这种刑罚一直延续到明朝第五代皇帝,包括咱们熟悉明成祖朱棣殉葬的宫人也高达30多人,可以说是很难理解的。

所幸,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死前下诏,表示太过残忍,不许在自己死后有殉葬的刑罚,这才得以结束。

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那便是后宫嫔妃们勾心斗角的争宠大戏,为怀上龙种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宫中的地位和家族的利益,当然在明朝可能还包含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在皇帝驾崩之后,但凡没有生育子嗣或者怀有子嗣的妃子都会被下令陪葬。

史料记载,为明太祖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大概46人,宫女12人,殉葬的遗诏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登基之后立刻施行的。

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也曾这样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这些年轻妃嫔以及宫女的殉葬方式也成为史学家争议的焦点,目前大概有两种推测,一是注水银, 二是缢刑。

第一种注水银,据说这种方法在民间有人曾经使用过,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宫女以及妃嫔们的容颜常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方式,首先这些被执行人先在熏晕或在杯中放入安眠成分的药物,等她们熟睡后,刨开头部,向体内注入水银,如此她们便可长睡不起。当然这种说法也是遭到了一些史学家的反对,认为皇室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高。

还有一种就是比较常见的缢刑,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七尺白绫,所有人被召集在一间屋子内,安放着一把把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悬挂白绫,在这过程中如果有胆小的或者没有立即死亡的,还会有人帮忙撤椅,或者重新出手的。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经历了当时无数次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能当上皇帝除了自身的领导天赋外,也有很大机缘巧合,也造就了他多疑的性格,从斩杀开国功臣,到赐死妃子,残暴一直是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同时他又痛恨贪官,体恤农民,也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

无论是哪种评价,相信能给人们最大的感受的便是在那个无数朝代更迭,风起云涌的古代,最是无情帝王家。


有书共读












朱元璋外传(即民间传说):在元代未年,朱元璋的爷爷年轻时挑一担谷,在上坡的路上碰到一美女,要求美女行乐,美女说我先上一百阶梯,你挑谷追上我就给你,朱元璋爷爷答应了,由于古代女人都裹脚,走得慢,他爷爷拚命追上了,迫不及待的行乐,但行乐后伤气血及时就死了,美女伤心,又没力气挖坑,就找一低洼之处用一担谷埋葬了,他葬身之处偏是一风水宝地,马形,马吃谷对上了,美女后未婚怀孕,被家人赶出流浪,生下朱元璋的父亲,母子相依为命,18年后朱元璋父亲在一姓沈的风水先生(看地的大师)家做长工,做了10多年,一直单身,没钱取媳妇,这位风水师很厉害,早就看到一块宝地(金鸡形宝地),准备死后葬之,风水师每晚鸡叫时到那地方用一块石头敲一下大石头,并说金鸡金鸡开口吧,石头就出现一个洞穴,他进去欣赏一会才出来,但无意中被朱元璋的父亲发现,朱元璋的奶奶劳累过度,眼睛也瞎了,又病得长年躺在床上,第二天夜里朱元璋的父亲背着他母亲提前来到金鸡地,当鸡叫时他也用那块石头,边敲边说:金鸡金鸡开口吧,金鸡地露开之后,他迅速把自已的母亲背进去,把瞎子母亲留在里面,他出来就把敲的那块石头也扔进去了,他急忙跑了,但风水师也来了,看到他跑了,风水师找不到开门的石头,知道没戏了,他就咒语起封,说:葬死的出癫子,葬活的出天子,多日后了解朱元璋的奶奶就是没死就被他儿子背上活葬在金鸡地,古代大厉害的风水师一般都绝后,他儿子取了媳妇就没生孩子,于是风水师要他儿媳妇去偷朱元璋的父亲借种,他儿媳怀孕后严加看管,这时刘伯温路过此地,看出朱元璋的父亲后代要出伟人,对朱元璋父亲说,此女怀双包胎,你一定抱第一个生下来的就有多远走多远,在临产时,朱元璋的父亲就找到一个相好的看管人,互换角色,当第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抢过来就跑,(第二个孩子就是沈万三)他从南京跑了一个月,遭到一路追杀,来到了安徽亳州,已是奄奄一息了,他把朱元璋给当地一户生朱的农家,他就死了,但追兵快到了,朱姓农家为了救孩子,就把朱元璋的父亲扔到自家的粪坑里,这个粪坑又是一个宝地,狗形,狗吃屎,(传说朱元璋不知姓什么)朱姓农家已有七个孩子了,所以朱元璋是第八个叫朱重八,6年后朱姓农家发生变故,朱元璋流落江湖,乞讨,在庙里过夜,庙主持可怜他才6,7岁,就收留他,安排他早上扫地,他一大早扫地,菩萨下面不好扫,他就说:你们这些菩萨全部出去让我扫地,果然菩萨全部飞出去了,主持一大早起来看到庙里的菩萨全部在院外广场上,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怒吼,说把菩萨搬出来了?朱元璋说是它们自己出去的,主持不信,他说你把它们叫进去我就不追究,朱元璋说,打扫好了,你们全部进来,,,,,这外传还有很长,太累了,不写了


刷新天下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人殉比较普遍,但在汉朝以后,这种恶俗慢慢消失了,至唐朝则已非常罕见,接近废除。到明朝却死灰复燃,据说朱元璋的次子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


史料记载,为明太祖朱元璋殉葬的妃嫔有46人之多,宫女达12人。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

而妃嫔、宫女是怎样殉葬的?研究专家对此颇有争议。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认为是上吊而死的。“朱元璋死后,那些没有生育的妃子,都得到了上面的命令,要上吊自杀。”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都被集中到一个屋子。这个屋子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都悬挂着七尺白绫,供她们自缢,若有疏漏,围绕在旁边的太监便会出手帮忙。


还有一种说法是注水银。为了保证陪葬的宫女妃嫔容颜不变,有人想出了一个恶毒的方法,就是在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事先太监近侍便给那些陪葬的宫女妃嫔在茶杯中下了安眠之药,等到她们睡着后,就开始往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样这些陪葬的人就一睡不起了。这种灌水银的死法,民间有人使用,但马渭源认为皇家殉葬没有必要这样做。

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到明代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才终止。


南方鹏


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后宫妃嫔共有38人被迫自尽殉葬。而这些妃子是如何死的呢?很多人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有两种死法是比较被人认可但也是存在争议较大的。

第一种说法上吊死的

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就认为是上吊死的。“朱元璋死后,那些没有生育的妃子,都得到了上面的命令,要上吊自杀。”这种观点是比较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第二种说法灌水银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宫女妃嫔的体内注入了水银。为了保证陪葬的宫女妃嫔容颜不变,有人想出了一个恶毒的方法,就是在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个建议被那些执行命令的侍臣和太监采纳,于是他们在给那些陪葬的宫女妃嫔的茶杯中下了“安眠药”之后,这些人很快就睡着了,等到她们一睡着,那些太监就开始往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样这些陪葬的人一“睡”不起了。可是这也引起人们的反问了既然水银能够让尸体不腐烂,可是这些妃子为什么都变成了白骨了呢?


疯说情语


这实际上是个猎奇的话题。对于明初时殉葬制度死灰复燃,我在拙作《大明后宫有战事》里曾广引史料,做过详细的考证,可为信史,请诸君参考。

无疑,明初的殉葬,是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去世后开始的,但须指明三点:

第一,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朱元璋生前下旨,令诸妃为其殉葬的。

第二,朱元璋崩后,其众多妃嫔确曾殉葬,然朱元璋已死,具体落实此事的(管它有遗诏与否),是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素有“柔仁”之称,从此事来看,他一点也不仁;虽然也没有证据表明,令先帝后宫之女殉葬,出自建文帝的“发明”,然众所周知,建文帝好古,他引申古义,令此恶俗死灰复燃,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第三,殉葬是宫廷秘事,外人难知,载录尤寡,因此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了朱元璋后宫女子殉葬的详情。

图为南京明孝陵——

由此,许多关于朱元璋如何令妃子从殉及妃子死法之惨的种种说法,不是民间故事与传说(多数还是新编的),就是多事者的胡说八道(我见前面有人答题,将朱棣死后妃子殉葬的情状,移花接木到朱元璋头上)。

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一样,也是贪色之徒,他后宫女子(有封号者及无封号者)众多,兹引拙作《大明后宫有战事》第一卷《重八公的幸福生活》第七章《好个齐人之福》的片段,以见朱某姬妾之多,而他死后殉葬孝陵者,多达46人(考证亦见本书):

……朱元璋在渡江前已有两个女人,即马皇后和郭宁妃;渡江后,他在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的同时,不断有美色进献于他的后宫,他甚至开始掠人之女,令仇敌之妻妾子女辗转呻吟于其床帐之间。他的官儿越做越大,由丞相、国公而登上吴王、皇帝的宝座,他不断物色新的美女,妃嫔的来源也越来越广,后宫不断充实。老朱这姓也好,像猪一样具有强大的生育能力,接续不停地生出皇子和公主,老来仍是有心有力,他最后一个女儿宝庆公主,生于洪武二十八年,老头子已经69岁了,此时距离他第一个孩子懿文太子之生,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大宝,册马氏为皇后。三年五月,同时册封六妃

孙贵妃(元朝州判孙和卿女,青军元帅养女)

胡充妃(都督胡显女)

郭惠妃(元末红军元帅郭子兴女)

郭宁妃(相士郭山甫女)

达定妃(不详,有人说她是陈友谅之姬妾)

胡顺妃(临淮侯胡美女)。

以上1位贵妃,4位妃,明实录所记如此,应该也是其名位的排序吧。

后宫的女人,有位号者,则是妃嫔,没得名封者,只是“某氏”而已(如那两位来自高丽的周姓女孩,就都没有封号)。朱元璋在他的后宫可以随便临幸一个女人,令其怀孕生子,以广其嗣,然而这女子却未必能“母以子贵”,获得相应的名号。从历年发掘的朱元璋诸子墓志来看,如庆王之母书“母妃余氏”,宁王之母书“母杨氏”,都只称其姓氏,显然是没有封号的

另外据实录记载,洪武元年九月定“宴会命妇仪”,御座居中,“于御座西畔设贵妃等六妃位”。此时朱元璋有六位妃子,可能就是洪武三年五月所封孙贵妃以下六妃。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崩,朱元璋下令,将之前已经去世的孙贵妃、永贵妃、汪贵妃三人配享祔葬。这三位妃子,生前封贵妃,死后祔葬皇陵,然而都没有生过皇子。显然,

朱元璋完全以自己的宠幸程度来决定妃子封号的高低有无,与妃子的资历以及是否生子,没有必然联系。譬如郭子兴之女,身份最贵,生子又多,但始终只是惠妃,没有做到贵妃,更莫想皇后呢。

为朱元璋生过皇子的,有马皇后(存疑)、胡充妃、达定妃、郭宁妃、郭惠妃、胡顺妃、韩妃、余妃、杨妃、周妃、赵贵妃、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郜氏,另有早夭的赵王、安王、皇子楠三子之母佚名,以及生女之孙贵妃、郑安妃、高丽妃韩氏(不知与生辽王朱植之韩妃是否为一人);再加上有据可考的李淑妃、碽妃(传闻生成祖朱棣)、胡贵妃(或许就是胡顺妃)、林氏(生南康公主,据公主墓志)、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据公主墓志),以及《太祖实录》有载的永贵妃、汪贵妃等,已达28人。朱元璋死后,殉葬孝陵的妃嫔更达46人之多。

这家伙,可算享尽齐人之福了!(皇帝不称朕答题)


皇帝不称朕


关于陪葬这个事情,说来真的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是旧时威武的皇帝和王孙贵族丢了中华民族的脸。因为陪葬风俗,以中国古代最盛。

陪葬起始和发展

陪葬起始于殷商,到秦汉时,陪葬的风气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汉朝以后,陪葬的皇家风俗才被慢慢取消。

但,朱元璋时期,陪葬的皇家风俗又死灰复燃。朱元璋首先是在儿子去世时,让两个妃子陪葬。在自己死之前又下遗昭:所有未生过子的嫔妃必须陪葬。这老朱也是,人死都死了,还不放过自己年轻的老婆们,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建文帝执行了朱元璋的陪葬遗诏

下面人很听话,特别是继承了皇位的朱允文,对其爷爷的遗昭坚定不移的执行了下去。据说也有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出现,有些生过孩子的嫔妃竟然也被抓来陪葬,而有个别没生过孩子的嫔妃却消失不见。

最后有四十六个嫔妃、十二个宫女陪朱元璋去死了,一个个都死得那么不甘,可又无可奈何。都说:“宁做太平犬,莫做乱世人。”要我说:“宁做乱世人,莫要入皇宫。”一旦入了皇宫,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就达到了最低。

朱元璋重新启用陪葬习俗,完全符合他的做人风格。自从他登基后,杀人无数。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这四大案,每个案子都有好几万官员被杀,让人们对当官都产生了恐惧感。所以,在朱元璋眼中,就那些陪葬的嫔妃数量实在不算多。

陪葬的妃子真的很惨

嫔妃不可能活着进到朱元璋的墓里,必须是死了,然后和朱元璋一起下葬。问题来了,该怎么搞死她们呢?勒令自杀。可谁又愿意自杀呢?没几个人愿意。于是陪葬的嫔妃和宫女,被集中到一个大房子。房子的中间放了一排椅子,每把椅子正上方,从房梁上垂下一个上吊的扣。

这是关于上吊的现场直播啊!这哪里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心灵的绝大折磨。人家在那里上吊,旁边还有观众观看。想想都可怕,面对生命的无奈结束,可想而知,当事人痛苦的心情,心里面可能把朱元璋的祖宗八代问候了个遍。

可是,没有办法,除了上吊自杀,哪里有其它出路?于是很多朱元璋的爱妃,就此闭上了美丽的眼睛,死之前肯定非常后悔,来到皇宫,嫁给那个丑皇帝,不仅面貌抽,心灵更丑。

还有一些胆小的,自然无法完成这个简单的自杀动作。于是,有人专门过来帮忙,帮着将美女的头放到那绳扣里,然后快速去掉椅子。当事人狠劲地踢腿,可是毫无用处,不一会人的灵魂就飞天了。

据说还有更惨的,将嫔妃们用特殊的中药整晕,然后在头顶用刀划开个口子,快速将水银放进去,接着再将头皮缝起来。这时候,嫔妃们就真的快速去见朱元璋了。


残酷的做法让人既恐惧、又恶心,这丑男朱元璋怎么能这么坏呢?一个农村的放牛娃,长大后当了三年和尚,又当了三年乞丐,接着打了几年仗,这之后,怎么就变得如此冷酷无情?

还好,他的后代中,有个被后人称作明英宗的,废弃了这项皇家变态的风俗,这龌龊无比的事情才告一段落。后来大多数皇宫的嫔妃们,日子才过得好了些,虽然偶尔还有陪葬的,但只是个例了。


蓝风破晓


谢谢您的邀请,如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关注谭论古今 ,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尤其是对宫女的殉葬制度,令人惊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早在朱元璋在位之时,这种殉人制度便已在朝廷中流传开来,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爽(也就是秦王)死后,朱元璋便命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以使自己的儿子行走于黄泉之路上也有人陪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根据朱元璋生前的遗嘱,朱允炆命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命令刚下达便在朝廷引起了混乱,哭天喊地的声音不绝于耳,由于当时场面比较混乱,许多官员趁机贪赃枉法公报私仇,没有生育过的嫔妃在一些官员的庇护下存活下来的有之。

有些生育过的嫔妃由于得罪过某些官员而被迫殉葬的也有,史书上称这些被迫殉葬的嫔妃为“朝天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朱元璋就命人以两名王妃殉葬,以陪伴自己躺在地下孤独的儿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但是当时场面混乱,加上负责此事的官员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已经生育过的妃嫔,也有不少在陪葬之列。“这些殉葬的妃嫔叫朝天女。”这些宫女的殉葬方式有多种:

  一、上吊死亡

明孝陵

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都被集中到一个屋子。这个屋子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都悬挂着七尺白绫。宫女妃嫔们在侍臣和太监的逼迫下,无奈地站到太师椅上,然后将自己的头伸进了那早已系好的套扣……当然,有的宫女会被这样的场面吓呆了,颤抖地坐在了地上,这个时候那些太监都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几个人扶持着,强行把宫女扶上太师椅,然后把那个套扣套在了宫女的头上,随后搬走了椅子。

二、灌水银死亡

 明孝陵景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宫女妃嫔的体内注入了水银。为了保证陪葬的宫女妃嫔容颜不变,有人想出了一个恶毒的方法,就是在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个建议被那些执行命令的侍臣和太监采纳,于是他们在给那些陪葬的宫女妃嫔的茶杯中下了“安眠药”之后,这些人很快就睡着了,等到她们一睡着,那些太监就开始往她们的体内注入水银,这样这些陪葬的人就一“睡”不起了。

 

明孝陵明楼
 上述两种殉葬制度,均是明朝皇帝开始实施的。可以想象这些死法是“惨不忍睹”的。并是拉历史倒车!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 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谭论古今


妃子及宫女太监殉葬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了,不论是中国还是国外,查寻历史,都能发现殉葬的踪迹。汉朝之后的中国,这样的恶习就已经少了很多,等到了唐朝基本上就没有殉葬这一说了。否则也就没有之后的武则天。(唐太宗死后,依照唐朝后宫惯例,是把没有孩子的妃子送到宫外尼姑庵,这才有武则天当尼姑的经历。)

朱元璋从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去世后,便让殉葬这个毫无人性的“宫刑”回到了历史的舞台。他命令两名王妃陪葬,去陪伴在地下孤独的儿子。不知道他的这一出是不是为自己之后的死,让自己的妃子殉葬作为铺垫。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死后,为他殉葬的妃子有46人,宫女有12人,殉葬的遗诏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登基之后立刻施行的,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妃子皆令殉葬,这大概也是那些妃子们争风吃醋想要怀有龙胎的原因了。

一种是吊死:殉葬时,由侍臣太监们将她们召集到一个庭院内一同赴宴。宴毕,引进一殿堂。殿堂内事先放好一个个小木床,殿梁上系好绳套。妃嫔们自知死期已到,哭声震响大殿。这些美丽的妃嫔颤巍巍地登上木床,有的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爬上去。她们把头伸进绳套。太监、侍臣拉紧绳索,挪开木床,将他们一个个吊死,残忍至极。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灌水银,为了保证陪葬的宫女妃嫔容颜不变,就有人想出了这种方法:先给那些要殉葬的宫女或者嫔妃的茶水中下“安眠药”,然后太监们趁着这些宫女和嫔妃睡着了,就在她们的身体中注入水银,这些宫女和嫔妃们就在睡梦中死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