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對國家有貢獻嗎?

馬興無


慈禧對歷史的貢獻不是太多 她是奪權上位的 矯旨殺了肅順等八大臣 而如果讓肅順得權 領導國家 可能比慈禧要好不少 因為肅順為人清廉 正派 與其他八旗子弟不同 是有能力的代表 絕非慈禧上位後命人修史裡寫的那樣 是鑽營得寵的市井之徒……而且肅順外交上態度強硬 不輕易向洋人低頭 因此 慈禧等於是為了掌權 幹掉了一個有望使清朝中興的能臣 另一個挽救大清的歷史機會 就是光緒親政 光緒是有為君主 渴望效仿日本 沙俄 變法圖強 但慈禧死死抓住大權不放 只讓光緒處理一些小事 軍國大事仍由她自己裁斷 光緒實際上是假親政 在變法問題上慈禧思想封建保守 怕變法改革 設置議會後 國家最高權力被分流 落入異姓之手 將來對不起先帝和祖宗 因此拒絕引入西方政治制度 最終光緒受維新派慫恿 貿然發動兵變奪權 結果迅速失敗 被軟禁起來 回望歷史 雖然光緒和維新派 都很稚嫩 政治經驗不足 但他們瞭解西方 知道變法能夠圖強 如果慈禧把權利徹底讓給光緒 變法真正得到實施 那麼幾十年後 中國完全能夠成為第二個日本 慈禧對歷史最大的貢獻 就是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天國的制度 實際上比大清更封建 階級性更強 在太平天國在江南得勢 實力壯大後 慈禧力排眾議 允許地方辦團練 利用民兵武裝對抗起義 以往歷朝歷代 只要允許地方自募武裝 籌辦軍兵 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形成軍閥割據 如元末不聽調遣的山西軍閥李思奇 明末各分派系的江北四鎮 唐朝鎮壓安史之亂後 形成的全國大小數十個番鎮 唐皇帝只能掌控首都周邊地區 像周天子一樣的局面 東漢末年鎮壓張角起義後形成的各路軍閥群雄逐鹿……但慈禧面對幫朝廷出力的漢人地主武裝 確掌控的遊刃有餘 重用對皇家忠心耿耿的曾國藩 在湘軍通過戰爭兵力壯大後又分而治之 將軍隊拆分 派遣八旗將領去帶兵 使幾十萬湘軍中 曾國藩的嫡系只有八萬 一旦造反構不成致命威脅 又重用和曾國藩有矛盾的左宗棠 賜予大權 以在漢軍內部形成制衡 不得不佩服慈禧的確有超越年齡的心機與成熟 很懂馭人之術 如果換作別人 未必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有她表現這麼好 而像太平天國那種建立在邪教 迷信之上的政權 如果統治中國 將有弊無利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首先,慈禧即使對國家有貢獻,也不是主動的行為。

必須明白,慈禧是傳統政治任務,她沒有民族國家意識,只有天下國家意識。

在天下國家的體系中,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國君是沒有退路的,退的結果只能是死。所以,慈禧不得不承擔起責任來。

圖片說明:題名慈禧的畫作,實出於晚清宮廷女畫家繆嘉惠之手。慈禧文化程度不高,字寫的也不好,她常寫小紙條傳達她的意見,裡面有很多錯別字,所以清代高官對她的評價是“識字而已”。

所以,慈禧的一些行為在客觀上對國家會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這並不是她主動為之,她的所作所為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捍衛一家一姓之天下,而非為國民服務。

換言之,慈禧的底線是保護皇權,在保護皇權的基礎上,可以對國家、百姓產生一點好處,如果國家、百姓的利益與皇權發生衝突,則她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國家利益、百姓利益。

所以,很難用“對國家有貢獻”來評價她。

圖片說明:國外漫畫中慈禧教子圖,圖中的皇帝應該是光緒,因慈禧對同治非常寵愛,可同治性格頑劣,很年輕就去世了。慈禧懲於教訓,對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緒要求非常嚴格(慈禧與妹妹感情不和,她的妹妹有精神疾病),導致光緒一生比較膽怯。

其次,慈禧行為產生的正面效果

慈禧較重視維護國家統一,對國土完整比較敏感。

因為國家就是她家,自己家少了東西,她當然不幹,在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型過程中,失去土地相對較少,這有清廷的一點點“貢獻”,不像奧斯曼帝國,從一個大帝國最終分崩離析。

對於清王朝的這個貢獻,毛澤東曾給予正面評價。

不否認,由於顢頇無能,特別是嘉慶時,清廷錯過了戈洛夫金使團來訪的契機,使中俄邊界東段長期未確定,導致外興安嶺、庫頁島等丟失,但整體來說,清廷還是把主要疆土保留下來了。

圖片說明:國外媒體上繪製的慈禧出行漫畫。

慈禧較重視民族平等,避免了族群衝突

在慈禧之前,八旗與民人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矛盾,漢官與滿官之間也有很多衝突。因太平天國之亂,慈禧不得不大量依靠漢官,以後她也比較倚重漢官,使漢人勢力得以上升。在慈禧統治下,滿漢通婚開始普及,雖然辛亥後滿漢仍出現了很大沖突,但整體來說,算是比較平穩的過渡。

縱覽世界史,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交接堪稱是最理性、最平和、代價最小的交接方式,是人類政治理性的一次傑作,這其中固然有清皇族無能的因素,但如果不是慈禧當政時刻意打壓皇族,也不至於如此。

對於減少民族衝突這一點,毛澤東也曾給予過正面評價。

圖片說明:慶親王奕劻雖然為人甚貪鄙,但他對滿漢大防看得甚談,他將女兒嫁給了漢官,在親王中開了先例。

慈禧有一點樸素的愛民意識,減少了橫徵暴斂

慈禧文化水平不高,她的主要知識來自於京劇,因此對百姓疾苦多少有一點同情。

據德齡記載(雖然她的書中大量內容是編造的,但這個細節可能有真實性),慈禧在頤和園時,華北大旱,慈禧迷信,認為是自己太驕奢淫逸,上天示警,立刻強迫光緒和她一起返回不太舒適的故宮,辦祭祀祈雨,趕到故宮時,恰好天降甘霖,慈禧才鬆了一口氣。

當然,慈禧這麼做是怕百姓造反,危及統治。但慈禧確實算不上暴君,對民間稅收也相對寬容,此外清代北京通過明溝排水,許多人佔用明溝蓋房,致明溝成暗溝,只能強制改造,雖然佔用者違法,慈禧還是撥了一筆錢給予補償。所以民國時革命者也撰文稱,慈禧雖是封建統治者,但還是有一點民權意識的。

當然,要特別說明,慈禧做這些事的前提是為了保障皇權,皇權受威脅時,她也會舉起屠刀,也會變成赤裸裸的賣國者,像“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確實令人蒙羞。

其三,慈禧的主要問題

慈禧不是現代型政治家,所以對權力鬥爭特別敏感,對於行政比較荒疏,所以清政府始終無法組織起來。

慈禧的操作多是為了奪權,很少是為了政治理念。比如她打壓了戊戌變法,但清末新政基本又恢復了戊戌變法的政策。她真正擔心的是康梁篡權,對於具體政策,她自己沒有評估好壞的能力,也不甚關心,完全被人操縱。

慈禧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貪汙、腐敗,她自己賣官鬻爵,給自己謀收入,此外她生活極端奢侈,完全沒有勵精圖治的奮鬥精神。

作為統治者,慈禧意志力不夠堅強,經常放棄責任。

比如對義和團,她本有所擔心,卻又不願意直接廢止,北京陷落前,她不通知任何人單獨逃跑,說明她已知義和團靠不住,可她怕承擔責任,乾脆一走了之。

圖片說明:國外媒體認為義和團背後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其實慈禧對義和團一直不太信任,但她又不願出面約束。

再比如甲午之戰,她本持反對意見,卻怕承擔賣國賊的名聲,放縱翁同龢、光緒等人胡鬧,慘敗之後,又讓李鴻章去背罵名,這都不是成熟政治家應該做的事。

在傳統制度下,統治者享受最大福利,也必須承擔最大責任,可慈禧卻常有不負責的表現,這就做了一個非常壞的榜樣。晚清吏治腐敗,國家能力喪失殆盡,慈禧要負直接責任。

對於慈禧,有必要提出她的缺陷與不足,但也要看到,她畢竟是傳統時代中的舊人物,希望她能懂新思想,這強人所難。只能說,她在舊的評判體制下,也有一些不太合格的地方,比如推卸責任。

不過,也要看到,慈禧很多汙名是康梁編造出來的,民國時期亦加大了這種批判,其中有些是不實之詞。


老虎他爹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這和治病是一個道理。

有人得到絕症,每天都很疼,生不如死。

一個醫生說,來,我們徹底做個手術,要麼把病治好,要麼乾脆死了沒痛苦。

一個孝子卻說,不行,我不能冒這個風險。我們就維持現狀,只要給病人打止痛針,維持生命就行了。

結果,病人被維持生命10多年,每天都很痛苦,最終還是慘死。

慈禧就是這種人。

她掌權維護的不是國家民族,而是滿清權貴的統治地位。

當時的滿清,如果不主動進行改革,就應該早死早投胎。

慈禧的行為是逆潮流而動,害苦了老百姓,自然就是國家民族的公敵。


薩沙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清帝國旗漢政策的演變——清初,朝廷推行的是“首崇滿洲”;從康熙時代起,清廷開始推行“旗漢並重”的用人方針。至咸豐—同治年間,隨著八旗兵和綠營兵的相繼腐化和喪失戰鬥力,為了鎮壓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朝廷開始放手允許一些漢族高官(如:曾左李胡等人)自行招募團練。

而也正是這樣一批漢族高官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比旗人勳貴們更直接的認識到西方工業文明(特別是軍事科技)的先進程度。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漢族地方督撫的勢力逐漸開始崛起,清廷的中央集權程度開始有所削弱,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出現了“東南互保”的局面。這也迫使清廷出於維護統治目的的需要,在光緒時代(主要是1901年以後)重新祭起了“首崇滿洲”的大旗,搞出了諸如“預備立憲”和“皇族內閣”之類的騙局來。

當然,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清廷終於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滅亡了。 而這一局面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要拜慈禧太后所賜。因為——正是她在洋務運動初期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暫時支持洋務派(特別是其中的漢族高官)的策略,這使得地方督撫勢力逐漸膨脹而朝廷對地方(特別是對華中、華南和東南地區)的控制,這客觀上為辛亥革命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試想,如果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能力還像原先一樣強大的話?我們能夠想象,在武昌起義後的短短兩個多月內便有十餘個行省脫離朝廷而獨立嗎?中華民國能夠在1912年的第一天就在南京宣告成立嗎?儘管辛亥革命有著諸多的不足,但這畢竟是我們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是我們在追求救亡圖存的理想和邁向近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而慈禧太后的為政措施客觀上促進了我們向前邁出這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慈禧太后非故意和主觀意願的做了推動,因為她當然是為了她自己。


李三萬的三萬裡


怎麼會沒貢獻呢?她的腐敗專制程度,絲毫不亞於武則天,也是中國封建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性專政者,給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好了,不開玩笑。

關於慈禧這個人,雖然大家都知道她有很多不足,但對歷史也是有貢獻的。

總結幾點。

首先,在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思想方面,慈禧本人還是比較開放的,她明白封建帝制已快行不通,洋務運動、清末新政,她都是支持的。

在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首次提出了君主立憲制度,廢除了舊社會科舉,興辦了學堂,現在的清華大學,也是由慈禧主張創建的,並頒佈相關法令,支持出國留學,還禁止鴉片、銷燬鴉片。

這些新政改革,大方向上最後雖然都失敗了,但為中國近代化工業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中國近代化文明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次,儘管慈禧處處為己,腐敗之至,但很多人也認為,因為她,清朝才多撐了這麼些年。她在位時,重用漢臣,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包括袁世凱,都是因為她的重用而聞名於世的,這些人,是有汙點,但確實是能人。

慈禧還下令女子禁止纏足,興辦女學,這在一定程度上,開創瞭解放婦女思想的先河。對平民百姓,楊乃武小白菜一案也在她手裡得到昭雪,經此案處置的貪官汙吏就達三百多人。

在她掌權年間,大清朝還有了國歌、國旗、國徽、國花,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國歌、國旗上,中國慢慢的和國際接軌。

再者,慈禧還平定了很多中國內亂,諸如太平天國、捻軍、回甘暴亂等,這些可能人們覺得沒什麼,但有一條比較重要的,是她掌權期間,平定了新疆等地的侵略騷亂,中國疆域也算安穩。


第一節歷史課


人都有侷限性,歷史人物更是,不過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的侷限,影響的只是我們個人和家庭,而歷史人物的侷限往往影響的是國家、民族甚至是世界。

慈禧太后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當然有他的侷限性,但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特殊的階級立場上來評價慈禧才是公允些的。

慈禧太后出身於滿洲貴族葉赫那拉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個關於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候的那個與葉赫那拉部的傳說,更有人說是把慈禧的作為看成是葉赫部的復仇,其實是絕不盡然。

首先慈禧通過生育同治帝,獲得貴妃的地位,更在咸豐帝駕崩後,與奕發動辛酉政變,處決固執守舊的八大臣,獲得了政權,並開始垂簾聽政,顯出了極高的政治手腕。

其次慈禧獲得政權後,軍事上繼續重用漢人李鴻章、曾國藩等人,鎮壓太平天國,同時經濟開始積極開展洋務運動。開辦機器製造局、造船廠等,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可以說讓中國一隻腳踏進現代文明。

第三關於維新變法的是與非。從個人角度上講,慈禧是自私的,同治帝的早逝,讓光緒帝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但是光緒帝親政後的變法,相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有些步伐太快,中國歷史人物的變法的成功者,都是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變法者掌握著絕對主導權,而光緒帝變法上和慈禧太后並沒有取得認同,而光緒的親政也是相對的,他所用之人也都是那些尚空談缺乏實際政治經驗的書生,重要的一點是在慈禧看來,戊戌變法是在向她奪權,上位者對權力的渴望與把控就像乞丐碗裡的饅頭,絕不會輕易放手,有幾個人能真正成為“華盛頓”,話題扯遠了。

第四,當時是對世界各國宣戰的八國聯軍進京的事I,這當然是慈禧的敗筆,當時世界各國對慈禧囚禁光緒、再次垂簾是持抗議態度的,這也激怒了慈禧,人老犯渾,對全世界宣戰,而當時的為政的清醒者的張之洞、袁世凱們居然“東南互保”對清中央政府與八個列強的戰爭持中立態度,可見對慈禧多麼的不支持。

總結

慈禧是通過母以子貴,並聯合皇族獲得最高統治權,此後在其統治期間為了維護滿洲貴族和個人的統治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捻軍,領導開展洋務運動,創建總理事務衙門,向西方派駐使節和留學生,創建新式海軍,廢除科舉,基本上維護了版圖,也對八國宣戰,造成辛丑慘敗。


大東北的小豆包


千秋功與過,留於後人評。慈禧一直被絕大多數人視為“惡魔”的化身,比如她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殺害變法人士;挪用軍費修頤和園,以致甲午戰敗等等。事實上,依她一個女人之力,能否獨擎大清帝國之廈是顯而易見的。慈禧對當時社會確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北洋海軍亡於其手,但是北洋海軍做為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海軍創建卻是離不開她的支持的。其二,慈禧於1901年12月23日發佈懿旨,破除滿漢不通婚禁令,禁止女性纏足。這個殘害女性的惡習被她終止了!其三,1901年7月24日,清廷明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名列六部之前,數千年的傳統體制被終結。其四,1905年9月2日,經慈禧恩准,清王朝終止科舉制。其五,1906年9月1日,慈禧做出了發佈立憲詔書的決定。這些改革的歷史意義是石破天驚的,只是來的晚了些。


五福臨門141363815


當然有了,怎麼可能沒有!

1.支持洋務運動,推動中國近代的發展。慈禧不是保守派不要因為她阻止百日維新而認為他是保守派,鬼子六,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都是慈禧的人馬也都是慈禧提拔上來重用並放權的

2.雖然清末簽了一大堆不平等條約,但慈禧維持國家統一還是有點功勞的至少沒有在那個時候讓中國變成群雄割據的局面,反而是後來的袁世凱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3.還有對京劇的貢獻,但是這個在當時作用不大,不值得一提。

慈禧總的太說還是有貢獻的,但他貢獻是基於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所做的貢獻,自始至終她都是隻是想維護清朝的統治,所以她一方面支持洋務派一方面又幫助保守派打擊洋務派和維新派,總的來說清朝那個局面換誰都不敢說能挽回何況一個慈禧政治能力在並不算太出眾的慈禧。


苟或


站在歷史最高處看以往,很多人都是罪人!

放在具體時代背景下去觀察一些事情,評論一些事情,會發現歷史真的是被隨意打扮的小姑娘,慈禧一人賣國求榮,被深深盯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她所極力維護的不是中國,是滿清統治階級利益,首先看這個“國”針對對象,再討論!如果是針對中華全體,那句“量中華之物力 結與國之歡心”就足以證明其統治階級的醜惡嘴臉,站在滿清階級這邊,沒有一個人哪怕是所謂的光緒皇帝可以駕馭當時的封疆大吏,站在入侵華夏的國家來看,他們也需要一個代理人,評判和評價要看具體角度!


大光明宮


題主如果把問題改成“慈禧對清政府有貢獻嗎?”,這個題目要好答得多,但是既然題主是問的這個問題,結合其他朋友的回答,我梳理一下:

第一,歷史並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距現當前越近的。因為資料太多,總有一天我們可以認識到全貌,當然這需要時間的積澱。

第二,論及慈禧對清政府的貢獻,顯而易見,維持了清政府的統治,在其死後只有三年,清政府統治便土崩瓦解。換而言之,在晚清漢族督撫逐漸強大後,慈禧能夠控制局面,沒讓自身政權終結,這對於清政府而言,無疑是大功一件。

第三,論及對國家的貢獻。需要強調的是,慈禧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鞏固滿族少數上層的統治,在這個過程中,確實也做了一些與國有利的事情,比如說洋務運動的推動、左宗棠收復伊犁。

第四,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慈禧推動的與國有利的事情,多數還是漢族官僚推動的。論其內心究竟有多少希望洋務運動,收復伊犁,實在是沒法高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