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如何去理解這句話?

三農追夢人


最近幾年,借錢的是爺,把錢借出來的是孫子,最後演變成想借錢的人借不到,有錢的人也不想借。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消失十多年的同學加微信,開頭一般是:“在嗎?”

碰到這種情況,心裡立刻一咯噔,在是在呀,可是,同學你十年前借我的200元生活費還欠著呢,這會來加微信,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呀。

但還得給人家面子,虛應著聊幾嘴,一會人家就會說:“我這段時間買了房,在裝修,沒錢了,能不能錯個5000我呀?”

這5000元也要向一個久未謀面的人借,憑啥要借你?

推託咱還不會嘛:”你當年借我的200元生活費還沒還我呢,你要不先還了我,我再您?“

瞬間,發現對方將你拉黑了。

你會發現,你只要曾經借錢給某人過,那人在需要錢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想到再問你借,不管是還沒還過。

當然誰都不想做那個把錢借出卻再也收不回的傻子。那位借錢的同學,你可是進了黑名單的。

這說明,借錢事小,失信是大呀。

說白了,無論是跟個人借還是向銀行借,都是在履行一種契約精神,同時用個人信用背書。

中國社會中,借錢行為由來已久。在古代,個人信用是人家決定是否要將錢借給你的唯一理由。也就是說刷臉就行,借錢給你就認這張臉。

不用寫借條,全憑”信義“兩字。如果你歷來是一個守信之人,那麼,人家是願意把錢借給你的。

如果失信於人,等於他在那個環境下,寸步難行。也難怪即便父死,兒子也要把他借的錢還給人家。這幾乎是一種自覺的社會信條。

現代社會,有法律依傍,個人借款就出具借條,銀行借款簽定借款合同。在法律層面上給了借錢還錢的保障。如果不遵守承諾,那就再也無可借錢。

如果沒有履行這些手段,那麼,把錢借出者也很有可能要不回來錢,吃一次啞巴虧。

所以,只能用強制手段來約束行為。


能把錢借給你的,除了信任還有鼓勵。這些年,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對於借錢的人來說,找人借錢一圈,沒人搭理你的時候,你就明白了,能毫不猶豫借錢給你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數。

這群人,就是你的貴人,要珍惜感恩,更要及時還錢。


飛貓讀書


信任,誠實守信。

別人把錢和物借給你,是對你的信任,對你的支持和幫助,也是對你有信心,相信你有能力還。

如果不還,將喪失他人對你的信任,以後再也不會支持和幫助你,受損失的是自己的名聲信譽。以後再也不要奢望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人幫助你。

好借好還,贏得他人的信任,掙得自己的信譽,別人認可你的人品素質,會幫助你,會和你合作。


心道修遠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句話表面上看體現的是一種借貸關係,實際內裡也能說明一個人的道德問題,也體現一個信用度的高低。生活中,誰都會有走麥城的時候,那麼,朋友是作什麼的?朋友就是在你有困難的時候拉你一把的人,不管是借錢還是借物如果你度過難關後及時還上所借錢物,朋友會覺得你是一個守信的人,下一次你再有困難的時候還會再次伸手相幫。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朋友借錢借物,卻從不主動去還,甚至別人找你要你不但不還還會腦羞成怒,甚至於記恨別人,這就是道德問題了。我老公曾經上班的酒店店長就是這樣的人,他因為母親治病跟店裡幾個同事都借過錢,十萬的,三萬的,二萬的。他跟我老公借錢的時候我老公已經不在那個店幹了。他打電話說他最近各種困難要借5千塊錢,我老公二話不說就讓女兒把錢給他轉過去了,當時收到錢他給我老公發信息,千恩萬謝,說現在能這麼痛快借錢的人不多了。當時是17年12月份,他說1月份發工資就還。過了半年沒動靜,我老公發信息問他,他說離婚了,暫時還不上,一直到今年春節前再給他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不回,我老公聯繫以前的同事才知道,借他們的錢也沒還。你說這樣的人以後還會有朋友嗎?再有困難別人還會幫他嗎?要記著: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還有下一句叫作:有借無還,再借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