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交替地产板块史:一场划时代的房改,一场华丽的蜕变

1998年,那一年,琼瑶剧《还珠格格》火遍了大江南北;那一年,中国互联网才刚刚兴起;国企大刀阔斧的改革带来了“下岗潮”.....

一场划时代的房地产改革

对于房地产来说,那一年,是房地产历史的又一个全新开篇。据悉,截至1998年末,全国有19个省区出台了深化房改的政策,另有6个省区的方案正在审批中。

十年房改终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福利分房制度,在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演变之后,彻底变为历史,这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事,不仅仅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也在不经意间成为社会阶层分化重组的催化剂。

自此开始,我国住房逐渐市场化,房地产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这一轮房地产增长之猛烈,持续时间之长,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到200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正式明确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在国民经济的地位迅速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

根据央行《200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测算,200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3个百分点,再加上间接贡献率可达到1.9到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房地产对GDP增长率的贡献高达25%到33%。在其它的分析中,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更高。可以说,在目前的中国经济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部门可以向房地产业一样,对宏观经济的增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合肥楼市的全新开篇

1998年住房改革制度落实到地方,投资的大势随之席卷全国。其中,合肥楼市也深受影响。

具体来看,合肥的楼市发展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1998年,单位福利分房寿终正寝,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一夜之间,房子变成了“香饽饽”,合肥楼市注入了活力,2000年后开始蓬勃兴起。

而最早对合肥房价的记载也是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是1200元/平米,“合肥第一小区”的琥珀山庄也是红极一时,堪称时代楷模。

2003年,房地产行业首度被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房屋价格被持续推高,而此时合肥房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平均房价2341元/㎡。2007年,合肥市区房价有3344.6元/平米,当年卖房超过7.5万套。

到了2008年,受“降息、利率7折和税费减免”利好政策影响,房价涨幅高达13%。不仅如此,在购房政策持续宽松的基础上,合肥楼市库存在不断下降,房价开始逐步抬升。

太平洋(合肥)置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昕接受媒体专访时回忆“2002年,合肥城中心房价在1200元/平方米到1500元/平方米之间,2008年我们开发销售的银泰中心住宅价格可以卖到1.3万元/平方米,6年时间单价呈10倍增长,这是合肥楼市高速发展期。”

城市价值、楼市价值不断攀升

1998年的时候,合肥还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巢湖还没有撤拆分,庐江县与巢湖市(县级市)还不归合肥管辖。那时,滨湖区、政务区、高新区等还是滩涂圩地、荒草丛生。

那时,滨湖还没有地铁、徽州大道、滨湖会展中心,甚至连像样的路网也没有,在合肥人的眼中就是实打实的农村。2006年11月15日,合肥市滨湖新区在一片荒地中打下第一根桩,才拉开了这片不毛之地崛起序幕。从省城市府广场乘坐14路公交车,到屯溪路转乘601路公交车,出主城区向巢湖方向进发,一路颠簸行进50多分钟,走进一片荒芜之地。谁能想到一片农田上能造出这样的大城市..而且重点是房价高的吓死人。

政务区建设发展之初亦是如此,几户人家、几亩耕地、几间平房构成了新区原有的田园风貌,可以说是合肥市老城区周边的郊区地带。不要说高楼鳞次栉比、车辆并行不悖,就连一幢两层小楼房都很难找,更不要说发展成为如今的最具国际化气质的纯粹城市中心。

不仅如此,你能想象现如今的完美版块,20年前还是不被看好的远郊新城,远离城市、一片荒芜的高新区的景象吗?时针拨向20多年前,合肥高新区成为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新时期下合肥快速发展的新方向。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的高新区是安徽省新兴产业门类最全、创新潜力与活力最优、金融资本最为活跃、政策集成度最高、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以前我们习惯庐阳、瑶海历史悠然的老城区,可现在合肥最热门的板块当属滨湖、政务、高新。时代在变化,各大新老板块也在交替变化着,合肥城市价值和楼市价值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合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