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從輕到重,再到輕,一家書店的情懷背後的商業模式設計

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熱詞,很快就會被玩壞。例如,降維攻擊、去中心化……傳播者眾,真正理解者寥寥;更甚者以訛傳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比如現在,“情懷”、“初心”滿天飛。如果不從商業的角度叩問情懷的本質,不探究情懷何以變成現實,很可能又會唱一出概念狂歡劇。

一個交換,兩種產品

所謂情懷,一言以蔽之,就是從被工業化、大規模化、高科技異化和淹沒的人性化本源迴歸,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追求起初的純粹、原本,無非如此。

生活的本質、人性的本質在於:所有的消費、所有的產品都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使用小米時,是一種生活方式;使用蘋果時,是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假如視情懷為一種商業要素,在我看來,其本質在於實現了“一個交換,兩種產品”。

“一個交換”是指,犧牲了製造的規模化,以凸顯產品的人性化特質,換取了用戶的口碑傳播。換言之,是拿產品製造環節的規模不經濟交換了傳播環節的規模經濟。在製造資源相對冗餘、傳播效率低下的時代,這顯然是合算的。

當產品凸顯理想、凸顯情懷的時候,這種對價值觀的選擇,本身就意味著起初面向的一定是人群的“小眾”(相比佔比的小眾,總人數上未必是小眾;起初的小眾,未必是後來的小眾,可能流行後反而成為大眾,例如蘋果、小米)。

然而,只要是真正的情懷,打到了最精準的那根弦,此小眾市場的人群一定會感激涕零,並不遺餘力地為你傳播。這時候,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你的傳播媒體,你只需要生產營銷的內容就行了。

當然,傳播的效率提高意味著好壞都很容易傳播,這就需要企業家堅持真正的情懷,把情懷落到實處,便需要長期的商業模式設計。

在互聯網時代,情懷背後只有兩種產品:流量產品和盈利產品,對應著複合產品的兩種屬性:情感屬性,即情懷;以及單一產品屬性。

情感屬性可以實現流量導入,可以持續不斷地從這些流量中賺錢。例如,小米導入粉絲之後,就引導粉絲繼續購買充電寶、電視;誠品導入讀者客流之後,從其他的商場業態收取較高租金;羅輯思維吸引、黏住幾百萬粉絲之後,賣月餅、賣書,靠的都是情懷……

在互聯網時代(其實在任何時代都一樣,只是互聯網時代更典型),產品的屬性分割更為小顆粒化,這就為某些屬性打情懷牌、某些屬性打盈利牌奠定了基礎。當然,屬性之間必須存在強烈的協同性。

例如,小米的充電寶很有情懷,一萬毫安,69元,絕對業界良心,這是流量產品;而充電寶的套,表面上不起眼,實質上毛利更高,這是盈利產品。這兩個是同時消費的,存在強烈的協同性。

而且,這兩類產品還不能產生效用逆轉,使消費者不舒服。一旦逆轉,流量產品會銷量狂跌,情懷也就不成其為情懷了。例如,微信至今對商業化非常謹慎,清理朋友圈廣告,清潔生態系統,避免引起用戶的反感,與微博的快速商業化形成對比。

須長期堅持和澆灌

誠品書店已經成為臺灣的文化象徵,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堅持了情懷,也就是對“看書”這件事情的本質追求,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連接,人和書之間的連接。

誠品書店:從輕到重,再到輕,一家書店的情懷背後的商業模式設計

誠品書店

讀書人最美好的生活,該是午後的陽光下,有茶、有椅子、有好書,雲捲雲舒,花開花落。這才是書籍的本質、閱讀的本質。誠品書店就把讀書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門生意。這是最極致的生意,每一天都為創造美麗的產品、美麗的體驗活著。

為了堅持這個情懷,誠品書店堅持設計了很多在商業上並不合理的環節,例如,在書店擺放了400多個公共座位,這本該是用來擺放更多的書和商品的。又例如,誠品敦南店從1999年初就改為24小時營業,其經營效率也並非最優。為了堅持這個情懷,誠品書店整整虧損了十五年。

事實上,即使年輕人的消費,也需要情懷,也需要堅持。比如韓寒的《後會無期》,從電影角度看非上佳之作,但對於粉絲而言,足夠了。

於韓寒而言,這只是一個從青年走向早中年的告別禮、成人禮。為了這個情懷,韓寒已經在這條道路上積累十幾年,從新概念作文到輟學,從《三重門》到賽車,從“國民岳父”到《後會無期》……他的身上,其實寄託的是很多人的情懷。

電影所有的表述,都讓別人覺得“你太懂我了”,其實本質上是“是的,我也這樣”或者“我也想這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述:“……《後會無期》真的不好看,希望韓寒不要就此止步。下一部作品我還會去看首映,但如果還拍成這樣,我還會毫不猶豫地打出一星。”

這和iPhone發佈會後,網上吐槽無數,最後表示“我還是會買的”毫無二致!這就是多年堅持情懷所積累下來的堅定擁護。

當然,這種堅持必須可以換來更正或者更高的超越預期,否則,情懷也會有被消費完的一天。

何處安放

工業化時代讓你選擇,給你有得挑(還記得諾基亞的七彩換殼嗎);信息化時代要的是,給你一個東西,就是你想要的!為什麼要極簡,要爆款,因為讓用戶選擇就不能讓他喊出那句:“你太懂我了!”

信息化時代追求的是範圍經濟。你用手機時,配件、軟件,甚至充電寶等,都代表了使用者的整個生活方式,一兩個區別,就可能導致你感覺不對。於是,當你用小米的手機,會覺得小米的充電寶想必是極好的,然後小米的路由器想必是極好的,再然後,小米的電視也是極好的,最後,真的全部都是小米的,確實不錯……小米用一款產品吸引了你,你回報了全部的家庭電子消費需求。這才是情懷的傑作。

為此,小米必須宣稱它打的是什麼樣的情懷,就是年輕人的發燒友,並且,所有的產品,一直都這麼極致地做下去,讓你覺得,是的,最開始買了它,沒錯,就是這樣子。從一開始就懂你,到一直都懂你,商業的鏈條就一直這麼走下去。

情懷讓消費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從規模化、千人一面的消費者中走出來,凸顯個人的選擇。只要我願意,我可以使用任何一種品牌的全部產品,因為它們構成了我的生活方式,這是信息化時代範圍經濟的勝利,而不是工業化時代規模經濟的勝利。

這些都無疑需要商業模式的設計,也是考驗提出情懷的到底是詩人還是企業家的真正門檻。否則,情懷就只是無處安放的空話,那應該是最悲傷的情懷故事。

情懷的盛行,似乎讓人看不懂,即使是周鴻禕,也發出了疑問:先做產品還是先談情懷?然而,事實上,真正的情懷,是有令其具備長期生命力、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設計的。誠品書店就實現了商業模式“三級跳”。

一級跳:信義店的“弱勢二房東”。 由於誠品書店可以吸引很多人流,其他商場業態很願意和誠品做伴,而整個商場的租金比較高昂,也不是一般商家可以承受的。誠品整租下來,除了自己經營的書店之外,其他面積以二房東方式租出去。目前,租金收入已經佔了誠品信義店的七成,只有三成來自直接的書店直營。

二級跳:蘇州的“房地產開發商”。以大陸的蘇州店為例,誠品通過文化地產的概念直接拿地做房地產開發,結合蘇州園林特色,重塑大陸書店模式。建成後,公寓銷售收入、商場租金、書店營收將構成誠品蘇州店的三塊重要盈利來源。

三級跳:上海的“強勢二房東”。和“一級跳”的模式類似,不同的是今日誠品的品牌勢能已非當年信義店開張時可比。因此,為了引入誠品,上海中心給了極低的地租,這就給“二房東”模式留下了更多足夠操作的空間。當然,與給上海文化、經濟的提升相比,這筆交易絕對是互惠互利的。

這三級跳,層層遞進,在模式上,是“輕資產”到“重資產”再到“輕資產”,其投入產出比節節攀升。其實質都是書店經營與其他商場業態的“交叉補貼”盈利模式。至此,誠品書店的情懷才算是“有處安放的”。

之所以講述誠品書店的完整模式,不是為了削弱誠品書店的理想光輝,而是為了說明一個事實:只有設計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不管是慈善,還是情懷,才是有處安放的。

而且,講述完整的誠品模式,才能更好地理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先生的不凡之處:所謂英雄,所謂人格魅力,不應該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而是世俗的,是理想照進現實的。這種理想,可觸摸,可實現,才是實實在在的蕩氣迴腸。

《後會無期》的成功,除了情懷,也有一系列的商業模式設計:與郭敬明的對壘造勢;朴樹的導入引發集體懷舊、轉發潮;微博“國民岳父”持續賣萌;微信圈對臺詞金句的傳播……

有理想情懷,有模式落地,我們才有底氣說:這些美好的東西會一直都在,我們會有很實在的幸福感。這比稍縱即逝的悲劇英雄故事更讓人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

這個世界需要詩人,但更需要企業家,更更需要詩人氣質的企業家,詩人情懷的企業家。只有他們才理解,本質上,所有的情懷,所有的商業,最終,都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他們,才能把情懷真的落到實處,不會讓我們的情懷無處安放。他們的數量有多少,決定了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有多好。

注:此文來自於高維學堂的授課老師、實戰大咖林桂平,原文發表於《中歐商業評論》。

誠品書店:從輕到重,再到輕,一家書店的情懷背後的商業模式設計

科學創業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