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电影《甲午风云》里,有一个猥琐的人物,不仅总是跟主战的邓世昌唱反调,还胆小怯敌,在黄海海战中日舰袭来,丁汝昌下令我舰队排成双列纵队时,故意挂错信号旗,导致排成一字横队,挨了气愤至极的丁汝昌狠狠一巴掌,外加一句“贪生怕死!”这样可耻的形象让观众恨得牙根痒痒。但事实上,这个“投降小丑”,却是一位在黄海海战中表现出色的英雄,后来英勇抗敌,为保卫国家而壮烈殉国,他就是刘步蟾

一、学业出众

刘步蟾,字子香,福建人。“幼颖异,少沉毅”,小时候聪明异常,少年时沉稳坚毅,关键是他特别爱学习,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成为后学堂的第一批正式学员。船政学堂是清政府为了筹建海军而创办的海军学校,前学堂培养造舰人才,而后学堂专为培养驾舰人才。

刘步蟾入学后,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872年,在清政府对后学堂学员进行的综合会考中,他“复冠其曹”。刘步蟾不仅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起来也毫无压力。毕业前夕实习时,他和同学们曾一起随“建威”号北上渤海湾、南下南洋群岛,其间表现用船政大臣沈葆桢的上疏来说,正是:“闽童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为之冠。”

毕业后,刘步蟾顺利成为一名海军军官,并在1874年被派往台湾勘测航道,任务完成后,就被任命为“建威”号管带(即舰长),这是刘步蟾第一次担任舰长,此时他年仅22岁,真可谓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为了能让青年海军军官在造船、驾船以及练兵实战方面深入学习,清政府决定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出国深造,表现出色的刘步蟾首选其中。1877年,刘步蟾等近三十人扬帆启航,前往欧洲留学。到达英国后,刘步蟾被派在英国铁甲舰“马纳多”号上任见习大副。他很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格外用心,对海战技术、枪炮学都认真钻研。

三年的留学时间里,刘步蟾表现优异,得到英国海军方面的好评。1879年,经过英国海军部考核,他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后,刘步蟾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留职在北洋,任“镇北”号炮舰管带。

见识过先进的海军装备与技术,刘步蟾对国内薄弱的海军海防状况感到忧虑,便和同学林曾泰一起把留学所学撰写出《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的条陈,上呈给李鸿章,并建议实行积极的海上防御策略,这终于促使清廷决定购置先进的战舰,并在1880年向德国订购“定远”号、“镇远”号和“济远”号等舰,派刘步蟾赴德国驻厂监造。

1885年秋,刘步蟾终于驾驶“定远”号回国驶进天津大沽。因为出色完成任务,他被任命为“定远”号管带,随即升参将、副将,并获得“强勇巴图鲁”的勇号。随着多艘新军舰的购入,北洋舰队于1888年正式组建。

刘步蟾以“定远”号管带的身份,出任舰队右翼总兵,并获头品顶戴。

当时海军初办,人才奇缺,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又是陆军出身,对于全新的海军业务摸不着北,而受过多年海军正规教育训练的刘步蟾顺理成章地被委以重任。他参与拟定《北洋海军章程》等海军法规文献,主持训练工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特别是北洋舰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这位36岁的青年高级海军将领,可以说前途无量,然而在昏暗的政治环境里,一切都变得黯淡。

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二、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一成立,清政府就开始自我陶醉起来,在“天朝天下第一”里意淫着。刘步蟾却是相当清醒,深知中国的海防远远落后,而“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建议按年添购战舰以不断扩充海军,甚至当面置疑李中堂:“一旦偾事,咎将谁属?”一语惊四座,李鸿章也被刘步蟾的一片忠心所感动,无奈清政府已经腐败到家,对这样的建议充耳不闻。

正如刘步蟾所预料的,日本在国力大增后就图谋侵略中国。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朝鲜丰岛海域偷袭清军,发生丰岛海战,中日旋即于8月1日同时宣战。怀着对日本的一腔怒火,刘步蟾立下“苟丧舰,将自裁”的重誓,决心要与日军血战到底。

1894年9月17日12时,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北部遭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敌舰相距5000米时,刘步蟾一声令下,“定远”舰前甲板上的巨型主炮便发射出第一枚炮弹,世界近代海军史上一场规模罕见的黄海海战就这样打响了。战争刚刚打响,日本发射过来的第一批排炮就击毁了定远舰的瞭望台,

正在瞭望台督战的丁汝昌受伤,刘步蟾代理舰队指挥职务。

电影里刘步蟾这时的表现是胆小畏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他身担大任镇定指挥。日本“比睿”号企图从“定远”与“靖远”之间穿过,被“定远”击中右舷而失去战斗力;日舰的“赤城”号随后也被“定远”的主炮击中,其舰长的头部被弹片打穿而亡。

下午3点多时,超勇、扬威、致远、经远等舰先后被击起火沉没,只剩下“定远”与“靖远”在刘步蟾与林曾泰的指挥下继续战斗。日本五艘战舰紧紧咬住“定远”与“靖远”,不断有炮弹袭来,刘步蟾毫不惧怕,指挥军舰坚定抗敌。“定远”又击中日军“松岛”号,引起其弹药爆炸,导致其舰体倾斜,死伤无数,用日本人的描述则是:“死尸纷纷,或飞坠海底,或散乱甲板,骨碎血溢......”

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海战持续了5个多小时,日暮西山时,日舰首先撤离战场,战斗结束。刘步蟾在这次海战中英勇善战,发挥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正如李鸿章在奏折中说:“邓世昌、刘步蟾之功上不可没者也“,被晋升为记名提督,代替受伤的丁汝昌担任提督之职,并赏“格洪额巴图鲁”勇号。

海战中,虽然给予日军舰只以痛击,但北洋舰队也损失惨重,海战结束后,北洋舰队在抚顺口军港整修。刘步蟾恪尽职守,日夜督工,只月余,各舰整修结束。10月18日,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北洋舰队移防威海卫军港。而这里,也成了刘步蟾最后战斗的地方。

三、威海卫海战

黄海海战后,日本仍贼心不死,11月,悍然进攻大连,22日抚顺陷落,北洋舰队困在威海港内。1895年1月,日本陆军占领威海卫城和南北炮台,而海军则封锁了海面,对北洋舰队形成水陆夹击之势。

腹背受敌的北洋舰队形势险恶,刘步蟾辅助丁汝昌,组织舰队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2月5日凌晨,“定远”被日军偷袭的鱼雷击中。虽然经过奋力排水未致沉没,但舰身已经倾斜,不得已,刘步蟾下令砍断锚链,将“定远”舰驶入刘公岛的浅水处,充当炮台。

2月10日,前后击退日军的8次进攻后,“定远”弹尽粮绝、伤痕累累,前有敌寇,后无援军,官兵们陷入绝望,甚至部分官兵逼迫刘步蟾与丁汝昌投降。严辞拒绝后,刘步蟾也深知无力扭转战局,于是下令广丙舰发鱼雷将“靖远”舰击沉,又炸沉了自己监造并一直驾驶并肩战斗10年的“定远”号,以免落入敌军之手。

10日晚,当一些官吏积极进行劝降活动时,悲愤不已的刘步蟾誓不投降,悲壮地实践了自己“苟丧舰,将自裁”的誓言,服毒自尽,以身殉国,年仅43岁。

这位战争片里的“投降小丑”,却为保卫国家壮烈殉国

刘步蟾壮烈殉国后,消息传到北京,李鸿章这才感悟到当年刘步蟾提议抵御日本的忠心,对这样一位才能卓越的海军将领之死深感惋惜,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然而大清的国运,至此却是已经无可挽救了。

资料参考:《清史稿·刘步蟾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