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 蓄水大增 氣象專家說 像天空版的南水北調

從7月15日夜間開始,本市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水。從15日20時到17日16時,這44個小時裡北京“傾倒”下了全年1/6的降水量,北京城區的平均降雨量超過了100毫米。北京晨報記者瞭解到,今年華北雨季於7月9日開始,比常年的7月18日偏早了9天。

密云水库 蓄水大增 气象专家说 像天空版的南水北调

朝陽區來廣營城管執法隊開展24小時巡查執法行動。在轄區易積水路段,城管隊員及時清理雜物,避免堵塞下水道。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文 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北京市氣象臺發佈數據,從15日20時至17日17時,全市平均降雨量98.1毫米,城區平均123.1毫米;分地區看,東北地區122毫米,西南92.2毫米,東南72.2毫米,西北58.2毫米。全市降雨量超過50毫米的觀測站共334個,其中210個觀測站降雨量超過100毫米,15個觀測站超過200毫米,2個觀測站超過300毫米。最大降雨點出現在密雲西白蓮峪,達347毫米。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華北地區的這一次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較長、陣性特徵明顯、局地雨強大、累計降水量大。100毫米以上的局地強降雨主要分佈在平原與山區過渡地帶,也就是密雲、懷柔、昌平、石景山至房山一帶。

為什麼這次的雨能下這麼久?北京市氣象臺專家說,16日上午9時的衛星雲圖顯示,一大條白色雲帶從南方直達北方,偏南氣流持續把水汽輸送來北京,雨水瓢潑不止;而直到昨天下午2時,衛星雲圖顯示,一大條雲帶只向東移動了一點,仍在掌控京城的雨水。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這條長長的雲帶從南方連到北方,像水管一樣懸在北京頭上,水管是漏的,水汽源源不斷在水管裡一直向北流動,流到漏水的地方,雨就下起來了,漏洞大的地方,雨就更大,有點兒像天空版的南水北調。”市氣象臺專家說。雲帶為何眷戀京城不走?這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強盛,穩定少動,導致降雨綿綿不絕。

記者昨日還了解到,今年華北雨季提前。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8年華北雨季於7月9日開始,較常年的7月18日偏早了9天。

北京市氣象臺專家表示,今天白天天空陰沉,雨水收尾,明天能見到太陽。經歷了本輪強降雨後的京城,將迎來一輪入伏之後的“桑拿天”。

好消息是,時隔20年,密雲水庫蓄水量再次突破22億大關。7月17日18時58分,密雲水庫水位達到146.31米,蓄水量22.004億立方米,水庫水位和蓄水量均創1999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北京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蓄水量能有效突破,源於今年汛期以來的這場最大降雨。

■雨情速遞

京城蔬菜供應平穩

暴雨天氣中北京蔬菜供應如何?北京晨報記者昨天走訪北京新發地瞭解到,新發地已經提前啟動應急預案,要求商戶提前運菜進京,並囤足了土豆、洋蔥、冬瓜等耐貯存蔬菜,確保市場內蔬菜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不少蔬菜價格出現不升反降的勢頭。”北京新發地市場總經理張月琳說,比如豇豆7月16日平均售價2.5元/斤,昨天降到1.5元/斤,架豆前天平均售價2.3元/斤,昨天降到2元/斤。

雨中保障道路暢通

昨日,北京持續降雨,京藏高速輔路、京承高速內側邊溝等出現了雨水倒灌、積水等情況,首發養護人員及時對積水點進行了排水處理,確保過往車輛通行安全。截止到昨日下午,養護公司共計備勤人員2900餘人次,車輛設備790餘臺套,出動現場值守人員660餘人次,出動巡視人員500餘人次,出動巡視車輛307臺次,9座泵站共排水7611.5立方米。所轄路段未出現因積水導致斷路等情況。

機場取消313次航班

7月17日,受雷雨天氣影響,首都機場進出港航班出現延誤和取消情況,預計通行能力下降30%。截至19時,已執行1018架次,取消313架次,其中出港134架次,進港179架次,備降外站3架次。

電力開展救援搶修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啟動暴雨預警Ⅲ級應急響應,在政府統一協調下,安排綜合應急救援隊伍21支、應急救援人員315人,安排搶修隊伍255支、搶修人員3166人、搶修車輛728輛,開展應急救援和故障搶修工作。

嚴防溼傘捲入電梯

近期全市連續多日降雨,為了積極做好安全防範工作,北京市質監局昨天發佈提示,電梯使用單位和乘客應注意防範。注意做好電梯困人救援的應急準備。安裝在建築物出入口自動扶梯要做好防雨措施。一旦發現進水立即斷電停梯。乘客雨天乘坐室內自動扶梯,請勿穿帶溼鞋、溼傘或光腳乘坐。乘客遇電梯泡水停梯,請勿進入轎廂或在自動扶梯上行走,避免發生危險。乘梯時防止高跟鞋、過長裙角、鞋帶、雨傘等捲入自動扶梯縫隙中。

暴雨預警早半小時

本市智慧氣象工程開建,到2020年,北京的暴雨預警平均提前量將從30分鐘提升至1小時,也就是說,公眾將能早半個小時收到暴雨預警了。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覆了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和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工程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5月完工。

項目內容包括建設現代化氣象信息網絡系統、智慧氣象服務系統和冬奧會氣象服務保障工程,不僅能提高氣象精細化探測和預報水平,提升氣象服務和突發事件預警預報能力,還將滿足冬奧會氣象保障服務的需要。

項目完工後,本市的雷電、暴雨、雷暴大風、冰雹預警平均提前量將從30分鐘提升至1小時;氣象災害防禦聯動能力將提升至90%以上,氣象服務水平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項目完工後,一旦出現氣象災害,氣象部門很快就可以對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的程度作出預估,隨即發出提醒,起到“發令槍”和“消息樹”的作用。

北京晨報記者 陳琳 曹晶瑞 吳婷婷 王萍 鄒樂 王海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