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構築主陣地,傳遞最強音

德江桶井

傳遞時代最強音 構築脫貧主陣地

7月12日,全縣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現場觀摩研討會觀摩代表一行,到桶井鄉進行實地觀摩學習,瞭解新時代講習所如何在桶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自去年11月以來,全鄉共創建31個覆蓋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開展講習1000餘場次,受益群眾達1萬餘人次,取得顯著效果,打通了政策下基層的“最後一公里”增強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效發揮了開啟民智、凝聚民心、發揮民力、推動民富的作用。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流動講習,技術接地氣

走進桶井鄉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經果林種植基地裡桃樹上已掛滿果實,農技專家講習員陳瑋正在給農戶講解如何給果樹修枝、施肥。

縣委常委、桶井鄉黨委書記吳飛介紹,玉竹村通過講習所向廣大村民講解農村“三變”改革經驗,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按照“5311”的利益分配方式,併到合作社參加務工獲取勞務報酬。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如今,楊梅、柑橘種植基地、金絲皇菊種植基地……一個個產業星羅棋佈,這不僅是玉竹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來的可喜變化,也是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助力成果的寫照。

“農民講習所解決了政策、農業技術‘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有效促進了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文明。”看到玉竹村的發展,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冉紅瓊發出感慨。

玉竹村通過密集舉辦大講習活動,廣泛宣傳了新農村、新農民、新生活理念。還制定了“硬十條”,在環境衛生、婚喪嫁娶、文明用語等方面對廣大村民形成了約束,呈現了良好的民風民俗。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菜單講習,“配菜”對“胃口”

想了解如何栽種花椒、養殖肉牛……觀摩團一行剛走進桶井鄉場壩村講習所會議室,就被牆上五顏六色的小標籤所吸引。

小標籤和講習所有什麼關係?在場人員臉上寫滿了疑惑。

場壩村作為桶井鄉2017年度脫貧人口基數最大的深度貧困村,產業順利實現了全覆蓋。

三分種七分管。可是這裡的老百姓祖祖輩輩都是種包穀,這讓有著2畝經果林的安正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便將這一想法貼在了村裡講習所“群眾點題”牆上。

沒過幾天,在場壩村的講習所裡,一場由縣農牧科技局專家舉辦的產業栽植知識講座就開講了。安正傑高興地說:“這下看到希望了。”

“進行‘菜單式’的講習,根據農民的需求,農民點什麼,我們就講什麼。”場壩村下派支書吳高鵬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每月初,該村都會根據群眾貼在牆上的標籤,然後再安排專業對口的講習員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通過課堂式集中講習,讓村民在實實在在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還聘請專家定期到村內開展知識講座,現場為群眾解答涉及勞動合同、工傷賠償、繼承、婚姻家庭等方面的諮詢、代辦等服務。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微講習,上門送服務

“三天不落苗發黃,一場大雨土衝光。”這是場壩村自然資源惡劣的真實寫照,為了養家餬口,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和小孩。

如何解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無法獨立參與村內組織的講習?這成為了擺在宣講團成員面前的難題。

出門不方便,就送學上門。因此,場壩村創新提出“微講習”組織作戰所成員開展點對點、面對面的講解法律法規,相關實用技術等,在解決困難的同時,拉近幹群關係,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在觀摩團成員翻看場壩“微講習”記錄和圖集時,紛紛表示“微講習”的成立恰恰是結合農村實際,利用群眾空閒時間,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黨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家家戶戶,而不是照本宣科,應付了事。

目前,“微講習”覆蓋了該鄉23個村(社區),以各村(社區)講習所為平臺定期開講,不定期不定時在各農戶家中講習,用通俗易懂的土家話語,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押韻風趣的打油詩、詼諧幽默的三句半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農民送知識,講技術,普法律,說新風。

精彩推薦

黨建直播間第十七期,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看著這些留言,再聽這首歌,突然淚奔了!

請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們查收!感動,感激,感謝......

美妮:一位科級村支部書記的脫貧之路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德江:构筑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