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仙人乘槎題材,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國寶名器,即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元至明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高15.2釐米 長19.8釐米
簡單說,槎(chá)即是筏,而所謂“張騫乘槎”,更是從歷史逐漸衍生而來的傳說故事。
張騫於漢武帝時通西域,完成了探索中亞的史詩般的功業。他兩次啟程前往邊遠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那麼,張騫通西域的壯舉與乘槎有何關係呢?
這就得先說乘槎這件事了。
東晉王嘉在《拾遺記》中寫了這樣一段——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於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週而復始,名日貫月槎,亦謂掛星槎。
王嘉描述了一種類似今天太空飛船的東西,這就是傳說中的槎。
這並不算什麼,因為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就說了——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餘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雲:“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也。
按照張華的說法,有人帶了足夠的給養乘飛船見到了牛郎織女。這個事被位於蜀地的地面觀察站給監測到了,予以證實。
這個時候,無論是王嘉還是張華,提到的乘槎之人還無名無姓,直到南北朝時期,宗懍寫了一本書,叫《荊楚歲時記》,故事的主角正式變成了張騫——
武帝使張騫使大夏,尋河源乘槎經月而至一處,見城廓如州府,室內有一女織,又見一丈夫牽牛飲河。騫問曰:“此是何處?”答曰:“可問嚴君平。”乃與一支機石而歸。至蜀,問嚴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機石為東方朔所識。
按照宗懍的說法,張騫本來乘槎是要尋找黃河的河源,結果沒想到順著黃河直上九天,見到了牛郎織女,還拿到了一塊織女的支機石。這件事情不僅被蜀地的觀察站觀測到了,而且張騫取得的支機石標本還被東方朔給認出來了。這好像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東方大人到天上偷過桃嘛,早已熟門熟路,這點事門清。
有了這樣的“歷史記載”,下面的事就是歷代文人們不斷地吟詠了,像杜甫寫“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朱元璋看見下雪了,就寫“九曲黃河疑底凍,張騫無處再乘槎”;李白更是寫“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然後天天盯著水和月亮看,期盼著某一天登上神奇的飛船。
還是讓我們回到臺北故宮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上來。這件銀槎又稱為槎杯。槎身作老樹椏杈之狀,樹皮紋理清細,癭結錯落。一老者坐於槎內,手持長石,神態怡然安詳,舉頭仰望,面露微笑。老者的頭巾、衣領都隨風飄拂飛揚,表現了槎飛速前進的狀況。槎底上還刻有篆書“槎杯”“至正乙酉年造”及詩一首。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背面
讓我們看看細節拓片——
至正乙酉年造
槎杯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背面
背面的這首詩,詩文是這樣的——
欲造銀河隔上闌,
時人浪說貫銀灣,
如何不覓天孫錦,
止帶支機片石還。
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背面詩文拓片
在這首詩文的最後,落款有“碧山子”印。這為我們留下了另一個重要的物證。
用銀製作酒具,至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存在,至隋唐時代愈加盛行起來,而把酒具造作成槎形,則始於元代,是由朱碧山創制的。
朱碧山,民國《吳縣誌》中有極為簡略的記載。他又名朱玉華,嘉興渭城人,曾在木瀆開過銀作坊。元明人的筆記小說中也曾有提及,朱碧山在當時即是技藝高超,聲譽卓著的銀工。他曾為精通鑑賞的奎章閣學士院鑑書博士柯九思作過靈芝杯;還有昭君出塞像、達摩面壁像、田鼠齧瓜觥、蝦杯、蟹杯、槎杯等許多作品。他製作的蝦杯、蟹杯等,堪稱絕技。據說註上熱酒,杯體會在桌面上徐徐滑行。可惜他的作品流傳到今天,僅剩槎杯一種。在世界範圍內,已知此類槎杯僅僅4件,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江蘇吳縣文管所、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
這件槎杯曾經是故宮舊藏,在清乾隆年間,被收入清宮內府。整個器型如同老樹杈狀,檜紋柏理,錯落有致。中心人物是一個讀書狀道人,道冠雲履,長鬚寬袍,左手扶槎,右手持卷。正面槎尾刻“龍槎”二字。杯口下刻“貯玉液而自暢,泛銀漢以凌虛,杜本題”行楷十五字。槎腹部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劉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楷書二十字。槎尾後部刻“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於東吳長春堂中,子孫保之”楷書二十一字,圖章“華玉”二篆書款。華玉乃朱碧山之字。這件槎杯應該是朱碧山為自己製作的酒杯。此杯用白銀鑄成,道人的頭、手、雲履等是鑄成後焊接的。造型構思巧妙,刻畫栩栩如生,是一件國寶級的藝術品
江蘇吳縣文管所藏的——
吳縣槎杯,有“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銘文,1972年出土於江蘇吳縣藏書鄉社光村。當時農民在平整土地時,挖到一個墓穴,中間有一老者的屍骨一具,手持一已經腐爛的鳥頭柺杖。肩處有一方硯,旁邊一紅木座上放置著這件銀槎杯。此墓地稱“韓家墳”,是清代乾隆年間,一位刑部尚書的墳塋。1979年此杯送到北京展覽,公諸於世後,引起整個文物界的重視,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藏的——
杯首有“嶽壽無疆”四字,友朱華玉右至正乙酉年。杯底有“槎杯”與“碧山” 小篆四字。這件朱碧山的作品,經歷頗為曲折。據傳,康熙年間它曾為孫承澤、高江村先後收藏。乾隆時入宮,成為圓明園之物。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被英國將軍畢多夫從圓明園中盜去。後來,出售給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
閱讀更多 A丶古風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