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有了这些防灾知识能救命!

地震来了,有了这些防灾知识能救命!

地震应急避险

什么地方比较安全?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一般只有十几秒到几十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能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正确的抉择。

当感觉到地震时,第一时间就能确知去哪儿躲避非常重要。

室内比较安全的地点是: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桌子旁边,小开间的房间,如卫生间和和厨房也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但卫生间和厨房相比较,卫生间更好,因为卫生间一般有水,而厨房里有煤气,易产生危险。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地震时室内比较危险的区域有:窗户边,阳台上,楼梯间,悬挂物件下,玻璃隔断旁边、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旁边。还有楼房的外墙处也比较危险。

地震时室外危险场所有哪些

总的说来,地震时在室外比在室内安全。但室外有些地方地震时也是比较危险的。

如室外附近有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其他危险场所还有:高楼旁、狭窄街道内,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旁边等,还有危险品仓库、化工厂、储油储气设施、物料堆放处附近等。所以,即使在室外,地震时也要注意避开这些危险地方。

应急避险措施

避险原则:

提高意识、因地制宜、行动果断,这是应急避险是应遵循的原则。

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在平时留心观察自己经常所处的环境的地震安全性,震时才能从容、科学地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因地制宜,就是因环境和地点而采取相应措施,不拘泥一定之规。

行动果断,在地震的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切忌犹豫不决,失去最佳的避险时间。

是跑还是躲,躲到哪儿较好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险较好的方法。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建筑物粉碎性或千层饼似的垮塌的可能性很小,大地震时类似的垮塌建筑物也是少数,绝大多数情况是建筑物不倒,但有破坏或破坏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坠落的建筑构件以及装修附属物对人员构成最大的威胁,如果震时跑,人员没有任何保护,处于极危险的情境之中,而躲在庇护物下,安全性就大大提高,这种庇护物一般情况下以桌子底下为最佳,当然桌旁,坚实的家具旁,以及小开间屋等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供保护。如果是粉碎性的或千层饼似的垮塌,那末是跑还是躲,以及躲在什么地方,其受到伤害的概率是一样的。综合来看,躲避比逃跑安全,躲桌下比躲其他地方的安全概率要高。

保护头部

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果有坠落物直接击砸到头部,会给人的生命安全带来致命的危险,因此保护头部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最重要措施。地震发生后避险时,应迅速降低身体重心,躲在桌子下并抓紧桌腿,并准备与桌子一起移动。如无法躲入桌下,则可用枕头、坐垫、书包、甚至脸盆等顺手可得的物品来保护头部,如果实在没有其他顺手的物品可用,那就用双手抱住头部进行保护和躲避。如无庇护物,则应迅速贴紧内墙蹲伏,并用手臂护住脑袋和脖颈,注意躲开外墙、窗户、悬挂物、镜子、高大家具,大的家电,装有玻璃和重家什的吊柜等。

关闭闸门

地震发生时,如方便时应该迅速关闭家中的水电设施来降低灾害风险,关闭燃气阀门、电闸。如不能方便迅速地关闭这些闸门,就不要勉强去做,免得耽误避险时间。

平房避

在平房的人,如室外空旷安全,且人员离门口较近,则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否则,应充分利用时间,迅速躲在桌下、床下,抓紧桌(床)腿,以防剧烈震动下桌子或床移位,从而使下面的人失去庇护。或头顶枕头、沙发靠垫或安全帽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紧挨墙根和坚固家俱旁,蹲在地上,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闭目,用鼻子呼吸,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楼房避

楼房内的人,遵循就近躲避原则。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卫生间、储藏间、厨房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相比较,卫生间更好,因为厨房有煤气管道,地震时容易引发煤气泄漏甚至火灾。但在卫生间躲避时注意不要被破碎的玻璃、镜子扎伤,也可以躲在内墙墙根、墙角、床、桌下或坚固家俱旁等不易被坠落物击砸的地方避震,躲避时要用物件或双手保护头部。同样,在桌下或床下是应抓紧桌(床)腿,在其他地方应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跳楼,等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应急避险

地震发生正在上课时,学生们可以迅速躲避在课桌下并抓牢桌腿,或抱头、闭眼、躲在课桌边或讲台旁,决不可乱跑涌向出口或跳楼,教师也要在合适位置躲避。地震后要在教师指挥下按平时演练的要求迅速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可蹲伏地下,双手保护头部。不要回到教室去。教师要清点人数,看是否有学生留在楼内。

主震过后防余震

我国发生的地震中孤立型地震很少,因此,一般情况下强烈地震发生后,还会继续发生大量余震,有的余震震级也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由于在主震时,建筑物已经受到一定的破坏,或者其它灾情很严重,此时再发生余震就会使破坏或灾情雪上加霜,余震的破坏和影响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损失,所以在主震过后也要特别预防余震的袭击。

在有的情况下,有时发生比较早的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是主震,也可能是较大的前震,而更大的主震还在后面,因此,轻易进屋更加危险。

高楼震后撤离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如果遭遇电力中断,应用手电筒等照明,如果没有灯光照明,可顺模着楼梯靠墙的一侧下行,因为楼梯的扶手一侧有可能在地震中损坏,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沿楼梯扶手一侧行走容易发生意外。

在操场等空旷处怎样避险

在室外操场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高悬的危险物。

在街道上怎样避

室外人员选择空旷地带避险时,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高架路下等高大或易倒塌的建筑物等处停留。尽量远离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场所。避震转移时,要注意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例如用枕头、面盆、书包哪怕是用双手保护住自己的头部,以免被坠落物砸伤。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

停车场如何避

如果在停车场,最好伏在车内不要出来,因为如果是室外停车场,大部分都在高楼的旁边,而高楼旁边是最容易掉落坠落物的地方,而车厢顶部对邻近建筑物因地震而震落的坠落物多少有遮挡作用,起到保护车内人的作用。强烈地震时,会造成车辆滑动、引起车辆之间相互碰撞,如这时人在车外,极易受到挤压伤害,因此,在车里更安全些。等地震过后再下车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野外怎样避

当地震时正在山区,有可能遭遇到山崩、滑坡、泥石流。若山体为岩石,有可能产生山崩和滚石,躲避时要沿着与岩石滚动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若山体为沙土,则易发生滑坡,此时应尽量躲开山体陡峭或沟谷之处,向地势平缓处转移。

在水边如何避

如地震时在河边,赶紧向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转移,以防地震造成上游水库溃坝形成洪水。如在湖边或水库等大面积水泊附近,地震时也要迅速转移、远离水边。因为地震或地震后的山崩滑坡涌入水库,有可能造成水体涌动形成大的涌浪对水边的人造成威胁。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怎样避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交车内怎样避

司机应及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乘客要抓牢扶手或座椅靠背,以免摔倒或碰伤;尽量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有序下车。

体育或影院内避险

蹲伏在两排座椅中间,用手臂保护脑袋和脖颈。地震停止后再撤离,撤离时注意余震时可能掉落的物体。

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或更大的地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要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千万注意,避难时要徒步,不要开车,携带物品要在最少限度,因为,地震可能造成道路破坏,或者大家都开车造成交通拥堵,结果非但自己不能到达避难地点,也给社会抗震救灾工作造成困难。

开车时的避险

感觉到地震后,马上打开双闪灯示警,并迅速靠路边停车,拉上手刹。注意躲开高速路通道口,桥梁,电线,广告牌和其他危险处,等地震过后再下车,如果有电线耷落在车上,不要着急下车,震后请专业人员挪开电线后再下车。

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反倒容易受伤害?

曾经有个美国民间救援队的队长声称,他在土耳其做过一次试验,在模拟地震中,在桌子、床底下安放的人型模特毁坏严重,在家具旁的模特则安好无事,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地震时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而要以比桌、床高度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这种说法曾广为流传。但此结论并不科学,也不被美国地震科学界认可。首先他的结论来源于他声称的仅是在土耳其的一次试验,没有其他实验的验证,缺乏重复性,可信度不高,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他的相关论文。此外,地震破坏本身是个很复杂的不确定现象,它取决于地震类型、震中距远近,地质条件、建筑类型、桌子的坚固程度等种种条件,在房屋完全倒塌时,伤亡的发生完全是随机性的。只要房子不倒,避险安全概率最高的还是桌子底下,其次才是桌子旁边和内墙墙角。(中国扶贫基金会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