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张志桂

沂蒙红嫂——张志桂

在沂蒙山区有这样一个伟大母亲群体,她们把对一个家庭的爱,化成对党和子弟兵的大爱,她们“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她们缝军医、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地抚养革命后代——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咱们的沂蒙红嫂《张志桂》就是一个代表。

沂蒙红嫂——张志桂

张志桂与王庄乡宅科村李德结婚,全家5口人,2亩山地,生活窘迫。丈夫李德系中共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所以,张较早地投入了革命斗争,护理、抢救八路军伤病员,筹集公粮,制作军鞋,拥军支前,抚养革命后代……。

沂蒙红嫂——张志桂

张志桂的丈夫----李德

1942年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对沂蒙山区的"大扫荡",抗日军民正处在极端艰苦的岁月中。为粉碎敌人的进攻,八路军决定疏散机关人员,轻装上阵。八路军鲁中军区十一团政委陈宏的爱人王文叔(在八路军医院工作,医院驻刘家峪)有一女孩叫鲁生,刚满3个月,被送到张志桂家。当时张也有一女孩,刚满月,鲁生送来时,面黄肌瘦,她心疼地对丈夫说:"人家陈政委只知为穷人打天下,自己的亲骨肉都没空照管,看把孩子瘦成了什么样,我们如果不照顾好这孩子,可是没良心啊!"两个孩子吃一人的奶,奶水不足,开始,她总是先尽鲁生吃,后让女儿吃,后来,为尽快让鲁生胖壮,张志桂便狠心给自己不足两个月的女儿断了奶,并让丈夫把家中仅有的粮食卖了换回点营养品添补鲁生。常常是一张嘴嚼了香的细的喂鲁生,嚼了粗的苦的喂女儿;一边是鲁生吸着甘甜的乳汁,另一边是女儿喝的白开水。邻居们看到这种情况,总要劝说几句:"也别太苦了自己的孩子……"。熬过了酷暑,鲁生一天天胖壮起来,长得十分逗人,秋天已蹒跚学步了。但自己的女儿因断奶过早,又没东西添补她,身体却一天天消瘦下去,张忧心如焚,真想让自己的女儿吃一次奶,但想到转战南北的陈政委和鲁生,还是放弃了这念头。结果自己的孩子在7个月时夭折。望着死去的女儿,张心如刀搅,哭得死去活来,邻居都感动地落下了热泪。四年多的艰苦岁月熬过来了,鲁生"妈妈"的稚嫩喊声渐渐抹平了母亲失去女儿的创伤。日本投降后,陈宏夫妇才将鲁生接走。张志桂不仅抚养了"鲁生",还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担起了掩护革命同志和抢救伤病员的重任。

1942年春,鲁中区二地委书记王涛的爱人林波,因生孩子得了妇科病,卧床不起。张志桂为林端屎端尿,喂饭喂水,精心侍候。他们夫妇还步行近百公里山路,到岸堤求医取药,并寻访土单验方,跑遍荒山野岭采集中草药为林波治病。在张的精心护理下,林波的病一天天好起来,能拄着拐起来小便了,她激动地说:"您比俺亲哥嫂还要亲。"

1942年秋,为躲避日本侵略军的大"扫荡",张志桂将林波及住在她家的华东兵工厂技术员卞坤,区委干部王炎、王琪、张现春等同志隐藏在山洞里,冒着生命危险,送水送饭,躲过了敌人的"清剿"。当时林波体弱,只好由阚成才的母亲同她长期住在山洞,一住三个多月,张志桂一天三次为她们送水送饭,还千方百计弄豆汁、鸡蛋等补养她,而张全家吃糠咽菜。张志桂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被誉为抚育革命后代的好"妈妈",抢救伤病员、救护革命同志的"红嫂"。

沂蒙红嫂——张志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