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1999年,我21岁,大二。

当时被学院评为“十佳优秀女大学生”,得到奖品——余秋雨的新书《霜冷长河》。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如获至宝。

不光因为它是一种荣誉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光因为它精致的封面;不光因为余秋雨在爱好文学的大学生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是因为,那时的青春年少,那时的朝气蓬勃,那时的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无条件向往,那时的单纯,那时的清澈。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于是日夜捧读,于是心潮澎湃。

而彼时,对于作者表达的情感,实在是不能参透一丝一毫。

自此搁下,闲置蒙尘。

十九年后。

那夜狂风暴雨,夜阑醉卧听风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忽然,就想起了这本书。

于是,日夜捧读,于是,心潮澎湃。

此时,对于作者的每一丝细腻的情感,都是那样明了,那样懂得,那样不言而喻。

读到后序的最后一句,瞬间潸然泪下,作者行文至此的所有情感,尽情宣泄,读者研读至此的所有领悟,顷刻升华。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秒懂。

已近盛夏,燥热的季节。

电子智能产品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极速传播,一切都是短平快的。

所有的人都是形色匆匆,来不及遇见已经忘却; 所有的事都如昙花一现,来不及细品已成历史。

生活快节奏,人心亦浮躁。

偶尔听到一首老歌,竟是那样婉转舒缓,而现在,真太难听到如此缓慢抒情的歌曲,到处是重金属的快意恩仇。

奔波于闹市,纠缠于功名; 无法摆脱的忙碌,再也寻不到安宁。

如此情境下,有几人还能品一盏清茶,守一纸书香?有几人能静心思考,梳理人生?

《霜冷长河》,就着人生,友情,名誉,年龄等等,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高深的理论,甚至觉得没有章法,就如同一位长者,一位智者,在和你品谈,聊天——自然,随意,舒服。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觅得闲暇,驻足赏花。

年少不读余秋雨,读懂已是不惑年


任世事繁杂,也要守住内心清静的一隅,偶尔停下忙碌的脚步,读几页好书,和自己的灵魂对话。

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