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边缘,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交汇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相连。窑湾古镇历史上溯于春秋,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水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工商业的迅速繁荣,在清至民国的鼎盛时期,古镇设有8省会馆和10个国家商业代办处,美、英、法、意大利等多国商人和传教士来窑湾经商传教。 镇上钱庄、布庄、当铺、商铺等各种店铺作坊360余家。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据典籍记载,这里,东周时属钟吾国辖地。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唐时,位于邳州、海州交界处,因周边窑多,故称窑湾。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过去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八个省在此设商会,有10个省在此设商业代办处。东周时期,该地为钟吾国辖地。公元618年,唐朝实行州县制,窑湾建镇,始名隅头镇。公元1668年郯庐大地震,隅头镇被毁,后迁往镇南运河拐弯处筑窑烧砖,重建新镇,过往船只多在此停泊,窑湾由此得名。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随着明清漕运和盐业的兴盛,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上行人如织,水上舟楫连绵。古镇中,城门、楼、店、院、宫、寺、庙、殿,自宋至清,代有营建。古老的街巷、宅院、会馆、作坊、商行、货栈、典当、码头等古镇昔日风貌仍基本犹存。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清末民国初期,窑湾镇有商号、工厂、作坊等360多家,其中钱庄就有13家。东三省货物经窑湾远销南洋、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地。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窑湾经商传教,当年镇上设有美孚石油公司、亚西亚石油公司和五洋百货等外国公司。外国的汽艇、国内的小货轮在窑湾码头来往穿梭,河面桅樯林立,街道人流如织,可谓极盛一时。当时有商铺、宅院、教堂、庙宇8000多间。依托水运的优势,窑湾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窑湾为南北水陆要津,往来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到民国初期,镇上常驻人口达3万人,流动人口达1.5万人,故一时有“小上海”之称。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

窑湾古镇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较多。早在明清时期,窑湾就是苏北商业重镇,市井繁华,人气旺盛,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商会,筑店经营,世界上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建商号、教堂,经商传教,明末清初形成的两条主街道,至今仍保持原有风貌,现存古民居群834间,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观20多处,被专家和媒体称为"南有周庄、北有窑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