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保護動物-灰斑鳩

灰斑鳩(拉丁名:Streptopelia decaocto)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中等體型32釐米,為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分佈廣範,但種群數量稀少,不常見。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藍灰色斑塊,尾羽尖端為白色,頸後有黑色頸環,環外有白色羽毛圍繞。虹膜紅色,眼瞼也為紅色,眼周裸露皮膚自包或淺灰色,嘴近黑色,腳和趾暗粉紅色,中國分佈於華北和西北地區,也有見於長江下游和華南地區的記錄。國外分佈於歐洲東南部、中亞、印度、緬甸和日本等地。亞種stoliczkae分佈於新疆喀什及天山地區;指名亞種由華北、四川至印度;xanthocyclus為迷鳥偶然出現在安徽、福州及雲南。

“三有”保護動物-灰斑鳩

外形特徵

灰斑鳩額和頭頂前部灰色,向後逐漸轉為淺粉紅灰色。後頸基處有一道半月形黑色領環,其前後緣均為灰白色或白色,使黑色領環襯托得更為醒目。背、腰、兩肩和翅上小覆羽均為淡葡萄色,其餘翅上覆羽淡灰色或藍灰色,飛羽黑褐色,內側初級飛羽沾灰。尾上覆羽也為淡葡萄灰褐色,較長的數枚尾上覆羽沾灰,中央尾羽葡萄灰褐色,外側尾羽灰白色或白色,而羽基黑色。頦、喉白色,其餘下體淡粉紅灰色,胸更帶粉紅色,尾下覆羽和兩脅藍灰色,翼下覆羽白色。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70~200克,雌性150~192克,體長雄性285~340毫米,雌性250~320毫米,嘴峰雄性14~17毫米,雌性15~17毫米,翅雄性169~183毫米,雌性165~183毫米,尾雄性135~150毫米,雌性124~145毫米;跗蹠雄性20~23毫米,雌性21~24毫米。

“三有”保護動物-灰斑鳩

棲身環境

灰斑鳩棲息於平原、山麓和低山丘陵地帶樹林中,也常出現於農田、耕地、果園、灌叢、城鎮和村屯附近。

生活習性

成年灰斑鳩在樹上築巢,在樹枝編織的巢中產下白色的蛋。孵化需要14-18天,幼鳥在15-19天后會羽翼豐滿。這種鳥對人類並不戒備,在人類的居住區周圍經常能發現它們。

灰斑鳩是群居物種,在穀類等食物充足的地方會形成相當大的群落。灰斑鳩的叫聲是“咕咕-咕”,第二聲較重,並重復多次。因為它的叫聲聽起來像是希臘語的decaocto(十八),因此得到這個學名。偶爾它也會發出大約2秒鐘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鳴叫聲,特別是在夏季著陸時。

灰斑鳩和粉頭斑鳩(Streptopelia roseogrisea)被論證是家養環鴿(Streptopelia risoria)的野生祖先。其中一個原因是此種鳥可以與環鴿交配並繁殖。

“三有”保護動物-灰斑鳩

分佈範圍

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領土被佔領,波蘭,葡萄牙,卡塔爾,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斯里蘭卡,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