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和大多数江西农村小孩一样,他出生农村,山里长大,求学于城市,和大多数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局限在一座城市,工作、结婚、生子,而是学的一身的农业知识,思考,出发,重回故乡,正是这次回归,开启中国乡村建设新篇章,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本期嘉宾

黄志友

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生态农业工作室主要创办人之一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新时代“陶渊明”,文艺青年的乡村梦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距今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对自然的敬意,在荒野中保留着一个世界,是黄志友对乡村生活最真实的向往。出生在江西南丰县武夷山下一个村庄的黄志友,自小就喜欢乡村生活,放牛、采莲、种稻、割鱼草、经营果园,黄志友的童年生活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浓厚的乡村情节。在初中、高中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美好乡村生活,也常常进入他的梦乡。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大灾面前显正义,一心践行农业梦

古往今来,学业的抉择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古有学成文武艺报于帝王家的科举仕途,今有大学生学农圆乡村梦。1998年长江大洪水,北方沙尘暴肆虐,怀着朴素的环保意识,2000年,黄志友报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踏上了一条农业之路。尽管当时黄志友的父亲有不同意见,但黄志友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选择了农业相关的专业。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得遇良友,共建乡村建设学院,在艰难中前行

在求学期间,黄志友浏览了大量的关于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方面的书籍,内心的想法更加的坚定。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正式加入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难能可贵的是,黄志友有幸遇到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同仁。他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经过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初具雏形,在农村合作组织、生态农业、生态建筑、社区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试验成果。推广有机农业是学院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初的定位为“立足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发挥有机农耕示范教育作用的农业,是半自给自足的小农村社生活的一种模拟”。这其中的艰难,黄志友回忆道:“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的日子,面对无人欣赏,城里人不知,本村村民嘲笑,外界媒体以‘秀才下乡’之名嘲讽,我没有动摇自己的初心。”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感怀乡村文化没落,发起爱故乡,用文化唤醒乡村情怀

2008年,黄志友和伙伴们来到北京创业,在海淀凤凰岭山脚下,建立了小毛驴市民农园,通过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社区支持农业(CSA)经营模式,推动“市民参与式生态农业”,也把网络版的“开心农场”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农园最终呈现给大众的,生产性远大于生活性,短暂停留远多于过日子,黄志友深感乡村文化正在逐渐的没落,自己也难以摆脱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而这并不是黄志友理想的乡村生活模式。

他说他的根在乡村,他认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主战场也不是城市而是乡村,他在思索如何把小毛驴已经累积的城市资源,通过一定渠道往农村转移,支持乡村发展。

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黄志友于2012年参与发起了全国“爱故乡计划,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形式,把小毛驴的城市工作与农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市和乡村、农民和市民的有效互动,以乡土文化的契入,唤起大家对乡村发展的情怀。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有志之士,不止情怀,用行动践行乡村振兴

美国作家梭罗深情地说“大自然是我的新娘”“拯救世界在于自然”;中国诗人海子说“农业只有胜利,战争只有失败”;中国作家苇岸则坚信“农村永恒”。

在外人眼中,觉得黄志友的爱故乡只谈理念,只有情怀,太虚了,但在黄志友眼中,他对爱故乡的发展有清晰的发展规划,爱故乡从创办到现在,从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产业振兴五个方面,做了很多实实在在在的事,先后举办了 “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寻找新乡贤-爱故乡年度人物” 征集活动,“寻找故乡之歌”作品征集活动等,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去中心化平台,以顽强生命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与黄志友对话中,笔者问到黄志友“爱故乡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时,黄志友这样说到:“爱故乡是一个扁平化的民间志愿者组织,每个人都有能量,每个人都可以爱故乡,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爱故乡的中心,相互联动,独自茁壮成长”。作为一项民间公益活动,爱故乡可以把中央生态文明的思想,通过爱故乡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把社会各行各业想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开展各类乡村发展试验,最终将试验成果通过各种渠道发声,进而影响公众认知和国家政策,做到上下连通。据笔者了解到,爱故乡预计今年年底将在重庆举办一次大型爱故乡峰会。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采访进行到最后阶段,笔者向黄志友问到:“怎样看待当代青年返乡创业浪潮?”黄志友思考了一会儿回答到:“我们国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因为城市不可能无限扩张下去,农村也不可能永远空心化下去,城市化不能以乡村衰败为代价。因此,乡村振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一批人是必然要回去的。当然,我觉得青年人返乡创业要理性,不要过于盲目,要看到自身所在的条件,比如你在北上广打拼,那就要珍惜在大都市工作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真本领,整合好各种资源,然后再带着资源、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家乡,以尽量减少返乡的挫败感,做到快乐返乡、理性返乡、成功返乡。”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采访当天,天空下着零稀小雨,黄志友对我说:“乡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不管这条路有多么难走”。正如他所说:“心之所系,命之所在,即为故乡;爱他乡,也是爱故乡。”

互联网时代,美田社定义新田园主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祥和宁静的山水田园风情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意境、精神符号,已经成为吸引城市人“上山下乡”旅游的重要因素。美田社,一群怀着田园梦的运营者、为田园综合体、民宿、乡村旅游、乡村地产,提供高效的资源对接与整合服务,让每个人实现田园梦!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新时代“陶渊明”,不顾家人反对,14年深耕乡村建设,只为乡村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