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去年3月,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拆除工程啟動,並以全新技術裝備,選址衡陽常寧市水口山鎮建設銅鉛鋅產業基地。7月16日,烈日當空,項目建設現場塔吊高聳,自卸車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項目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元,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有序銜接”的原則,分期實施新建年產30萬噸鋅、遷建年產10萬噸電鉛及稀貴綜合回收系統、改造擴建年產20萬噸銅工程。首期30萬噸鋅項目將於今年底建成投產。

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13個月完成18個月的工程量

去年11月29日,一期30萬噸鋅項目開工。施工方投入160臺機械設備,株冶集團派出60餘名管理人員常駐現場,24小時值守,全方位參與項目設計和施工監管,僅60天就完成了1300畝建設用地的“三通一平”,土方量達280萬立方米。

“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基地現場指揮部綜合管理部部長馮平介紹,指揮部將任務分解,實行“掛圖作戰”,廠房建設、設備採購等同步進行。每週的晨會,參會人員只“一針見血”地談問題。

1885名管理及施工人員舍小家為項目,奮戰在施工一線。工程部陳振東的岳母中風,過去,他每天為其做飯,項目開工後,他經常隔兩個月才返株一次;技術部王宏志舉行結婚儀式的當天清晨仍在開會,婚禮後次日即返回工作崗位;技術部蔣文患病後不住院,一邊打點滴、一邊看電腦分析圖紙……目前,30萬噸鋅項目設計進度、主要路網和排水管網基本完成,已開工子項目69項,所有長週期設備完成採購。

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這是全國首個一次性建設30萬噸產能的鋅冶煉項目,可實現株冶集團清水塘冶煉業務的有序退出和承接,12月26日將建成投產。“國內同等工程量,工期一般需要18個月,我們只用13個月,日均完成投資約900萬元。”馮平說。

與此同時,4月中旬開工的鉛精煉及稀貴綜合回收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三通一平”已全部完成,廠房已開始基礎施工。

年內全部關停清水塘生產區主系統的生產線

株冶集團源於1956年始建的株洲冶煉廠,主要生產鉛、鋅及其合金產品,並綜合回收銅、金、銦等多種稀貴金屬和硫酸。

事實上,早在2012年,公司即編制了《2013-2020株冶發展規劃》,提出了“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轉移轉型、綠色發展”的目標。

“經過轉移轉型、升級調整後,公司總部仍設在株洲,同時在株洲落實產品轉型升級項目。”株冶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偉清說。

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目前,株冶集團在確保正常生產的同時,正按照環保減排優先、逐步有序實現渣料處理量最大化等原則,積極開展清水塘基地的關停退出準備工作。其已制定生產裝置停車、設備和廠房拆除以及物料轉移的專項方案,防止拆除安全事故和環境汙染事故的發生。同時,制定《有價金屬物料清理實施管理辦法》,要求各生產區域停產前的計劃地清理部分物料,減少停產後物料清理工作量。

根據計劃,株冶集團將於12月31日前,全部關停主系統的生產線,為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和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做出表率。未來,公司將以銅鉛鋅產品為基礎,以深加工產品為依託,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環保產業和新型服務業為增長極,成為“跳出”冶煉求發展的創新轉型典範。

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株洲日報 記者/劉毅 通訊員/陳學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28681062

株冶集團搬遷改造,新建銅鉛鋅產業基地項目12月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