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递减的付出

边际效益递减的付出

我妈跟大部分母亲一样,有点爱跟我们唠叨,但是几乎从来不会跟我们诉苦,过去的生活中遇到的再大的苦也没有跟我们说过。但前几天打电话来跟我诉了一次苦。

原因是由照顾我生病的爷爷引起的,我爷爷近来老年痴呆有点严重,会记不得自己做过的事情和说过的话,比如他才吃过饭,但是转眼他就会跟别人说,我妈不给他饭吃,他很饿。再比如他有一点积蓄在家摆了时间太久,钱都受潮起霉了,我爸爸就给他拿去银行存了,他逢人就说我爸爸把他的钱霸占了,要大家为他主持公道。

爷爷的这些情况,让我妈有比较强的挫败感,10多年前我奶奶去世前也生了比较长时间的病,也是我妈照顾的,那个时候每一天我奶奶都会跟我妈说一些窝心的话,让我妈觉得自己的付出受到了认可和肯定,但是这些在我爷爷这里都得不到,反而还会背负着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如果听到爷爷说的话可能会产生的误解。

我妈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对自己的人设就是贤妻良母、孝顺热心,她过去的人生也是按照这样的人设在生活和努力的,爷爷的病导致的一系列行为,让她非常焦虑,一方面担心别人误解导致人设受损,一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得不到正向的积极回馈感到很受挫。

电话里我安慰她,我说你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你过去60年的为人处事决定的,而不是由爷爷生病这几个月里的只言片语决定的。绝大部分的人会有公论的,这些你大可放心。

至于爷爷那里得不到的正向回馈,我们是非常认可的。我跟我妈说,其实我非常佩服你对我爷爷甚至去世多年的奶奶的照顾,因为在我们这一代的人眼里,对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计回报的好,是特别难的,我自认为我很难做到,但是你做到了,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换一个角度说,对于老年痴呆的病人来说,言行举止的失调可能就跟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忍耐,我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是你,我估计远远做不到你这么好。

最后我说,再换一个角度,我爸爸是爷爷的亲儿子,对自己父亲的照顾和耐心,并没有比你做的更多更好,我觉得你作为儿媳,做的非常好了。

听我说完这些,我妈放松了很多,感觉重新得到意义,释怀很多的跟我挂了电话。我是为了安慰我妈才说这些话的吗?并不是,我说的话,都是我内心的真实看法。

我分享这个故事,其实有几个感受。

第一,前几天《从薛之谦谈企业危机公关》一文时我就写过,我们都可能会遇到百口莫辩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无法自证,唯一能为你证明的,就是你过去的综合表现。有人放屁时同步咳嗽以掩饰屁声,有人咳嗽时菊花瞬间失控漏出一串屁。前者又笨又阴险,后者可以理解甚至引人同情,但这两者从客观表现上是无法区分的。所以,出现危机的时候,你或你的企业在别人眼中一贯是什么样子就非常重要。

第二,没有人是真正的“不求回报”的,哪怕我妈这样的传统概念里的孝顺媳妇,她在付出的时候,也是渴望得到理解尊重,然后得到正向反馈的,如果得不到,就会失落和沮丧。这一点,小孩子也好,成年人也罢,人情练达的中老年人也罢,都不例外。

第三,边际效益递减无处不在,对人好一天不难,好一年,好十年,就很难。对人好一次能得到交口称赞,对人好10年20年,会被习惯,被依赖,被挑剔。做一次正确的事情容易,一直做正确的事情,不容易,很辛苦。

最后,真实的世界是复杂且多维的,传统的非黑即白非是即非反而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有黑有白,有是有非。成熟的人,会有更多看待世界的维度和标准。

是的,多看看真实的世界吧。

题图罗严波于2017年9月28日用三星Note8所摄,佰腾遥望圆通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