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羔羊首夏帖

王羔羊首夏帖

王羔羊首夏帖

王羔羊首夏帖

王羔羊首夏帖

释文:顿首复,伯兴承务贤亲坐下。首夏清和,伏惟神明赞相,尊候万福,再会未期,伏几相时保重。谨复启,不宣。升顿首上伯兴承务贤亲坐下。

桐乡历史上,出过不少书法名家。元代有应童子试大书“天”字出名的张伯淳;明代有皇帝亲自召见,七岁享“神童”之誉的张文宪和写“苏字”闻名的贝崇翔;清代有草书“直入晋人堂奥”的陈古民;楷书端凝练达的朱善祥;专精“擘窠大字”的孙增禄;小楷称“三绝”的女书法家孔素瑛等。

崇德县曾出过一位有名的草书大家,曾被历代书评家称为“草圣”,他就是南宋初年居住在羔羊的王升。

王升,字逸老,生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祖籍河南开封。幼时就喜好书法,临池描摹长年累月,寒暑不辍。悉心好学,锲而不舍,行笔能转折变化,颇有功力,曾作草书卷《兰亭禊序》。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朱敦儒题其卷:“逸少(王羲之)作行书,逸老为草字,当家有风味,外人哪得知。”把王升的草书与王羲之的行书相媲美。

王羔羊首夏帖

王升草书珍字书法写法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所掳,康王赵构南渡,建立了南宋王朝。王升亦随众渡过长江,迁移到桐乡,在古运河畔的羔羊定居下来,时年已五十二岁。

古运河畔的羔羊,古称羔羊里,地势平坦,河港成网,幽雅寂静的环境,很使王升满意。虽然国家遭遇剧变,战乱频繁,但王升跋涉千里,总算找到了一方安静的土地安身,可以专心钻研草书艺术了。

王升在羔羊居住二十三年,创作了不少好作品。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作草书《千字文》,第二年,又作草书《饮中八仙歌》。这两件作品,传到临安(杭州)宫中,高宗赵构十分赏识,便下旨召见,并当殿封为“正使”。这时王升已七十五岁高龄,以后便迁居京城临安。

后人对王升的草书评价甚高,元代著名学者虞集谓其书似“张旭转折之笔”。赵希鹄在《评宋代名贤书》中,谓王升的草书可“比肩古人,殆欲欺凌怀素”。明代文学家贝清江等,也非常喜爱王升的书法,都喜欢收藏他的书法作品。

王升的传世佳作,大多是在羔羊里创作的,“羔羊里”这个古代里名,早在唐代以前就有了。王升迁居羔羊里后,自号“羔羊居士”,其作品署名为“羔羊老人”,里名随着书艺流传,“羔羊”两字,声震艺坛,连宋高宗也知道羔羊这个地名。元至正二年(1342),当地建造的桥梁和庙宇,就起名为“羔羊桥”和“羔羊庙”。王升精湛的草书艺术,使羔羊之名广为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