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前進道路上的精神燈塔

「书评」前进道路上的精神灯塔

《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年5月)

看到《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這本書時,第一時間並沒有感到哪裡有特別的地方,就是一本很普通的黨建讀物。打開扉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闡述映入眼簾:“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改革開放不可避免地帶來社會思潮的多元化,令整個社會甚至許多黨內同志產生了無所適從之感。黨內沒有標杆沒有圓心,如何讓社會和人民緊密團結形成同心圓?想到此,我明白了該書的內涵和意義,迫切地想了解該書是如何闡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和指示的。

通讀本書後,大腦裡迴轉的都是毛澤東同志《紀念白求恩》裡面的幾句話,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想到這裡,不禁心潮澎湃,備受鼓舞。作為一個大學生黨員,我彷彿看見了前進道路上的精神指引,就像是一盞燈、一顆星,雖然路途崎嶇坎坷、環境複雜莫測,卻能夠帶給我奮鬥下去的希望和動力。

全書結構鋪排合理,邏輯緊密,有著高度的理論性和極強的可讀性。導論部分總起全書,交代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內涵、重要作用和前進方向,其中重點提出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於促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兩大作用,還提出要走傳承開放、自信自覺的前進道路。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論述了黨內政治文化是什麼,並提出共產黨員應該堅持什麼和反對什麼,最後論述瞭如何發展和豐富黨內政治文化。文章的高度理論性能夠對黨的理論創新起到積極作用,又能夠帶給黨員幹部以思想引導。文章雖具有高度理論性,用語卻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一些語句的使用雖普通卻能夠帶給人以深深的震撼和觸動。如“黨內政治文化先進健康,政治生態就會風清氣正,政治實踐自然正大光明”,“黨性在任何時候都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佔群眾利益”等等經典表述。書中又添加了許多豐富的優秀事蹟、足以提供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典型案例,如“左權的烽火歲月家國情”“面向群眾的‘模範縣長’李丕福”“程門立雪”,又如“‘厚黑專家’王敏最終黑了自己”“自身難保的‘靠山’陳明憲”“遼寧賄選案”等。在閱讀之餘,能夠給人以直接的激勵和警示,旗幟鮮明地告訴黨員幹部,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必須鼓勵、什麼堅決杜絕。

至於為什麼要研究黨內政治文化這一課題,我認為首先因為文化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對經濟社會特別是政治生活實踐有著能動的反作用。“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明成果深深植根於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內心,給予國人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天破了,自己煉石去補;洪水來了,自己疏通河渠;沒有火種,自己鑽石取火。這就是中華文明帶給國人的信仰與堅守,延續千年而不絕,對中國的政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因此,歷朝歷代都需要用文化來培植國家精神、維護社會倫理、吸納士人參政,以實現國家氣質昂揚、社會秩序良善、階級流動有序,從而推動國家和人民不斷髮展進步。

其次,政治文化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參與現實政治生活過程的經驗積累,對政治體系的存在維持、變革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因為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無比嚮往,十三億國人才能匯聚起磅礴的物質和精神力量,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踏步前進、實幹興邦。如果對當前的政治文化始終存在懷疑、抵制和攻擊,而不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麼對國家政治體系的衝擊是巨大的、災難性的。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覆亡就是如此。

最後,黨內政治文化作為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對凝聚全體黨員,治理好黨內政治生態,樹立起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應對自身面對的危險與考驗,同時,“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又必須有著高度的理論引領、指導作用,才能始終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才能給全體人民指引好方向、帶領好道路,才能樹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和那些錯誤言論、錯誤行為做最堅決的鬥爭。

黨內政治文化的發展對新時代負有高度歷史責任的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具有極端重要性,因此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弘揚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作為黨的文化‘軟實力’,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是政治生活中最深層、最本質的東西,是政黨性質的根本表現”,直接體現著黨的政治傾向和本質屬性,同時又為我黨的發展壯大提供著豐厚的滋養。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堅實支撐著偉大事業,是推進偉大工程的戰略舉措,對全黨政治生態、黨員幹部精神鼓舞和規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堅持和弘揚黨內政治文化是黨的需要,是國家和時代的需要,更是歷史與人民的需要,必須在傳承中創新、在開放中堅守、在自信中加強自覺,進而為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健全和完善黨內政治生活提供積極有效的文化環境,不斷提高全體黨員同志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目前,黨內依然存在“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等問題在千百年來封建腐朽文化的影響中根深蒂固,隨著時代發展又多了商品交換在政治領域的使用等消極因素。我黨是一個善於發現自身問題並敢於、善於自我糾正的黨。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全黨存在的主觀主義、宗派主義、教條主義開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整風教育運動。延安整風使黨的領導機關、廣大幹部和黨員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加強了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統一,為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建國後,毛澤東同志又開展了1950年、1957年兩次整風運動,對那個時期各種影響黨的形象、行動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整飭,也起到了相當的效果與影響,促進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穩步推進。然而,文化的病根積重難返,反覆發作,僅僅依靠運動式整治是無法根治的。這項工作的反覆性、艱鉅性可見一斑。

只有在有效的制度保障下,將一整套保障措施有效施行十數年,才能對黨內存在的諸多問題予以有效化解。回溯歷史,商鞅變法移風易俗,一改秦人私鬥成風的荒蠻脾性,使其“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而成為了征服天下的王者之師。商君法有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治私鬥等一整套治理措施,綜合實施20餘年,才讓秦國變法大成,才有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雄壯秦風。中國共產黨進行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恆整風肅紀、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諸多制度化舉措並舉,必須以這些舉措堅持不懈、持續十五至二十年,才能夠令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乃至整個國家社會風氣、國民心態產生根本的扭轉與進步。

因此,必須以黨內政治文化為引領進行全面從嚴治黨,為在全社會營造一個純粹、純潔、積極、昂揚的精神狀態和社會風氣做出標杆模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只有自己以踏石留印的決心和勇氣,真正做到以上率下,方能匯聚起十三億多國人的共識,形成龐大同心圓的堅強力量,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持續推向前進。

文/楊若楠(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