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前一陣,“城市天際線”的話題挺火,清理拆除廣告、牌匾的背後,有人就此戲說:“本來就路痴,這下更找不著家了”

天際線作為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縮影,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相交錯的體現。不同時期的城市建設,都會在天際線上留下自己的時代烙印。如果說到古代城市天際線,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會是哪座城?

答案或許是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在1000年前,開封可是全世界最繁榮的大城市!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作為國寶級文物舉世皆知,東京當年的繁榮,也由此歷歷在目。其城市風貌和美學氣質,也隨著畫卷的鋪開而一覽無遺。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張擇端:來看看我畫的城市天際線!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東京的城市佈局繼承了古代城市規劃傳統,又因為商品經濟的繁盛,呈現出濃厚的市井氣息與世俗化傾向,華表、牌坊及橋樑豐富了街景輪廓,商家招牌、旗幟、幌子等等,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符號。

酒樓

宋人崇尚安逸、享受的生活狀態,酒樓眾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東京的酒樓“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謂之腳店”。《清明上河圖》中出現了“香豐正店”和“十千腳店”兩家酒樓,在這裡,正店和腳店有什麼區別?其實正店就相當於如今的豪華飯店,而腳店則是一般的大眾餐館。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酒樓作為北宋諸行業中第一納稅大戶,在東京城市經濟結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是一種利潤豐厚的買賣,生意上的競爭自然相當激烈,所以各店家在門面上加以裝點,煞費苦心地亮出引入注目的招牌,也就完全可以理解。

這家“香豐正店”的門前,還掛著紅梔子燈——宋朝的大型酒樓,門首通常都懸掛著紅梔子燈,作為標誌。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十千腳店”則出現在虹橋一角,相對而言規模略小。“十千”原意用來形容數量之多,最早見於《詩經》,後來成為酒的代名詞,“十千腳店”也就可以理解為有海量美酒的地方。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店門口還分別掛有兩塊招牌,上寫有“天之”“美祿”四個大字。天之美祿出自於《漢書》:“酒者,天之美祿。”形容酒是上天賜予的美好的東西,意在招徠酒客,為酒店做廣告做宣傳。

酒樓之上橫掛有一面旗子,上寫有“新酒”二字,也是酒樓的通用標識,名為酒旗。酒旗迎風招展,同樣為招徠顧客所用,唐杜牧有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客店

北宋的客店相當於如今的旅館。在宋代,大凡酒樓林立之所,多有客店。《清明上河圖》中香豐正店的斜對面就有一家客店,招牌上寫“久住王員外家”。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久住”是宋時旅店業的常用語,這家旅店大概是一個王姓富商開設的,因此叫做“久住王員外家”。北宋汴京人口多達百萬,流動人口繁多,自然是旅店如雲。

飲子

從虹橋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走出來,橋頭對面有兩把傘豎立在十字街頭,傘下掛著一個招牌上寫著“飲子”。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在“久住王員外家”客店旁,同樣也可看到一處賣“香飲子”的攤位。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在宋代,這種飲子或香飲子到底是什麼?它屬於以防病健身為主的保健飲品,其消費對象不是病人,而是大眾人群,可以視為當代保健飲料的開端。《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提到,街上賣的飲子中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藥木瓜、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

占卜

占卜自古有之,至北宋,活動在東京城的卜筮達萬人之眾。《清明上河圖》中在一處宅邸的門前,畫有一個用席子搭就的棚子,這即是一處有固定營業場所的掛攤,專門為人“神課”“看命”“決疑”。畫面形象地再現了占卜的過程。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卜筮者坐於桌前,神秘地說著什麼,坐在一旁的求卜之人彷彿還未解得命中兇吉之相,神情疑惑地聽著。旁邊幾人,不知是聽懂了什麼意思,還是猜到了某種結果,偷交換著眼神,小聲嘀咕,可能是為這位求卜者祈禱,也可能是為自己祝福。

醫藥鋪

宋時東京宮城內設有翰林醫官院,“掌供奉醫藥及承詔視療眾疾之事”。政府開辦有惠民藥局,為民診病。由於醫藥鋪利潤豐厚,民間開辦醫藥鋪甚多,就連翰林醫官院的醫官也開醫藥鋪。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在《清明上河圖》的卷尾有一家名為“趙太丞家”的招牌,大概是一位趙姓退休醫官開設的醫藥鋪。醫藥鋪周圍掛滿了各類招牌,意在對醫藥鋪主人的高明醫術進行廣而告之。

香藥鋪

從“趙太丞家”向北,有一家規模較大的店鋪,門前招牌上寫著“劉家上色沉檀楝香”字樣。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一家香藥鋪,香料在北宋除藥用外,還用於祭祀用的焚香、家居用的焚香、香囊、香宴等等,用途非常廣泛。所以東京香藥貿易十分紅火,香料店鋪到處可見,是當時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當鋪

《清明上河圖》卷尾十字街一角,有一家店鋪很特別,從敞開的大門看進去,看不到櫃檯和經營的商品,門口也不見顧客,只是門口上方水平伸出一個招牌,上面有一個“解”字。這個“解”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據考證,“解”字應當“解庫”講,解庫也就是當鋪。圖中所畫店鋪就是北宋東京的當鋪。當時當鋪抵押典當的物品除金銀珠寶、房屋地產之外,有時甚至包括奴婢、牛馬等。普通百姓則多以日常用品為抵押物。以物置錢,解燃眉之急。

招牌、旗幟、幌子等構成了北宋東京城市天際線的一道獨特風景,它們的存在不僅僅只是視覺層面文化氣質和美學風格的呈現,還在於“閱讀”它時,我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明的延續。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際線”是什麼樣子的?

應該說,如果沒有這道風景的存在,《清明上河圖》將不再是我們看到的《清明上河圖》,而那個年代的文明進程,屬於它的歷史細節,也將因此被割裂乃至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