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积攒了两年多的大招 自研AI芯片将会成为关键的一环?

6月26日,人工智能公司Rokid举办了一场Rokid Jungle 2018发布会,一口气带来了三款重磅级产品,分别是随身智能音箱Rokid Me、AR眼镜Rokid Glass以及KAMINO18 AI芯片。不难看出,前两者是属于消费级产品,后者则是一块实打实的自研AI芯片,更具有战略性意义。为什么说造芯是Rokid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呢?我们不妨先来看时下的AI行业环境和Rokid自身的战略定位。

通用芯片并不“通用”?

如今AI化浪潮已经不可避免,智能硬件产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所谓的AI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一般而言,AI是通过算法实现的,而算法则需要芯片来承载,可见芯片是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市面上大部分的AI产品都是使用定制的AI芯片模组(也就是所谓的通用芯片),但是通用芯片有着明显的优缺点,一方面,通用芯片研发成本时间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一旦要定制某些功能的时候,会显得非常被动,比如定制语音这类功能,使用通用芯片会导致成本和耗能的增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智能音箱不能脱离电线运行的原因。相比之下,专门定制的AI芯片则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因为能够实现更优的性能和能效比。

Rokid积攒了两年多的大招 自研AI芯片将会成为关键的一环?

这样一来就可以突出定制AI芯片的战略意义,当通用芯片无法实现某些特定功能时,定制AI芯片就可以通过定制或者小改动的方式实现;当出现新算法的时候,定制芯片去适配新算法会快得多,不用等上游产业链的通用芯片。另外AI芯片的迭代速度得时刻跟上AI算法的更新速度才行,因此掌握了芯片研发技术,无疑更快人一步。

造芯更符合自身的定位

当然,Rokid想做定制AI芯片不仅仅是因为眼前的行业环境,还在于自身企业的定位。尽管AI芯片研发并不容易,比如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前期的研发投入与时间消耗,一旦研发成功,后续的定制和改动就轻松得多了,但是Rokid还是投入其中。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Misa将Rokid定位为「交互生态公司」,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人机交互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行业生态体系。换句话说,Rokid希望能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用自己领先的技术,,为行业参与者赋能,去影响整个行业。

Rokid积攒了两年多的大招 自研AI芯片将会成为关键的一环?

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早在 2016 年Rokid就已经在芯片领域有所投入,并聚焦于语音交互领域,其中不少的研究成果在 Rokid Alien和Rokid Pebble上有所体现,比如如远场拾音、语义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而KAMINO18则是他们的最新力作。

Rokid积攒了两年多的大招 自研AI芯片将会成为关键的一环?

KAMINO18内部集成了ARM、NPU、DSP、DDR、DAC等多个核心元件,集成度高于市场30%,解决了传统AI芯片低集成度高能耗的缺点。当然,KAMINO18自身的性能也非常不错,目前产量已经达到百万级。除此之外,KAMINO18还即将支持亚马逊Alexa,与喜马拉雅FM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消费级产品,还是自研AI芯片,Rokid已经很好地展示了自身的实力,至于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