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岳阳楼记》中传颂千古的名句,出自北宋名臣范仲淹之手,历来被志士仁人奉为圭臬,影响深远。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河北正定),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子范纯仁哲宗时为宰相,范纯礼为尚书右丞,范纯粹为龙图阁直学士。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我们一般的所谓世家能看到三代不衰就很难得了,但自宋仁宗以来,直至清末,八百余年,范氏家族家风不坠,科甲相继,直到今天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长盛不衰,奥秘究竟在何处?

揭秘|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记载:年少时的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你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有点太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但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揭秘|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独富贵不如众富贵

苏州有一块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范仲淹正在做宰相,又是苏州本地人,于是许多人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却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于是他买下南园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这块地在苏州现在是一座高中的校址。

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他兴建大利不为自己,愿意让更多的人分享这样的风水宝地。

揭秘|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范氏家族的兴旺,首先是范仲淹的道德垂范,其次则是范家的家风使然:

穷时

据宋·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勤奋读书。每天煮一锅粥,等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富时

范仲淹后来做了大官,依然清苦俭约。一天,范仲淹留客吃饭,客人吃过饭,对人说:“范丞相的家风变了!”人问:“怎么个变法?”客人说:“几根咸豆角,像棋子一样排列在碟子里,咸豆角的上面放了两小簇肉。从前,他穷的时候,只有几根咸菜,如今,加了两小簇肉,不是家风变了吗?”人们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家教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文正四子,纯佑字天成,纯仁字尧夫,纯礼字彝叟,纯粹字德儒,皆宋朝栋梁。

在看看宋·朱弁《曲洧旧闻》怎么说范仲淹的子孙:“范正平字子夷,忠宣公子也。勤苦学问,操履甚于贫儒。与外氏子弟课于觉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当国时,以败扇障日,徒步往来,人往往不知为忠宣公之子。”

这个范正平是范仲淹的孙辈,已是少小长于官宦之家的公子,但品行却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他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范纯仁在京城做宰相。

揭秘|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死后

范公死后谥曰: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并著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

根据谥法: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博闻多见曰文。

内外宾服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自宋朝以来“文正”二字被认为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是一个文臣毕生最高的荣耀,两宋300年,得文正谥号的也就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文章垂范后世,可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揭秘|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家训

范仲淹曾留下家训百字铭,作为范氏传家之宝,流传千年~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要言之,秘诀就是一个“德”字,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守德才能家业长青,一时的富贵不过过眼云烟罢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正能够流传长久的世家大族都是那些谨守祖训,累世积德之家,远如孔子家族、范文正公家族,近如曾文正公家族莫不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