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史

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到20世纪50年代

我国所出现的船型就将近千种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一方河湖也载一方船

独木舟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月

在遥远的古代

人类的祖先由于没有水上工具

鱼群可望不可得,野兽可见不可猎

洪水袭来也来不及逃避

他们在与天斗、与兽斗中引起航行的念头

观落叶以为舟

发现骑在圆木上可顺水漂浮

握着木片可向前划行

把圆木掏空,人便可以舒适地坐在里面

这就是人们创造最初的独木舟

后发展出平底、尖头尖尾、方头尖尾样式

现在的舰船就是从这三种类型演变过来的

木筏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我们的祖先发现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

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

与独木舟相比

木筏的适用面积更大

且用简单的石头工具便可制作

受木筏的启发

又出现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

竹筏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月

渡工浮筏时横绝

碧水油油欲没篙

长江南部地区有漫山的竹海

可以简便地就地取材

因此竹筏历来是江南水上的重要运输工具

质地坚韧,不惧水长时间浸泡

浮力大,适宜在浅水河流中航行

稳性好,一名艄公即可点篙撑驾

古朴原始的竹筏本身就构成独特的景致

羊皮筏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9月

与江南多竹相对

西北盛产羊皮

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

羊皮筏子遇礁不破

无倾覆搁浅之虞

制作经济简便且载重量大

因此广泛应用于黄河水运中

青海、甘肃、宁夏境内都有分布

浆船

筏的四周安上木板

木板船是造船史上的飞跃

浆的发明,是人类手臂的延长

能够增加船只的推进速度

乌篷船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

行则轻快,泊则闲雅

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

江南河网密集

乌篷船能自由穿梭其间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州烟雨

有些蓬顶间嵌入蛎壳薄片

在多雨的江南

遮阳避雨又兼船内采光

乌篷船的命名与绍兴人崇黑习俗有关

拨开乌篷,可坐可卧

耳听潺潺流水,眼观两岸山水

木帆船

木帆船是继木板船之后

船舟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

白底船

图片来自网络

新造白底头尾红,摇橹驾浆驶布篷

在福建等沿海地带

木板船长时间浸在海水中

船底会长苔藻、贝类、滋生船蛆虫

影响航速且船板易腐烂

刷上白蛎灰就会好多了

古时渔场都在近海

刷白的船身不会形成明显的倒影

不至于惊吓鱼群

福船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5月

福船是一种尖底海船

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

福建多山,盛产造船所需的物料

民间就地取材,造船业十分繁荣

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

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

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

看起来富贵大气

逐渐成为出国使臣官船及水师的主要船型

如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用的“郑和宝船”

图为郑和航海主力船型想象图

沙船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华遗产》2010年11月

唐武德年间,崇明岛开始涌出江面

以后江中沙洲涨坍不定

长江口和北洋航线沿途多浅滩暗沙

平底沙船便应运而生

沙船方头方尾

采用多水密隔舱以提高船的抗沉性

七级风能航行无碍

所以沙船航程可远达非洲

这幅铜版画描绘了

1857年英军舰队炮轰广州城的场面

当时英军使用了先进的舰炮

而中国只有小型沙船

广船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广船产于广东,较为小巧

用的都是东南亚珍贵木材

如铁犁木,非常坚固

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

适合在广阔的南海和大洋中航行

现存最古老的广式海船是“金华兴”号

堪称中国式古帆船的“活标本”

中国国家地理|一方河湖,载一方船

鸟船是明清时期的一种小型快船

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据清朝《浙江海运全案》记载

“有风扬帆,无风摇橹

船行水上,有如飞鸟”

另一种说法是

古浙人认为是鸟衔来稻谷种子

才造就浙江的鱼米之乡

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

17世纪初,中国的海域纷争不断

鸟船因行动迅捷成为新型战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