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企业数字化创新 云徙科技重磅发布企业数字化平台及应用

2018年3月28日,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一场主题为“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专场吸引了500+人次的关注,而本场的组织者正是阿里云的战略合作伙伴,服务了茅台、富力、长安汽车等大客户,引领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实践者云徙科技。会上,云徙科技正式发布获得云锋基金战略融资,此次战略融资,将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创新。

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必要性的讨论到考虑如何实施的问题。那么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时关键是什么?云徙认为有四点,也就是实现四个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用户在线以及管理在线。员工在线就是如何跟客户建立无缝连接,满足客户无所不在的需求;产品在线即要如何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使得产品能够不断创新,贴合用户需求的变化;用户在线就是员工和产品都做好了,用户的需求能够随时随地地被满足;管理在线,要求我们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实现员工效率协作的提升。

引领企业数字化创新 云徙科技重磅发布企业数字化平台及应用

云徙科技CTO 李元佳

企业数字化转型两个核心战略:第一个战略是以用户为中心,客户触点构建的战略,第二个战略是技术数字化平台战略。而云徙科技CTO发布的四个系列产品,i-Sales和i-Marketing致力于帮用户构建无缝客户触点体系,i-Digit Platform和i-Cloud Platform是企业数字化平台的两个关键的产品。企业数字化平台包含技术PaaS层,我们的产品是基于阿里的互联网中间件以及阿里大套件来做,上面有业务PaaS层,上面有为各个行业服务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同时还有一套专门为敏捷开发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发布、持续上升的整套管理开发和运维平台,用四个产品支撑企业所需要的两大战略。

云徙企业数字化平台i-Digit Platform:中台中心和相关用到的技术组件、沉淀下来的逻辑都沉淀在组件市场,使得企业需要开发的时候直接在开发平台上拖拉拽这些组件就能快速完成业务应用开发。云徙还有持续发布部署的平台“易开发”,运维平台以及需要多个应用介入时的运营平台,均有API网关,实现服务对上层的暴露,最后还有主数据平台。

第二个系列产品是营销智能i-Marketing,当今社会下要构建起以用户为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基于全域用户进行客户管理,同时把广告投放、营销管理和线下智慧门店揉合在一起,形成端到端闭环,实现全域营销,最后还有营销大数据分析平台。

第三是全渠道销售i-Sales,帮助企业把线上、线下、第三方商城完全打通,包括数字商城、线下数字门店、收银POS,电商后台、电商ERP,还有社会化分销平台、智慧订货,实现管理订货平台化,最后有智能客户和销售数据分析产品。

第四是云管平台i-Cloud Platform,云服务基于阿里云的服务和产晶,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分布式存储,数据库,运维监控,云安全,云管平台等云技术,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的基础设施上云。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不仅是业务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要有数字化创新的能力,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而平台的好坏决定了未来创新能力的强弱,因此这对数字化创新至关重要。

为此,云徙认为选型一款好的平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只有企业级的互联网机构,才能支撑众多业务的云化,并抵御突发热点带来的冲击。

二是支持业务快速创新。这要求平台要有完善的用户、商品、物流等中心并组件化以方便调用,同时具有基于最新技术栈的开发平台,保证快速生成新应用。

第三是具备全域数据管理能力。用户旅程从营销到销售,中间有很多触点,产生的数据是离散的、碎片化的,平台需要把所有离散的数据拉通、过滤、分析,还要结合第三方数据,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价值。

李总介绍到,云徙的产品是基于中台的模式开发的,它纯天然是PaaS平台,可以快速跟第三方软件对接,能快速基于云徙平台进行不同应用的开发,能快速实现行业应用的开发,也欢迎业界来合作,比如纯渠道销售需要跟客户、仓储、物流、OMS、ERP对接,欢迎大家跟我们系统对接,基于云徙的数字化平台,可以在两周、一个月或更短时间开发试错应用,非常欢迎行业合作伙伴基于云徙的平台开发更多创新应用。

未来,云徙的产品规划还会围绕着企业数字化展开,更好的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在产品的规划方面,一是会增强全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管理。比如拉通营销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数据,并结合企业本身及第三方数据,开发更全面的用户标签系统,从而勾画出更全面、更生动的客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和促进销售,提升ROI。

二是完善客户的触点管理,比如新增智能分销模块,增加各种形式入口如AR/VR/MR、网红直播等,把流量喇叭口做得更大。

云徙科技以引领企业数字化创新为使命,未来也将持续提供更多惊艳的产品,携手阿里云共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