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街亭古战场碑记:

街亭座落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陇城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于蜀汉建兴 六年(公元228年)部署了北伐曹魏的街亭之战,因参军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被魏将张郃绝其汲道,大败马谡于街亭。街亭失守,蜀军主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为什么说三国古战场街亭在秦安县陇城镇

(小编注:陇城,谐音“龙城”,古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中的龙城,或许就是指陇城。)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秦安县陇城镇街亭

街亭,又名街泉亭,简称街亭。地处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西汉时归属天水郡街泉县管辖,相传街泉县名是由陇城的一口年代久远的泉而得名的,因泉在龙山之下,泉水旺盛,冬夏不减,人们又称之为“龙泉”。东汉时街泉县改称略阳县,旧县名归并街泉栾所接管。据《郡国志》记载:“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 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历史上群雄角逐,战事频繁,在这里曾多次进行过大规模战争。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就发生在这里。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当时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攻打祁山。因蜀军一路军纪严整,士气高昂,接连得胜,曹魏南安(郡治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安定(郡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时响震于关中。魏明帝曹睿急忙从都城洛阳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领兵抵御。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司马懿得知蜀军凭高亿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一场街亭争夺战与此展开。魏军乘势攻山,马谡料难固守,持续数日之后便带乏兵突围而逃。扎营山下的王平欲领兵相求,适逢张郃拦路厮杀,又因势孤兵寡,只好仓皇而逃,撤退于天水。结果,蜀兵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从天水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他还在《劝将士勤攻已缺教》篇中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较变通之道于将来。”足见街亭所丧,教训深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 千百年来,山河更易,历史变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历史故事广为人们传诵。但昔日之街泉亭,泉在亭毁,古街亭遗址实难确定。《后汉书.郡国志》载:“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太平寰宇记》记载:“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均认为街亭在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境。据《秦安县志》记:“东北百里曰高妙山,曰丹麻峪、故丹麻驿也。曰断山,其山当略阳南北之衡,截然中起,不与众山连属,其下为连合川,即马谡覆军处”。连合川地处陇城、龙山二镇之间。龙山原名断山,原属秦安县管辖,清乾隆十四年知县蒋允[君灬]嫌其名不祥而改称龙山,解放后划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之,街亭古战场遗址,依史书记载和地形观察,应在陇城与龙山之间的地域,但因年代久远,确址尚待考证。解放后,在陇城乡西北2公里薛李川处,当地家民发现一张铸有“蜀”字弩机,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历史典故:失街亭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失街亭连环画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解放后出版的《三国演义》中的地图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失街亭,空城计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收藏的解放后初版《三国演义》

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为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历史上群雄角逐,战事频繁,在这里曾多次进行过大规模战争。三国时期,“马谡失街亭”就发生在这里。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当时诸葛亮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攻打祁山。因蜀军一路军纪严整,士气高昂,接连得胜,曹魏南安(郡治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南)、安定(郡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三郡叛魏降蜀,一时响震于关中。魏明帝曹叡急忙从都城洛阳赶到长安,命大将张郃领兵抵御。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张郃得知蜀军凭高扎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一场街亭争夺战与此展开。魏军乘势攻山,马谡料难固守,持续数日之后便带乏兵突围而逃。扎营山下的王平欲领兵相救,适逢张郃拦路厮杀,又因势孤兵寡,只好仓皇而逃,撤退于天水。结果,蜀兵大败,失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从天水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他还在《劝将士勤攻已缺教》篇中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较变通之道于将来。”足见街亭所丧,教训深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

历史遗物:出土文物

三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在什么地方?

娲皇故里秦安县陇城镇

在陇城镇的王家川出土了一口“铁锅”,上铸“汉大丞相诸葛武侯制”字样,同时,在附近还出土了刻有“蜀”字样的弩机、马刺、刀、矛、盔甲等兵器。专家从仅有的作战遗物考证,出土兵器的地方,就是马谡、王平安营扎寨之地。今天的陇城镇,就是三国时期的街泉亭,是名副其实的古战场。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部署节度,亦不采纳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舍水源上山扎营。张郃兵至,将孤山围困,断水攻山,大破蜀军,蜀军离散,马谡弃山而逃,街亭丢失。惟王平所率千人,鸣鼓自恃,张郃疑其有伏兵,不敢追击,王平收整余部,率将士返汉中。诸葛亮以街亭已失,不能再据以出击魏军,遂拔西县百姓千余家,还于汉中。

史书记载

《通鉴》卷七秦二世元年:“‘刘邦初为泗上亭长’,注曰:亭谓停留,客旅食宿之馆”。

《太平御览》卷194.亭条引《风俗通》曰:“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馆也。亭亦平也,民有讼事,吏留辨处,勿失其正也”。

《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县十六:平襄、街泉、戎邑道、望垣、罕开、勇士、成纪、清水、奉捷、陇、豲道、兰干……”其中便有“街泉”县。

《后汉书》献帝起居注曰:“初平四年十二月,已分汉阳上郡为永阳,以乡亭为属县”。

《舆地广记》载:“陇城县……有大陇山、瓦亭山、街泉亭”。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载:“街泉故城,后汉省入略阳,为街泉亭,今秦州陇城县。三国时,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遂斩之”。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载:“街泉城,在县(清秦安县)东北,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入略阳县。刘昭曰,略阳县有街泉亭,故县也。三国汉建兴六年(注:公元228年,汉蜀后主刘禅六年),武出侯祁山,使马谡与张郃战于街亭,败绩。杜佑曰,陇城县有街泉亭,即马谡败处。……时武候军於西县,以街亭师败,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今人的研究更为深刻,有不少精彩论文,难于掇锦,故不转引。

“亭”之设,始于秦,刘邦即担任过秦朝的“泗上亭长”。早期属于官府设置的客旅歇脚处,有接待站性质,“盖行旅宿食之馆也”,故多设,“十里一亭”。并因当时行政建制不全而兼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于是“亭”便成为低层行政机构,“民有讼事,吏留辨处”。汉因秦制,亭不废,但其后有亭转县者,“以乡亭为属县”。

后汉以前包括秦代,“陇城”尚未得名,其时有“街泉亭”设在今陇城镇址。西汉在今陇城镇址置略阳道,东汉又置略阳县,道、县同治,则“街泉亭”一名此后不再著称而逐渐废用。晋泰始中罢略阳道置略阳郡,后魏将略阳县改为陇城县,郡、县同治,仍隶略阳郡辖。隋开皇六年保留陇城县,而撤消略阳郡建制,陇城划归秦州管辖,后秦州复为天水,而陇城仍属,至今未变。

故,街泉亭或被《三国演义》绎为“街亭”者,实为今陇城镇在秦、汉时曾经设置过的低层行政建制。

对“街亭”遗址的考证,并不单纯是为了争得一处有名古迹,甚至进而将它商业化。其根本意义在于为研究陇城镇以至于研究略阳川的历史提供宝贵的考古资料。就目前的工作而言,“街亭”遗址的考证结论已经将陇城的行政史推溯到西汉以前的秦代。但这还不是起点,很可能今陇城早在东周时就已经开始成为一级行政治所了--“秦”部落的首领“非子”受周孝王召,在汧、渭间司牧马,后受封于秦(今张家川东),为周附庸。古略阳川和今天陇城镇的山川是否包含在非子封地的辖区内?无考证资料,但很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