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爲何沒有保存下來?

舔龍血


南京故宮是朱棣遷都北京前大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南京故宮已經開始了修建工作,直到朱元璋登基五年後才基本完工。南京故宮由劉伯溫勘定地址,其建造規模恢弘龐大,雖然並不算十分華麗,但城牆堅固無比,且佔地甚廣,整個故宮的面積比後來北京故宮的總面積還大。



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萬曆年間曾來到南京。利瑪竇見多識廣,當他看到南京故宮後,也不禁發出感嘆說,南京故宮是他見過的世界上最雄偉的宮殿。

直到明成祖朱棣將明朝首都遷到北京後,南京故宮就是去了其存在的最大價值,並逐漸開始沒落。在隨後的歷史歲月當中,南京故宮經歷了數次浩劫,最終只剩下很小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


一,朱棣攻入北京時,明故宮奉天殿被焚燬,這是南京故宮第一次遭到破壞。傳言建文帝也在這場大火中喪生。

二,清軍入關後攻入南京城,南京城被清軍不同程度的破壞。後來清軍又將南京城改造成滿城,遷入大量滿人居住。並且清軍將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改造後用於駐兵,導致南京故宮被嚴重破壞。康熙年間,康熙傳令將南京故宮的12萬片琉璃瓦拆除,同時還拆除了很多其他的可用材料,用於建造普陀山法雨禪寺。

三,太平天國攻打南京期間,南京軍民組織了大規模抵抗,戰爭結束後,南京故宮已經是斷壁殘垣。後來天平天國又將南京定位首都,洪秀全為了建造自己的天王府和其他諸王的王府,將南京故宮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

四,抗日戰爭時期,南京軍民與日本人進行了艱苦的戰鬥,戰火幾乎摧毀了整個南京城。再加上後來南京國民政府的建造,對南京故宮進行了大規模拆佔地和拆除,南京故宮幾乎毀壞殆盡。據說,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於南京故宮阻礙迎接的道路,南京故宮部分建築則因此遭到破壞。



南京故宮使用的時間太短,再加上其飽受戰火的摧殘,最終留給世人的,只剩下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很小一部分了。並且有很多建築是經過過修復之後重建的,真正的南京故宮已經永遠的成為了歷史。


圍爐煮酒話春秋


謝謝邀請!我是有錢沒錢都愛旅行的旅遊達人窮遊君!

南京明故宮為什麼沒有保存下來呢?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明故宮的政治象徵意義降低,各方不夠重視,且保護不力。

眾所周知,朱棣遷都北京,直接導致南京明故宮的荒廢。雖然當時南京是明朝首都,但由於皇帝在北京,再加上政治意義的削減,很少有人維護,再加上後來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導致明故宮遭到荒廢。

第二,清軍的大肆破壞。

明末清初,清軍鐵騎疾風般地南下,他們不僅軍事上佔領了明朝的陪都南京,對南京故宮進行大規模的改動,一些大殿之類的改成了將軍和都統衙門,還有部分大殿被拆毀,改建成一棟棟居民的住房,用來供給旗人居住。

第三,太平天國運動的破壞。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又拆宮牆磚石、木構填充天王府工程,太平天國失敗後清軍再次焚燒了南京城,對明故宮的破壞就更徹底了。

第四,建築材料單一,易毀損。

這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通病,一般都是採用磚木結構建造宮殿,不易維護和保養,經常在戰亂中損毀殆盡。


窮遊君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政治因素,其二是因為建築材料。

政治因素是明成祖北遷以後,南京皇宮基本失去了作為皇帝居所的根本性作用,這就導致明朝不會再花費鉅額資金進行維護,年久失修再加上歷經數百年風雨,就會產生不可抑制的損壞。

(明朝南京都城全景建模)

其實最初建造皇宮時,選址是選到了一片湖水上,為了修築地基,朱元璋調派了大量的人力,用泥石填湖,雖然起初修建完好,朱元璋龍顏大悅,但隨著日復一日,皇宮竟然出現下沉的情況,原因是泥石的地基受潮嚴重,時間一長髮生自然沉降,所以朱元璋到了晚年,就一直想要遷離南京都城,奈何精力不多,就此耽擱下去。

直到明成祖時期的“

永樂遷都”,將皇城遷往北平後,南京皇城也就此失去了昔日的熱鬧。

(北京皇宮示意圖)

第二個原因,當時修建南京都城時,大量採用磚木結構,雖然氣勢宏偉,但維護費用異常高昂,使用壽命又相當短暫,因此在遷都北平後,明朝皇室不再撥款維護,這才導致皇城的逐漸破敗,歷經數百年風雨後,自然無法得以完好的保存。

另外補充一點,明清皇權更替後,南京明皇宮作為前朝的建築,被老百姓私下裡拆除了不少,所得木料等建材,也都當做了建造房屋的材料,所以這種人為的破壞也屬於原因之一。

說到底,一座宮殿的長久保存,維護必不可少,雖然在風雨飄搖的歷史長河中,一些宏偉建築的沒落實為憾事,但只要我們現代人嚴加保護,不去人為破壞,相信更多的古代建築能夠延續昔日的輝煌,以文化財富的形式,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