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新疆嶽普湖縣綠洲與沙漠間的一塊200平方米左右的空曠沙地上,一根長15-20米、直徑約30-40釐米的長木杆直立在空地中央。木杆的根基牢固地埋在2米深的地底下,直徑約1.8米左右的木車輪被結實的安裝在長杆的頂端,懸掛繩索的木棍、旋轉鞦韆的木杆等與有著主軸作用的長木杆牢牢地固定在了一起。只見兩名維吾爾族姑娘坐在了繩索中間,兩手緊握繩索,幾名年輕男子推著木杆開始旋轉,木杆帶木輪轉動,繩索中姑娘開始跟著轉動。圍觀的人群裡發出助威的吶喊聲,木輪越轉越快,人也越飛越高,在人們高亢的吶喊聲中,維吾爾族姑娘被旋轉著“飛”向天空。

這種遊戲維吾爾語叫“薩哈爾地”,漢語的意思是轉輪鞦韆,維吾爾語直譯的意思則是“嚇得臉發黃”。在新疆塔里木綠洲鄉村,一般在重大節慶和大型聚會上表演。“薩哈爾地”這一轉輪鞦韆遊戲,表演者如同在高空飛行,雖然被“嚇得臉發黃”,然而,驚險而又刺激的“薩哈爾地”轉輪鞦韆遊戲,依然深受廣大老百姓的喜愛。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多流行於新疆南部地區,據《杜陽雜編》記載,唐代有一位名叫石火胡的西域女子,能於百尺竿上張弦5條,以八九名女子積壓居一條之上,這種技藝與今天的維吾爾族的“薩哈爾地”頗有相同之處。清代詩人蕭雄在《娛樂》一詩中對它還作過這樣的描寫:“一架鞦韆索影微,風前搖揚彩霞衣。由來技偉西域,怪底佳人愛奮飛”。“薩哈爾地”等鞦韆遊戲,與中原地區的鞦韆在形式上雖不盡相同,但兩者有著“血緣”關係。

如今,“薩哈爾迪”已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遼闊的塔里木綠洲間遊戲、傳承。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薩哈爾地,“嚇得臉發黃”的古老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