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退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

马爸爸说过:“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会死在了明天晚上。”

后天会怎么我并不知道,但今天的中国俨然已在全球化的风口浪尖......


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一旦中国退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

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尤为明显:近年来“传统文化流失”“崇洋媚外”的声音愈发崛起。而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也在国外越来越流行。这是文化方面的碰撞。

经济层面,全球分工更加明显,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链特点也开始不同,美国高端科技产品垄断全球,中国则成为全球中低端产业链的世界工厂。

可以说,全球化开始的初期热潮,所有经济体不同程度的都得到了利好。


但是随着深入,包括中国在内开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部分发达国家把工业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破坏、文明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就以近期最主要的中美贸易战来看:特朗普主要支持者来自于美国“蓝领”,但是可以说全球化对于美国蓝领而言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将实际收入的停滞动辄归咎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而事实上貌似确实如此。

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也是相同的:我国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高端失守、低端过剩”正是过去推行自由贸易、自由投资政策所产生的结果。


中国人口多,所以解决就业为首要,逻辑下如下:

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密集型产业流入——解决失业、带动劳动人口流动——东西部差距拉大……

所以,过去几年来,我们看到的中国GDP增速的飞速增长,大多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带来的资本流入。

相信“人口红利”四个字,大家都不陌生吧。

一旦中国退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

美国的产业链也是一样,逻辑如下:

人才科技集中——高端产业链集中——生产效率提高——密集型制造业流失——蓝领就业率下降。

当然,逻辑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大体意思基本形容完整了。


为什么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最为明显,(包括中国人民更为勤劳、更爱钻研)所以他们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中国进入全球化浪潮依靠的优势就是“人口优势”。

一旦中国退出全球化,对美国来说是灾难性的

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它将使我国在“进口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并出口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的低端发展道路上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是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

所以,中国前几年对光伏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等政策,使得国内光伏产业链相比于国外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属于政策倾斜。这也是特朗普现在一直抱怨中国的所在,贸易战“谈判”的条件之一就是:取消对2025中行业的补贴政策。

所以,美国本次贸易战之所以说太过于霸道,原因就在于:美国方面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但是却要求中国方面开放市场,顺应全球化,走市场经济路线

回到问题,单纯的从财富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收益程度还是蛮大的,这里引用一下别的地方的数据:

①GDP总量的剧增。中国从“改革开放元年”即1978年的2168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0.98万亿美元,扩大了整整48倍。

②从资本净输入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只有对兄弟国家的援助而无投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③养成了全世界最多的亿万富豪。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没有富人,到2015年,中国亿万富豪高达568名,首超美国(535名)成为世界之最,占全球亿万富豪2188名的四分之一强。2015年中国平均每五天诞生一位亿万富翁。其中科技业、消费品与零售业、房地产业都是富翁“温床”。

④养成了占总人口20%多的中产阶级。据瑞信《2015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达3.09亿名,大大超越美国的9200万名中产阶级人数。

所以,如果从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那么中国可能确实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实际竞争力和国力的角度来看。

当前房地产市场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流动性,这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次,虽然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大量的贸易顺差均以持有美国国债的形式再次返回到了美国市场,仍然在以美元的形式在进行流动。

所以,钱是赚到了,可是赚到的是美元,最终又花到了美元市场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