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民族品牌贝因美或将死于经销商之手

作为一家国有品牌,贝因美于2011年上市,截止到目前已经近7年的时间,但是,从2015年开始,贝因美就开始出现持续亏损,亏损金额从2016年的8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9.6亿。如果再持续亏损的话,贝因美或将面临退市。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民族品牌贝因美或将死于经销商之手

而为了挽救局面,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再度出山,不仅将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而且与渠道商之间通过股份制进行了利益绑定,以此来实现今年的保壳。其实,纵观贝因美的整个发展历程,会发现从市场份额第二到现在的连年亏损,经销商成了其致命原因。

2008年,国内"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之间,众多品牌都成为了被检测的对象,惶惶不安之时,贝因美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安全品牌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贝因美将自己的所有产品全部降价,以此来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一举措也的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国内第二。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民族品牌贝因美或将死于经销商之手

但是,贝因美给经销商的价格却并没有降低,也正是因为如此,众多经销在心生怨气的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贝因美的奶粉市场。而由于价格混乱,导致市场之间的窜货问题频出,消费者在不同经销商之间购买的同一奶粉价格却相差甚远,以至于对该品牌的印象大打折扣。

到了2012年的时候,贝因美在整体渠道的库存天数为35-40天,尚且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到了2013年,该库存天数上升至65天,已经远超行业对库存45天的安全标准。这也让众多人认为,贝因美的营收并不是来自于销售额,而是来自于对经销商的压货。手中存有大量积货的经销商只能慢慢将其消化,进货数量必然会减少,贝因美的营收出现下降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此次贝因美将自己与经销商进行利益绑定的做法又能否帮助其实现逆袭呢?——难。

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问题。自三聚氰胺事件出现以来,国内整个奶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即便是没有检测出问题的贝因美也并非完全取得消费者的信任。相反,国外的一些比较不出名的品牌在国内却夺得了一部分市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提起购买奶粉的时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买进口奶粉,这种观念在国外奶粉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之前是很难进行转变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民族品牌贝因美或将死于经销商之手

另一方面就是渠道的多元化。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国外品牌的强势入驻,还有一些本土品牌的虎视眈眈。并且,经销商也已经不再是唯一渠道了,电商的相继崛起,让渠道发展越加趋向多元化,这种情况下,依靠绑定经销商来实现营收的提升,的确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想要实现逆袭,恐怕很难!

其实,除了渠道问题外,管理、营销等都是压倒贝因美的稻草,而此次的大改革,究竟能否救贝因美一命,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