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山區無大村,萊陽旌旗山區也不例外。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遠處就是旌旗山)

旌旗山是萊陽城北的一座大山,環繞著這座山,分佈著為數眾多的山村。與萊陽中部和南部那些動輒七八百戶的大村相比,旌旗山區這些村的規模要袖珍的多,大的百餘戶,小的幾十家。因為規模太小,這裡的村莊很多都是自然村,在行政上都要掛靠到周邊稍大的鄰村。歸屬青石山村管轄的百虎莊村,就是這樣一個自然村。

在1980年代的萊陽地名資料當中,對於百虎莊村有這樣的記載:“百虎莊,5戶。”

此前的膠東村莊故事系列當中,也曾介紹過一些很小的自然村,不過它們當中最小也有10戶左右。而像百虎莊這種,記載中只有5戶人家的村莊,還是第一次提及。好奇之餘,筆者前段時間就前往旌旗山區,探訪了一下這個小山村。

百虎莊位於旌旗山南麓,在河洛鎮境內。從萊陽城區到這裡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向北經河洛駐地進入山區,經萊山夼、杏花村再到百虎莊。還有一條路是從城區經柏林莊轉黃花溝方向,從黃花溝村向東,下坡即是百虎莊。這兩條路各有優點,前者可盡覽旌旗山風景,後者則相對便捷。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百虎莊雖然很小,但在地圖上也能找到)

筆者走的是經萊山夼的路,但中間還是去了趟黃花溝。因為百虎莊距離其歸屬的行政村青石山較遠,反而是到黃花溝村更近,兩者之間也更熟悉一些。去百虎莊只有一條山間小路,外人到此通常要在黃花溝村問路。

在黃花溝村一位大叔的指引下,我們從一條慄樹環繞的山路中走過,來到了百虎莊村。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這算是百戶莊村的全貌了)

雖然在資料中記載僅有5戶人家,但百虎莊這個名字本身還是很有氣勢的。因此,在想象中,總覺得這是一個大氣的地方。不過,到了之後才發現,這的確很小很小。

到底有多小呢?現在的百虎莊,只住著一戶人家。說這裡是萊陽乃至膠東最小的自然村,恐怕也可以。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在村裡散步的大鵝)

幸運的是,筆者選在盛夏農閒的時候前去探訪,住在村裡的那戶人家恰好在家中,是一對年紀六旬開外的老兩口。見有遊人到訪,他們頗為熱情。一番攀談之後,筆者才得以瞭解到這個小山村的歷史。

百虎莊是一個徐姓村莊,不僅是現在的住戶姓徐,以前的住戶也都與他是同一個大家族。徐大叔說,村莊的歷史始於其曾祖父。

徐姓,在萊陽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姓氏。其中,有一支徐姓人原本居住在石河頭一帶,後來遷徙到榆科頂周圍,到了清末,有一位族人,也就是徐大叔的曾祖父,從榆科頂周圍遷到了百虎莊的位置。

如今,旌旗山區的村莊規模都不算大;而在過去,它們還要小的多。比如,現在七八十戶人家的黃花溝村,當初僅有10多戶。在清末,居住在旌旗山區的先民,大多是所謂的“看山戶”、“看庵戶”,即住在此地為富戶或者寺庵看管山林。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村莊周圍植被茂密,環境清新)

徐大叔的曾祖父,也屬於“看山戶”。他在當此安家落戶,勤懇勞作。他膝下共有五子,這五個兒子,也就構成了百虎莊村。百虎莊這個名字,相傳是與附近一個叫百虎塋的地方有關。

聽徐大叔說,他的這位曾祖父,雖然自己是個莊稼漢,但對子女教育很是重視。他的五個兒子當中,有好幾位都成為文化人,先後走出山村,在北京、濟南這樣的大城市立足。

子生孫,孫生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百虎莊從當初一戶建村,逐漸發展了起來。最多的時候,村裡大概有十幾個男丁。

“在那個時候(1950年代前後),黃花溝村跟百虎莊的大小差不多。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合作化時期,百虎莊沒有劃入黃花溝,而是與青石山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徐大叔說。

十分可貴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在這個小山村中延續下來,從第二代開始,百虎莊徐姓不斷有人考出山村,其中有不少人成為教師。這一現象,就連鄰村黃花溝的人也都知道,“別看百戶莊小,出的教書先生可不少。”

膠東村莊故事:這個自然村只有一戶人,在萊陽旌旗山區

(村裡的老房子,當年這種石料在農村已經算講究的了)

不斷有人考進城,留在村裡的人為了生活方便,也逐漸搬到了青石山去,因此,百虎莊的規模從變大又重新轉向變小,直到現在,剩下一戶人家,又回到了建村之初的規模。

不過,仍然住在村裡的徐大叔,對此並沒有覺得“失落”。“現在我們村的人,在外的要比在家的多。讓百虎莊在外面也有名氣,挺好。”徐大叔說。

徐大叔是建村始祖的曾孫,到了他自己孩子這一代,就已經站在“五服”的邊緣了。不知再過幾十年,出了五服、住在城裡的後人們,還會記住百虎莊——他們祖先居住的地方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