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舌尖上的徽州(60

)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司马狂/文

今天的《舌尖上的徽州》要谈到的这样美食,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只是我们真的不晓得它的学名叫什么。在我们家那一带,管它叫做金周(周这个字我真心不知道怎么写,大概的意思就是一丛丛或者一簇簇的),也有管它叫做金钩的。我先放两张图上来,相信你就会知道我说的什么东西啦。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之前发此物的图片在朋友圈的时候,一位家住西北的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朋友特地查询之后告诉我,这东西学名叫做枳椇。我特地上网查了下照片,应该就是我们方言中的金周。枳椇有地方叫拐枣,常用来泡酒,能治疗风湿。其种子利尿清凉,能解酒毒,这点北宋文豪苏东坡都曾专门有记载。看来,我小时候是真的不识货啊。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我家门口有一大片的荒山林,那是没有赶上土地分田到户的我,唯一分到的一片山林,这山林中便有一株枳椇树。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枳椇树什么时候开花,开的又是什么花,我只知道过完国庆节以后,这枳椇便会逐渐成熟起来,那对我而言,是一种特殊的美味,一晃十几年不曾再尝到过这味道。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要摘枳椇,得爬到树上去,小时候我能爬枇杷树和橘树,却对这枳椇树无可奈何,只能央求着隔壁比我年长的哥哥们一显身手,其实他们自己也想吃,所以这交易很快就能达成。有时候是爬到树上,直接拿根杆子去打枳椇,这样需要有人在下面负责捡。还有一种办法是杆子上面绑着官草(歙南方言音译)刀,下面会用蛇皮袋或者布裁剪出一个口袋,远远的对准了,用力钩过来,枳椇便落入口袋中。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刚摘下来的枳椇,不能吃,因为非常非常的涩,得捂上一段时间才能吃。捂熟以后的枳椇,别看它没有多少分量,却是极其的甜,甚至于比蜜都要甜上几分。读初中那会,我曾经把枳椇一小捆一小捆的扎好,拿到学校去兜售,似乎是卖一毛钱一捆的样子吧,很多同学都会问我买,于是我就能多少赚个块把钱,翌日早饭时候就能去找秀丽(武阳读书的人应该都认识她,那时候她就在武阳中学卖包子)买两个包子。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如今的徽州乡野间,枳椇树依旧茂盛,可能爬上枳椇树的儿郎们,却愈发少了。很多时候,眼瞅着满树的枳椇,熟透了,或是被松鼠之类的野兽填了肚子,或是落入泥土中化作养分。留守在家的老人们,没有孩子们,也都不大愿意去采摘了……

舌尖上的徽州(60)捂熟以后比蜜都甜的枳椇(金zh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