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小兒百病「積食」爲先」,怎樣分辨寶寶積食?

yuzuki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小寶寶確實是種狀況頻發的“生物”,各種發育都不完善,一旦餵養過度,或者貪吃了一些食物,確實很容易積食。

寶寶積食症狀一般如下:

1、 便秘。幾天沒大便,或者就算勉強便出來一點也很乾燥。

2、 食慾不振,沒胃口。

3、 精神萎靡。

4、 肚子脹或肚子有點痛。

5、 口臭,呼出的氣味有點腐酸味。

6、 舌苔發白。

7、 有時候還會手足發燒。

8、 屁多且臭。

積食如何調理:

1、 飲食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得太油膩。

2、 不要太多食物同一餐都吃下去。

3、 寶寶胃口不好時或者不想吃了,不要強迫進食。

4、 按摩按摩小肚子。

5、 飯後不要馬上給寶寶吃水果。

6、 飯後半小時後適當運動運動,比如帶寶寶出去散散步。

7、 晚飯別吃得太晚(如果太晚了就適當少吃一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對每個家庭來說,每一個小小的新生命無一例外都是家中至寶,因此每個父母對他們的寶寶都是相當重視的,但是思想上的重視是不夠的,還得有行動,即時時刻刻關係寶寶們的身體情況並且懂得分辨寶寶是否出現了問題。積食或許在如今看來是一種小問題,但如果寶寶出現積食情況沒有及時處理的話,那會給寶寶帶來危害。那麼,該如何分辨他們是否積食呢?

要分辨寶寶是否積食,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觀察寶寶是否睡覺不踏實,如果寶寶在睡眠時不斷翻身,並且有時候還會伴隨咬牙、盜汗等現象,那多半是由於寶寶積食造成;

二、注意寶寶的舌苔是否變厚了,如果出現變厚症狀甚至整個舌頭都變厚了,那毫無疑問寶寶肯定積食了;

三、如果發現寶寶出現口氣重的現象,並且伴隨著味道特別大的酸腐味又或者出現飲食不振,突然對喜愛的食物提不起興趣時,那多半是積食引起的現象;

四、寶寶如果經常性的出現肚子脹、不消化等現象或者排洩次數增多且其排洩物經常發出異樣的惡臭,這些情況下寶寶會出現積食,但由於孩子不會表達,所以經常性的被誤解為肚子疼或者其他症狀;

五、出現積食的寶寶還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例如:嘔吐、發燒、咳嗽等。

對於寶寶積食的分辨問題,以上就是比較詳細的解釋。在這也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的消化系統並不像大人那般堅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他們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變化!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話不無道理。中醫理論認為,小兒處在蓬勃的生長髮育期,其體質為稚陽之體,常處於“陽有餘而陰不足”的狀態,即使感受寒邪生病也較成人更容易入裡化熱。因此要想孩子健康,就不要吃過飽,穿過暖,以免生內熱。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家長愛子心切的集中表現就是讓孩子吃多吃好,孩子長成“小胖墩”才是健康的體現,可小兒生理特點為“脾常不足”,即消化系統嬌嫩,無法消化吸收更多的食物,反而會造成積食,事與願違。

積食是指中醫的一個病症,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使乳食停滯於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積食一症多發生於嬰幼兒。那麼,積食有什麼表現呢?

積食的表現:1.厭食:表現為胃口不佳,食慾不振,甚至討厭吃飯,飯入口後久含不吞,吃一頓飯需要很長的時間。2.免疫力低:表現為長期積食會導致寶寶的免疫力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孩子反覆感冒、咳嗽。3.煩躁易哭、精神不好:表現為寶寶吃太多,傷害到脾胃,導致胃腸疾患,古人云“胃不和而臥不安”,可能導致寶寶難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寧,還有的寶寶會表現出入睡後大汗淋漓。4.嘴唇變紅:這已經是孩子積食化熱的表現了。這個變化很容易察覺,家長們細心觀察就好。5.舌苔厚且白、面黃瘦弱、鼻翼兩側發青。那麼,一旦發現寶寶積食,家長朋友應該怎麼解決呢?

1. 生活方式調整

戶外運動:堅持讓孩子做戶外活動。天氣冷的話,可選擇太陽好,風輕的時候,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飯後散步:吃完飯後,帶著寶寶溫和地散步半小時到一小時。

2. 飲食療法

飲食清淡。一旦發現寶寶積食了,這幾天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不要食用太多難以消化的肉類,多吃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有助於寶寶腸胃蠕動,緩解積食。

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山藥米粥。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3. 手法按摩

捏脊: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家長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家長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如果上述方法不甚奏效,可採取中醫藥物治療。藥物選擇含有枳實、大黃、黃芩、黃連、茯苓、神曲等。具體用藥必須在當地中醫指導下。


藥事健康


寶寶是我們家庭的未來,也是國家的未來,照顧好寶寶的身體,是每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僅僅從思想上重視是不夠的,還需要從行動上重視起來,要時刻的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有句老話“小兒百病積食為先”,一旦寶寶積食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咳嗽、肺炎、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便秘、貧血等。小兒積食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但是如果能夠及早的發現,並及時的調理治療,那麼危害將會減至最低。

分辯寶寶積食,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寶寶睡覺不踏實,寶寶在睡眠中不斷的翻身,有時候還會咬牙,還盜汗,那多半就是積食了。

二、寶寶的舌苔變厚,如果寶寶舌體中間部分,有一個硬幣大小的厚舌苔,或者是整個舌頭都變厚,那孩子一定是積食了。

三、寶寶的口氣就重,鼻樑兩側發青,口中味道大,甚至是一種酸腐味,那孩子就是積食了。

四、寶寶的胃口變小,寶寶突然變的不愛飲食,出現明顯食慾不振。

五、寶寶的便便臭,大部分積食的孩子大便次數會變多,而且便便比平時更醜;寶寶甚至還會腹瀉。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積食後,還會出現大便硬結的現象。

六、寶寶經常說肚子痛,寶寶並不會表達肚子脹,不消化,他會向爸爸媽媽反應的信號就好肚子痛。

七、出現併發症,寶寶積食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等症狀。

八、寶寶會出現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太久,脾胃衰弱,時間久了就會生痰,引起咳嗽不止。

總之,小兒脾胃功能較弱,不能給寶寶吃大量肥膩食物,否則就會運化不開,造成積滯。特別是晚上要儘量少吃,特別是少吃肉等難消化食物,同時要注意均衡飲食、搭配合理,這樣是可以減少寶寶積食發生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首先我想說這個是家長很難辨證的,比如積食或攢肚是中醫的概念,以此對於此類的診斷或者治療,應該帶寶寶看中醫,就不要按照西醫的套路治療了咯,就想攢肚和便秘一樣,是中西醫不同的概念咯,家長在區別的過程中是有困難的喔,一些孩子連續三四天、五六天、甚至七八天不大便,但孩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好,睡覺也好,這就是俗稱的“攢肚”。孩子在出生一個月後,脾胃功能逐漸強化,對母乳消化吸收的能力逐漸增強。母乳有70%-80%是水分,其餘是蛋白和其他成分組成。孩子對水分和營養成分進一步消化後,食物殘渣就很少了,那麼排洩的廢物就很少,這其間孩子的腸道進一步擴充,就會沒有大便排出。如何判斷孩子是攢肚還是便秘,有三點:看孩子精神好不好;看孩子吃飯好不好;看孩子肚子有無腹脹:用食指、中指在肚臍周圍一圈點壓、按摩,看肚子有無腹脹,有無堅硬的糞便、結塊,如果這些都沒有,並且還能放屁,說明胃腸道通暢,裡面沒有食物殘渣的堆積,這時就考慮攢肚的情況,無需治療。最好還是建議家長去醫院就診咯。


兒科藥師梅貳康


“積食”是中醫裡的一個說法,在西醫裡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但個人覺得小兒出現積食的頻率還是挺高的,一般小兒有輕微的積食,媽媽們調理下寶寶的飲食或者用中醫的小兒推拿法去調理效果蠻明顯的。當然如果小兒積食比較嚴重了,建議還是去醫院請醫生幫忙。

那麼要幫助小兒調理積食問題就得先學會判斷是不是積食了?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來判斷。

一、從症狀來判斷是否積食。

積食一般表現是食慾不振,精神狀態萎靡,容易煩躁,腹部有腹脹感,最重要的是舌苔肯定會又白又厚。

二、積食和厭食要分清楚

厭食的寶寶在沒有其他病症時,依然是活潑好動的,不會出現精神萎靡狀態。打嗝時的口氣和便便也不會有酸腐味。

三、積食和便便的性狀無關

很大一部分人都認為積食會便秘,寶寶幾天不拉便便,其實不然,積食的寶寶便秘和拉稀是都有可能的,但拉出來的便便一定是會有酸酸的腐臭味。

判斷寶寶是積食後,接下來就要解決問題了。在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食療和小兒推拿法都可以解決的。小兒推拿法我就不多介紹了,說下之前我做過的兩道食療方法

一 白蘿蔔雪梨水

食材準備:雪梨一個 白蘿蔔一小段


做法:

1 白蘿蔔去皮切成絲,入鍋焯水兩分鐘後,撈出瀝乾水分,放一旁備用。

2 雪梨先用流水沖洗一次,然後抹上點鹽巴搓洗外皮,最後再清洗乾淨然後去核切小丁。

3 鍋裡放足量的水,蘿蔔絲和雪梨丁到進去煮。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燜煮30分鐘後取出放涼,就可以餵給寶寶吃了。

二 蘋果山楂湯

食材準備:蘋果一個 鮮山楂和冰糖適量


做法

1 山楂清洗乾淨後,山楂去頭去尾,利用筷子把核去除,然後切小塊。

2 蘋果去皮去核切小塊。

3 山楂、蘋果、冰糖放鍋裡,然後倒入足量的水先開大火煮一會兒後轉中小火再燜煮1小時。

4 盛出山楂蘋果湯放涼後就能喝了。


以上兩種做法適合12個月以上的寶寶,白蘿蔔雪梨水比較清淡,稍大點的寶寶可能會不喜歡吃,蘋果山楂湯就不會了,酸酸甜甜的會比較喜歡。

另外在嘮叨點題外話:

小兒積食會出現但也是可以預防的。首先保證寶寶的飲食規律。特別是在節假日裡,要特別注意寶寶的飲食,不要這吃一點沒事那吃一點沒事,結果一點又一點,寶寶就不舒服了。

其次每頓吃的量要儘量均衡。不要餓一頓再狠狠地吃一頓。寶寶出現不吃了的情況不要強制餵食,以免餵食過多,給寶寶腸胃造成負擔。再次多帶寶寶運動,飯後帶他去散散步,也是可以有效預防積食的

在調理寶寶積食期間,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麵條、稀粥之類的,控制肉類的攝入,避免給腸胃增加消化負擔。適量增加些促消化的食物,比如我前文介紹的白蘿蔔和山楂,都有清肺促消化作用,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媽媽們也可以去學些推拿手法幫助寶寶調理。

如果媽媽真的搞不定寶寶積食問題或者寶寶積食已經很嚴重了,那就要去醫院讓醫生幫忙處理。積食這東西說問題不大也不大說大也大的,媽媽們還是多留點心為好。

最後祝每個寶寶都健康快樂成長。


一隻傲嬌的喵嗚


積食是指寶寶乳食過量,損傷了脾胃,寶寶常有以下表現:

1、寶寶表現為厭食,對食物不感興趣,一頓飯要吃很長時間。

2、寶寶免疫力低,經常反覆感冒、咳嗽。

3、寶寶睡眠不好,很難哄睡著,或是睡著了也不踏實。

4、媽媽和寶寶對話時,會聞到小傢伙口中的酸腐味。

5、舌苔變厚,這種情況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體的中間部分,有硬幣大的一塊厚舌苔,也有的是整個舌頭的舌苔變厚變膩,此時,則要高度懷疑是否積食了

6、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7、飯後肚子脹痛,腹瀉,積食的孩子,吃飯後會肚子脹滿、不消化,然後會喊肚子痛,而這種腹痛瀉後會輕鬆些,然後過一會兒,再痛,再瀉,如此反覆。

寶寶積食怎麼辦

1、給寶寶喂些山楂水:媽媽可將山楂洗乾淨後切成小塊,放入燉鍋中小火煮熟,之後根據寶寶口味加些冰糖給寶寶適量服用。

2、給寶寶做些山藥粥:山藥有調補脾胃,滋陰養液的作用,對調節寶寶積食十分有益。

3、給寶寶做些白蘿蔔粥:白蘿蔔有順氣,健胃的作用。對調節小兒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有療效。媽媽給寶寶準備輔食時,不妨給寶寶準備一些白蘿蔔粥。

4、給寶寶捏脊:媽媽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幾次即可,

5、給寶寶按摩腹部:媽媽可先搓熱手掌,然後順時針給寶寶慢慢按摩腹部數十下,最好早晚各做一次。

更多專家說、明星家、海外育兒關注“父母網”公眾號,

以及網站:http://www.fumu.com/,得到更多你想要的答案。


父母世界


老話常說:“小兒百病,積食為先”。嬰幼兒處在快速生長髮育階段,對食物需求量較大,但因其脾胃脆弱的生理特點,特別容易出現積食。小兒一旦積食,會出現肚子脹,肚子疼,不消化,晚上睡覺翻來覆去,常食積消化吸收功能會變差,甚至引起腹瀉。

五大症狀,警惕你的孩子已經積食了↓

▪ 寶寶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

▪ 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縮小了,食慾明顯不振;

▪ 寶寶常說肚子漲或肚子疼;

▪ 發現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 寶寶大便發黑且很臭,常放屁。

小兒積食,重在預防。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要養成良好的排洩習慣。一旦遇到寶寶積食,家長不妨動手試試這三招,若孩子不見好轉,要儘早就醫治療。

◈ 推拿消食:三法可常做

退六俯:沿左上肢下方,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瀉大腸:沿食指,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以上三種方法,前兩種消食退積,最後一法清熱安神,對於發熱的積食患兒可三法聯用,每天每種分別推拿10分鐘。

◈ 理氣消食:陳皮蜂蜜水

孩子積食前有腹脹的情況,家長不妨給孩子來碗陳皮蜂蜜水。

做法:放入陳皮,加水,先用大火燒開,再調小火15分鐘,最後加蜂蜜當飲料喝。在外面不方面煎熬也可以直接用開水泡。

用法用量:1歲以下,陳皮5克;1歲以上10克;2歲20克;3歲以上30克。

◈ 揉腹消食:按揉中脘穴

肚子上有個穴位可“消食導滯”,即中脘穴,家長不妨試著給孩子揉揉此穴,有積消積,無積健脾。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以孩子拇指的指間關節寬度為1寸)。

按揉時,家長用拇指或中指指端點揉按壓此穴,力度稍輕,每次按壓3分鐘左右。最後,再順時針按摩腹部5分鐘,大人以手掌盤旋繞揉孩子的腹部,哪裡脹得厲害就重點推哪裡,要注意手法不要太硬,畢竟孩子肚子裡還積著食呢。


①《健康時報》2017-03-14《防積食中醫有妙招》

②《健康時報》2012-12-13《消滅積食保胃戰》

③《健康時報》2016-06-24《把積食揉下去》


健康時報客戶端


很多老人都擔心孩子吃的少,身體不健康,於是總是給寶寶吃各種食物,覺得胖胖的才好,但是這樣很容易讓寶寶積食的,今天就教大家來怎麼區分積食。

小嬰兒積食的表現有哪些呢:

  1. 面部:舌苔變厚,舌紅,口唇紅,口腔異味,面紅

    一般來說,積食的寶寶臉都會有點紅,口唇變紅,最重要的就是舌苔變厚,並且寶寶口腔異味比較大,有些積食的寶寶會出現口腔潰瘍。

正常嬰兒的舌頭是淡紅色的,有一層薄薄的白霜。如下圖:

但是如果小寶寶積食了,舌苔就會反應出來問題。如下圖:

輕度積食表現

上圖中舌頭中間部位產生舌苔,而且舌苔變厚,不均勻這樣多半就是有些積食了。重度積食表現如下圖:

重度積食表現

上圖中舌苔變厚變黃,這就是重度積食了,而且是重度積食化熱的表現,這樣的舌頭要麼就是已經生病了,要麼就是正在要生病的表現。

2.手足:手足心熱,指紋青紫

一般積食的寶寶,手腳心都會發熱,這個可以理解,指紋青紫可能很多媽媽比較迷茫了。三歲以下小寶寶判斷積食的方法可以用指紋青紫來判斷,那麼這個指紋指的是哪裡呢,正常的位置是在虎口到手指這個位置如下圖:

正常這條是紅色的,很細的一條線,如果積食了,那麼就會變青,如果積食化熱了,那麼這條線就會變紫。

3.腹部:腹脹,腹痛

一般積食的寶寶,肚子是鼓鼓的,如果家長不確定小寶寶的肚子鼓不鼓,這裡教大家一個方法:用你的一隻手放在孩子得肚子上,另一隻手敲剛放的那隻手的手指上,然後聽聲音,如果積食的寶寶,您能聽見氣體在肚子裡的聲音。如下圖:

4.大便:幹,稀,氣味大,排氣多

有的寶寶積食後會表現的是便秘,排便幹,好幾天不排便,排便困難。也有的寶寶會拉肚子。但是無論是大便幹還是大便稀,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便氣味大,有一種傷食的味道。而且積食的寶寶排氣多,排氣的味道也比較大。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積食信號燈。

5.生活作息:食慾不振,睡眠不安,精神煩躁,哭鬧

積食後的寶寶,會出現不愛吃飯,睡眠不安,滿床翻騰的現象。

還有一個特殊的表現,就是寶寶趴著睡覺。有些小寶寶還表現為半夜起來哭鬧。

有的寶寶表現為夜裡磨牙,有的寶寶夜裡說夢話。

以上這些表現都可能是積食造成的。

那麼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積食後,就會走入一個治療積食的誤區,如下圖:

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推拿方法。

清大腸穴位

在寶寶的虎口向指尖方向,如下圖

家長給寶寶從虎口向指尖方向推,每個手推200下。如下圖:


大佐小佑的媽媽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出現積食狀況對小孩的身體是有一定危害的。至於會引起什麼危害?我沒有如何分辨小兒是否積食?那就跟美女藥師一起過來看看吧。

小兒積食會引起哪些問題出現?

①小兒頭痛:小兒積食會傷脾,脾胃出了問題就可能會引起小兒頭痛現象。

②小兒肺炎:導致小兒肺炎跟積食也會有一定的關係,積食傷脾,脾虛生痰,痰阻肺道,可傷肺得炎症。

③小兒便秘、腹瀉、腹脹:小兒消化食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出現積食狀況,腸胃又不能及時消化,就會攪亂腸道菌群的平衡,從而引起便秘、腹脹及腹瀉的情況。

④小兒發燒:食物長時間停留在小孩體內,由於無法消化而形成內熱後,就會出現體溫上升的發燒症狀。

如何判斷出現小兒積食?

1、舌苔發白,伴有難聞的口氣。

2、在沒吃東西的情況下,肚子鼓鼓的。

3、出現厭食的現象,哪怕吃一點點,也會將食物含在嘴巴里不吞嚥。

4、出現排便困難、拉肚子以及長時間不排便。

5、情緒暴躁、容易哭鬧、不願睡覺。

出現積食現象是較為普遍的,希望家長不要太過擔心。可以根據以上現象來判斷小孩是否出現積食狀況,如果出現即是狀況家長一定要注意了,可採取小兒推拿以及中藥療法來治療。

關注《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讓我們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