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怎样分辨宝宝积食?

yuzuki


答: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小宝宝确实是种状况频发的“生物”,各种发育都不完善,一旦喂养过度,或者贪吃了一些食物,确实很容易积食。

宝宝积食症状一般如下:

1、 便秘。几天没大便,或者就算勉强便出来一点也很干燥。

2、 食欲不振,没胃口。

3、 精神萎靡。

4、 肚子胀或肚子有点痛。

5、 口臭,呼出的气味有点腐酸味。

6、 舌苔发白。

7、 有时候还会手足发烧。

8、 屁多且臭。

积食如何调理:

1、 饮食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得太油腻。

2、 不要太多食物同一餐都吃下去。

3、 宝宝胃口不好时或者不想吃了,不要强迫进食。

4、 按摩按摩小肚子。

5、 饭后不要马上给宝宝吃水果。

6、 饭后半小时后适当运动运动,比如带宝宝出去散散步。

7、 晚饭别吃得太晚(如果太晚了就适当少吃一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对每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小小的新生命无一例外都是家中至宝,因此每个父母对他们的宝宝都是相当重视的,但是思想上的重视是不够的,还得有行动,即时时刻刻关系宝宝们的身体情况并且懂得分辨宝宝是否出现了问题。积食或许在如今看来是一种小问题,但如果宝宝出现积食情况没有及时处理的话,那会给宝宝带来危害。那么,该如何分辨他们是否积食呢?

要分辨宝宝是否积食,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宝宝是否睡觉不踏实,如果宝宝在睡眠时不断翻身,并且有时候还会伴随咬牙、盗汗等现象,那多半是由于宝宝积食造成;

二、注意宝宝的舌苔是否变厚了,如果出现变厚症状甚至整个舌头都变厚了,那毫无疑问宝宝肯定积食了;

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口气重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味道特别大的酸腐味又或者出现饮食不振,突然对喜爱的食物提不起兴趣时,那多半是积食引起的现象;

四、宝宝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肚子胀、不消化等现象或者排泄次数增多且其排泄物经常发出异样的恶臭,这些情况下宝宝会出现积食,但由于孩子不会表达,所以经常性的被误解为肚子疼或者其他症状;

五、出现积食的宝宝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呕吐、发烧、咳嗽等。

对于宝宝积食的分辨问题,以上就是比较详细的解释。在这也提醒各位家长,宝宝的消化系统并不像大人那般坚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他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变化!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医联媒体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话不无道理。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处在蓬勃的生长发育期,其体质为稚阳之体,常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的状态,即使感受寒邪生病也较成人更容易入里化热。因此要想孩子健康,就不要吃过饱,穿过暖,以免生内热。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家长爱子心切的集中表现就是让孩子吃多吃好,孩子长成“小胖墩”才是健康的体现,可小儿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即消化系统娇嫩,无法消化吸收更多的食物,反而会造成积食,事与愿违。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那么,积食有什么表现呢?

积食的表现:1.厌食:表现为胃口不佳,食欲不振,甚至讨厌吃饭,饭入口后久含不吞,吃一顿饭需要很长的时间。2.免疫力低:表现为长期积食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力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反复感冒、咳嗽。3.烦躁易哭、精神不好:表现为宝宝吃太多,伤害到脾胃,导致胃肠疾患,古人云“胃不和而卧不安”,可能导致宝宝难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宁,还有的宝宝会表现出入睡后大汗淋漓。4.嘴唇变红:这已经是孩子积食化热的表现了。这个变化很容易察觉,家长们细心观察就好。5.舌苔厚且白、面黄瘦弱、鼻翼两侧发青。那么,一旦发现宝宝积食,家长朋友应该怎么解决呢?

1. 生活方式调整

户外运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饭后散步: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2. 饮食疗法

饮食清淡。一旦发现宝宝积食了,这几天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食用太多难以消化的肉类,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有助于宝宝肠胃蠕动,缓解积食。

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3. 手法按摩

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家长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如果上述方法不甚奏效,可采取中医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含有枳实、大黄、黄芩、黄连、茯苓、神曲等。具体用药必须在当地中医指导下。


药事健康


宝宝是我们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照顾好宝宝的身体,是每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行动上重视起来,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有句老话“小儿百病积食为先”,一旦宝宝积食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咳嗽、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便秘、贫血等。小儿积食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但是如果能够及早的发现,并及时的调理治疗,那么危害将会减至最低。

分辩宝宝积食,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宝宝睡觉不踏实,宝宝在睡眠中不断的翻身,有时候还会咬牙,还盗汗,那多半就是积食了。

二、宝宝的舌苔变厚,如果宝宝舌体中间部分,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厚舌苔,或者是整个舌头都变厚,那孩子一定是积食了。

三、宝宝的口气就重,鼻梁两侧发青,口中味道大,甚至是一种酸腐味,那孩子就是积食了。

四、宝宝的胃口变小,宝宝突然变的不爱饮食,出现明显食欲不振。

五、宝宝的便便臭,大部分积食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变多,而且便便比平时更丑;宝宝甚至还会腹泻。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积食后,还会出现大便硬结的现象。

六、宝宝经常说肚子痛,宝宝并不会表达肚子胀,不消化,他会向爸爸妈妈反应的信号就好肚子痛。

七、出现并发症,宝宝积食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八、宝宝会出现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太久,脾胃衰弱,时间久了就会生痰,引起咳嗽不止。

总之,小儿脾胃功能较弱,不能给宝宝吃大量肥腻食物,否则就会运化不开,造成积滞。特别是晚上要尽量少吃,特别是少吃肉等难消化食物,同时要注意均衡饮食、搭配合理,这样是可以减少宝宝积食发生的。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首先我想说这个是家长很难辨证的,比如积食或攒肚是中医的概念,以此对于此类的诊断或者治疗,应该带宝宝看中医,就不要按照西医的套路治疗了咯,就想攒肚和便秘一样,是中西医不同的概念咯,家长在区别的过程中是有困难的喔,一些孩子连续三四天、五六天、甚至七八天不大便,但孩子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睡觉也好,这就是俗称的“攒肚”。孩子在出生一个月后,脾胃功能逐渐强化,对母乳消化吸收的能力逐渐增强。母乳有70%-80%是水分,其余是蛋白和其他成分组成。孩子对水分和营养成分进一步消化后,食物残渣就很少了,那么排泄的废物就很少,这其间孩子的肠道进一步扩充,就会没有大便排出。如何判断孩子是攒肚还是便秘,有三点:看孩子精神好不好;看孩子吃饭好不好;看孩子肚子有无腹胀:用食指、中指在肚脐周围一圈点压、按摩,看肚子有无腹胀,有无坚硬的粪便、结块,如果这些都没有,并且还能放屁,说明胃肠道通畅,里面没有食物残渣的堆积,这时就考虑攒肚的情况,无需治疗。最好还是建议家长去医院就诊咯。


儿科药师梅贰康


“积食”是中医里的一个说法,在西医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个人觉得小儿出现积食的频率还是挺高的,一般小儿有轻微的积食,妈妈们调理下宝宝的饮食或者用中医的小儿推拿法去调理效果蛮明显的。当然如果小儿积食比较严重了,建议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忙。

那么要帮助小儿调理积食问题就得先学会判断是不是积食了?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来判断。

一、从症状来判断是否积食。

积食一般表现是食欲不振,精神状态萎靡,容易烦躁,腹部有腹胀感,最重要的是舌苔肯定会又白又厚。

二、积食和厌食要分清楚

厌食的宝宝在没有其他病症时,依然是活泼好动的,不会出现精神萎靡状态。打嗝时的口气和便便也不会有酸腐味。

三、积食和便便的性状无关

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积食会便秘,宝宝几天不拉便便,其实不然,积食的宝宝便秘和拉稀是都有可能的,但拉出来的便便一定是会有酸酸的腐臭味。

判断宝宝是积食后,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了。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食疗和小儿推拿法都可以解决的。小儿推拿法我就不多介绍了,说下之前我做过的两道食疗方法

一 白萝卜雪梨水

食材准备:雪梨一个 白萝卜一小段


做法:

1 白萝卜去皮切成丝,入锅焯水两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放一旁备用。

2 雪梨先用流水冲洗一次,然后抹上点盐巴搓洗外皮,最后再清洗干净然后去核切小丁。

3 锅里放足量的水,萝卜丝和雪梨丁到进去煮。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焖煮30分钟后取出放凉,就可以喂给宝宝吃了。

二 苹果山楂汤

食材准备:苹果一个 鲜山楂和冰糖适量


做法

1 山楂清洗干净后,山楂去头去尾,利用筷子把核去除,然后切小块。

2 苹果去皮去核切小块。

3 山楂、苹果、冰糖放锅里,然后倒入足量的水先开大火煮一会儿后转中小火再焖煮1小时。

4 盛出山楂苹果汤放凉后就能喝了。


以上两种做法适合12个月以上的宝宝,白萝卜雪梨水比较清淡,稍大点的宝宝可能会不喜欢吃,苹果山楂汤就不会了,酸酸甜甜的会比较喜欢。

另外在唠叨点题外话:

小儿积食会出现但也是可以预防的。首先保证宝宝的饮食规律。特别是在节假日里,要特别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这吃一点没事那吃一点没事,结果一点又一点,宝宝就不舒服了。

其次每顿吃的量要尽量均衡。不要饿一顿再狠狠地吃一顿。宝宝出现不吃了的情况不要强制喂食,以免喂食过多,给宝宝肠胃造成负担。再次多带宝宝运动,饭后带他去散散步,也是可以有效预防积食的

在调理宝宝积食期间,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稀粥之类的,控制肉类的摄入,避免给肠胃增加消化负担。适量增加些促消化的食物,比如我前文介绍的白萝卜和山楂,都有清肺促消化作用,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妈妈们也可以去学些推拿手法帮助宝宝调理。

如果妈妈真的搞不定宝宝积食问题或者宝宝积食已经很严重了,那就要去医院让医生帮忙处理。积食这东西说问题不大也不大说大也大的,妈妈们还是多留点心为好。

最后祝每个宝宝都健康快乐成长。


一只傲娇的喵呜


积食是指宝宝乳食过量,损伤了脾胃,宝宝常有以下表现:

1、宝宝表现为厌食,对食物不感兴趣,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

2、宝宝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

3、宝宝睡眠不好,很难哄睡着,或是睡着了也不踏实。

4、妈妈和宝宝对话时,会闻到小家伙口中的酸腐味。

5、舌苔变厚,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积食了

6、大便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7、饭后肚子胀痛,腹泻,积食的孩子,吃饭后会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会喊肚子痛,而这种腹痛泻后会轻松些,然后过一会儿,再痛,再泻,如此反复。

宝宝积食怎么办

1、给宝宝喂些山楂水:妈妈可将山楂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小火煮熟,之后根据宝宝口味加些冰糖给宝宝适量服用。

2、给宝宝做些山药粥:山药有调补脾胃,滋阴养液的作用,对调节宝宝积食十分有益。

3、给宝宝做些白萝卜粥:白萝卜有顺气,健胃的作用。对调节小儿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有疗效。妈妈给宝宝准备辅食时,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些白萝卜粥。

4、给宝宝捏脊:妈妈让宝宝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几次即可,

5、给宝宝按摩腹部:妈妈可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宝慢慢按摩腹部数十下,最好早晚各做一次。

更多专家说、明星家、海外育儿关注“父母网”公众号,

以及网站:http://www.fumu.com/,得到更多你想要的答案。


父母世界


老话常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婴幼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食物需求量较大,但因其脾胃脆弱的生理特点,特别容易出现积食。小儿一旦积食,会出现肚子胀,肚子疼,不消化,晚上睡觉翻来覆去,常食积消化吸收功能会变差,甚至引起腹泻。

五大症状,警惕你的孩子已经积食了↓

▪ 宝宝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

▪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 宝宝常说肚子涨或肚子疼;

▪ 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 宝宝大便发黑且很臭,常放屁。

小儿积食,重在预防。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且要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一旦遇到宝宝积食,家长不妨动手试试这三招,若孩子不见好转,要尽早就医治疗。

◈ 推拿消食:三法可常做

退六俯:沿左上肢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泻大肠:沿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以上三种方法,前两种消食退积,最后一法清热安神,对于发热的积食患儿可三法联用,每天每种分别推拿10分钟。

◈ 理气消食:陈皮蜂蜜水

孩子积食前有腹胀的情况,家长不妨给孩子来碗陈皮蜂蜜水。

做法:放入陈皮,加水,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15分钟,最后加蜂蜜当饮料喝。在外面不方面煎熬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

用法用量:1岁以下,陈皮5克;1岁以上10克;2岁20克;3岁以上30克。

◈ 揉腹消食:按揉中脘穴

肚子上有个穴位可“消食导滞”,即中脘穴,家长不妨试着给孩子揉揉此穴,有积消积,无积健脾。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以孩子拇指的指间关节宽度为1寸)。

按揉时,家长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点揉按压此穴,力度稍轻,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最后,再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大人以手掌盘旋绕揉孩子的腹部,哪里胀得厉害就重点推哪里,要注意手法不要太硬,毕竟孩子肚子里还积着食呢。


①《健康时报》2017-03-14《防积食中医有妙招》

②《健康时报》2012-12-13《消灭积食保胃战》

③《健康时报》2016-06-24《把积食揉下去》


健康时报客户端


很多老人都担心孩子吃的少,身体不健康,于是总是给宝宝吃各种食物,觉得胖胖的才好,但是这样很容易让宝宝积食的,今天就教大家来怎么区分积食。

小婴儿积食的表现有哪些呢:

  1. 面部:舌苔变厚,舌红,口唇红,口腔异味,面红

    一般来说,积食的宝宝脸都会有点红,口唇变红,最重要的就是舌苔变厚,并且宝宝口腔异味比较大,有些积食的宝宝会出现口腔溃疡。

正常婴儿的舌头是淡红色的,有一层薄薄的白霜。如下图:

但是如果小宝宝积食了,舌苔就会反应出来问题。如下图:

轻度积食表现

上图中舌头中间部位产生舌苔,而且舌苔变厚,不均匀这样多半就是有些积食了。重度积食表现如下图:

重度积食表现

上图中舌苔变厚变黄,这就是重度积食了,而且是重度积食化热的表现,这样的舌头要么就是已经生病了,要么就是正在要生病的表现。

2.手足:手足心热,指纹青紫

一般积食的宝宝,手脚心都会发热,这个可以理解,指纹青紫可能很多妈妈比较迷茫了。三岁以下小宝宝判断积食的方法可以用指纹青紫来判断,那么这个指纹指的是哪里呢,正常的位置是在虎口到手指这个位置如下图:

正常这条是红色的,很细的一条线,如果积食了,那么就会变青,如果积食化热了,那么这条线就会变紫。

3.腹部:腹胀,腹痛

一般积食的宝宝,肚子是鼓鼓的,如果家长不确定小宝宝的肚子鼓不鼓,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用你的一只手放在孩子得肚子上,另一只手敲刚放的那只手的手指上,然后听声音,如果积食的宝宝,您能听见气体在肚子里的声音。如下图:

4.大便:干,稀,气味大,排气多

有的宝宝积食后会表现的是便秘,排便干,好几天不排便,排便困难。也有的宝宝会拉肚子。但是无论是大便干还是大便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便气味大,有一种伤食的味道。而且积食的宝宝排气多,排气的味道也比较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积食信号灯。

5.生活作息: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精神烦躁,哭闹

积食后的宝宝,会出现不爱吃饭,睡眠不安,满床翻腾的现象。

还有一个特殊的表现,就是宝宝趴着睡觉。有些小宝宝还表现为半夜起来哭闹。

有的宝宝表现为夜里磨牙,有的宝宝夜里说梦话。

以上这些表现都可能是积食造成的。

那么很多妈妈发现宝宝积食后,就会走入一个治疗积食的误区,如下图: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推拿方法。

清大肠穴位

在宝宝的虎口向指尖方向,如下图

家长给宝宝从虎口向指尖方向推,每个手推200下。如下图:


大佐小佑的妈妈


“小儿百病,积食为先”,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出现积食状况对小孩的身体是有一定危害的。至于会引起什么危害?我没有如何分辨小儿是否积食?那就跟美女药师一起过来看看吧。

小儿积食会引起哪些问题出现?

①小儿头痛:小儿积食会伤脾,脾胃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引起小儿头痛现象。

②小儿肺炎:导致小儿肺炎跟积食也会有一定的关系,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阻肺道,可伤肺得炎症。

③小儿便秘、腹泻、腹胀:小儿消化食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出现积食状况,肠胃又不能及时消化,就会搅乱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引起便秘、腹胀及腹泻的情况。

④小儿发烧:食物长时间停留在小孩体内,由于无法消化而形成内热后,就会出现体温上升的发烧症状。

如何判断出现小儿积食?

1、舌苔发白,伴有难闻的口气。

2、在没吃东西的情况下,肚子鼓鼓的。

3、出现厌食的现象,哪怕吃一点点,也会将食物含在嘴巴里不吞咽。

4、出现排便困难、拉肚子以及长时间不排便。

5、情绪暴躁、容易哭闹、不愿睡觉。

出现积食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希望家长不要太过担心。可以根据以上现象来判断小孩是否出现积食状况,如果出现即是状况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可采取小儿推拿以及中药疗法来治疗。

关注《美女药师伴你健康行》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