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人之命,天注定。但现今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的成果大小多半是和后天的奋斗和选择有关的,所谓的人一出生,命运就已经注定是不科学的。然而世间的事情,有的科学也是解释不清的,只能归结于巧合。比如唐朝初年的一场普通比武,就悄然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说起天下第一好汉莫过于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李玄霸传说是金翅大鹏转世,虽然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却天生神力,无人能敌。光一对铁锤就重八百斤,紫金山一战,锤杀天下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并单枪匹马杀的对方185万军队屁滚尿流,尸横盈野。然而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李玄霸在十六岁就病亡了,其人生经历远远没有小说中的那样精彩。李玄霸同父同母的兄弟有三个,大哥李建成,二哥李世民,自己排行老三,还有一个弟弟李元吉。在四兄弟中,论武力能称得上骁勇的只有李世民和李元吉。

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李世民经常带领玄甲军冲锋陷阵,历经大小战阵数百场,军功卓著。而李元吉史载其为人骁勇,擅长使用马槊,也正因为确实有一番武功,李元吉便自认天下无敌,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当李世民招降尉迟敬德后,李元吉听说尉迟敬德也精通武艺,而且尤其擅长“解避槊”。李元吉听了就很不服气,要求和尉迟敬德比武,想折服一下尉迟敬德,杀一下秦王府的威风,顺便露一手,展示自己才是使槊的行家。

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比武前,李元吉非常自信,他让部下去掉自己槊上的槊刃,意思是怕伤到尉迟敬德。可是尉迟敬德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对他说:“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两人交手后,李元吉使出浑身武艺,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结果一次都没能刺中尉迟敬德。在一旁观战的李世民便问道:“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尉迟敬德答道:“夺槊难。”于是李世民命尉迟恭夺李元吉之槊。尉迟敬德接受命令后,片刻间就三夺其槊,李元吉素来认为自己骁勇,经过这次比武后,内心非常羞愧,自叹技不如人。而正是这次比武,日后救了李世民的命,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唐朝的江山稳定后,太子党和秦王府为了皇位的继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李元吉负伤逃走,李世民在追赶李元吉时,他的坐骑受到惊吓,带着李世民狂奔到树林中,期间李世民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了下来,一时间竟爬不起来。李元吉看李世民倒地不起,就骑马赶来,夺过李世民的弓,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李世民性命垂亡之际,刚好尉迟敬德跃马赶来,离老远看到李元吉正在对李世民不利,便大喝一声,李元吉一听是尉迟敬德,自知不敌,便丢掉李世民,逃往武德殿寻求李渊的保护,结果尉迟敬德快马追上他,将他射死了。

一场普通的比武,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这才叫做天命所归

在此过程中,李世民的性命可谓危险重重,假使来的不是尉迟敬德,而是其他人,自认一向骁勇的李元吉也不可能吓的落荒而逃,如果他心一横,先除掉李世民,那么秦王府的人看到李世民已死,树倒猢狲散也不会再对他怎么样。另外假设尉迟敬德和李元吉没有比过武,李元吉也不可能看到尉迟敬德就吓破了胆,产生畏惧心理,在尉迟敬德赶到跟前时,李元吉就杀死了李世民,那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但巧合的是,赶来的人正是此前与李元吉比过武,李元吉也自认不敌的尉迟敬德,方才吓的李元吉丢掉李世民,逃为上策。最终唐朝的一场普通比武无形中救了李世民的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尉迟敬德能够关键场合出现,这也说明李世民确实是天命所归,命不该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