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二孩政策落地,年輕人卻紛紛表示不願意生?

自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二孩出生增長顯著。然而,二孩政策還未得到育齡人群的普遍響應,一些家庭生育二孩的意願不強烈,並非不願意生,而是“不敢生”和“生不起”,在“想生”與“敢生”之間面臨著諸多躊躇。

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從計劃生育到全面二孩政策,國家的人口比例在慢慢發生變化,新生人口逐年遞減老齡化卻不斷加速,不少專家預測將來每一個年輕人要獨自贍養至少四個老人,中國的人口紅利在逐步消減。

人口紅利” 簡單通俗地理解為:由於年輕人口數量增多形成的廉價勞動力,提供給經濟發展相對便宜的要素價格。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廉價勞動力是發展的一個重要要素。

深入的經濟學分析和實證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術進步和城鎮化的作用外,人口衰減帶來的將是人均GDP下降。

。從198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農村適當放寬生育兩孩的條件,然後是2013年單獨二孩政策的通過,再到今天的全面放開二孩,中國的生育計劃一直在不斷改進。

全國二孩政策落地,年輕人卻紛紛表示不願意生?

各地逐步落實二孩政策

全面放開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遲。在人口紅利出現拐點、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現有人口政策,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將弊大於利,因此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開展二孩政策。政府對於二孩家庭也給予了不少的支持力度,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隨後,全國31個省(區、市)陸續修改了地方條例,延長了產假,各地生育二孩產假普遍跟生一孩一樣。

在《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的98天產假基礎上,各地修訂後的條例均增加了生育獎勵假或延長產假,普遍達到138天至158天,並有男方陪護假或叫護理假,一般為15天至30天。

有些地方產假更長,比如廣東有80天的獎勵假,產假長達178天,在規定假期內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和全勤評獎。有些地方比較有彈性,比如北京規定,女職工經所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同意,可再增加假期1至3個月。

政策落地年輕人的生育熱情並不高

全面實施“二胎”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了二孩出生數超過一孩出生數的情況。

也就是說:有很多已經有了孩子的夫婦,選擇了生二胎;而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夫婦,卻連一胎都不願意生。

有人認為,中國的出生人口之所以會持續下降,就是因為如今很多年輕的夫婦,連一胎都沒有生育。這是事實。 現在的年輕人,確實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了。

不少年輕人表示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上班族來說全家養一個孩子就很艱難了,怎麼可能生兩個。

2016年,國家衛計委公佈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大約為1.7。一直作為低生育率代表的瑞典,其生育率就是1.7左右。中國仍處於低生育率國家行列。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17年的出生人口結構中,二孩比重佔到了51.2%,超過了一孩比重。而2017年出生的一孩數據為841萬,比2016年的一孩數量足足少了121萬人,成為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一孩絕對量和相對量都比較低的一年。

小編有話說:年輕人不願意生育二孩已經是常態,在政策的鼓勵下願意生育的熱情也無法上漲,究其根本是因為社會生存成本偏高的問題,年輕人大多提倡優生優育希望將一個孩子培育優秀,成本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