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什么没有灭大理?

历史小小达人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静Yes”在先前的文章写过类似问题,分享补充如下:

北宋没有灭掉大理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因为没必要,关键是灭不掉

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遣大将王全斌攻入四川盆地,灭掉后蜀国,统一了四川。此次灭后蜀行动前后只用了66天,可谓攻势凌厉,风卷残云。

占据四川后,王全斌上书要求乘胜南下,消灭云南的大理国。但宋太祖没有听从,面对地图,他用手中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的位置划了一条线,指着河西说:“此非吾有也”。遂放弃进攻大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挥玉斧“的典故。

但翻遍正史,都没有“宋挥玉斧“的记载,反而是在南宋时有以大渡河为界的说法。虽然没有获得官方承认,但北宋确实是在大渡河止步了,而且宋朝和大理维持了近300年的睦邻友好关系,直到1253年蒙古消灭大理为止。

那么,北宋为何不趁机拿下大理,将云南纳入版图?宋太祖当时在想什么?

1、大理乖巧得让北宋没脾气

强邻环伺之下,小国只有左右逢迎才能生存下去。这一点,段氏大理很清楚。

所以在北宋消灭后蜀后,大理国忙不迭地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主动表达了与赵宋王朝通好的愿望。

这就让北宋很尴尬了。但凡要收拾谁一定要找一个恰当的能蛊惑人心的理由,比如不按时朝贡啦,屡屡犯边啦。但大理来这么一下就让北宋丧失了道义上出兵的正当性。

人家都这么友善了,你再去大军进攻,势必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反正北宋是这么想的。

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后,执行“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个消灭南方的九个国家,但这九个国家中,不包括大理,这是为何?

因为云南大部分地区在忽必烈消灭大理前,从来就没有归属过中央政府!

这不是耸人听闻,今天的我们看历朝历代的疆域.秦朝之前不算,秦始皇灭六国后,50万大军征伐岭南,向西到达昆明附近。看似云南已经自秦朝开始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但事实上,这里的势力所及只是名义上的。

汉朝建立后,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版图,但这也只是汉朝名义统治的范围。因为这里实行的是羁縻统治,也就是皇帝任命当地部落首领管理自己部落,按时向中央政府上交土特产,保证忠心就行。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模式,虽然省了中央的财政支出和军队征伐驻扎的麻烦,但是这块地的归属全看首领的心,或者说取决于中央政权是否强大。

汉朝将云贵高原的诸多部落统称为“西南夷”。成语“夜郎自大”说的就是西汉时期西南夷中一个叫夜郎的小国,坐井观天,当知道了西汉的强大后,立刻主动归附的故事,这样一个小国在西南夷中还算是大的。

西汉灭亡后,西南夷脱离中央,东汉建立,西南夷又重新归附。三国时代诸葛亮七擒孟获也是和西南夷打交道的故事。

因为这里太过偏远,且地形崎岖,所以中央政府也满足于羁縻统治的形式。

隋唐时代,这里终于出现六诏,最后南诏统一了六诏,这也是云南地区脱离中原王朝的开始。随即唐朝和南诏开战,但伤亡惨重。

基于这样的羁縻历史,赵匡胤也就顺水推舟,承认双边关系,不再打征服大理的主意。

我们看北宋和大理的版图,似乎近在咫尺,但是北宋直辖的州县和大理接壤的并不多,中间很多地区,都是羁縻地区。直到明朝实现“改土归流”开始,云南才成为中国王朝的一部分。

2、大理山高路远,地形崎岖

为何中原王朝会接受在西南地区实施羁縻统治?很大一个因素是这里的地形。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且气候多变,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在这样的地方作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唐朝天宝年间,南诏趁玄宗沉迷酒色,军备废弛,开始在西南地区大举扩张,并意图脱离唐朝,与吐蕃结盟。随后唐朝出兵讨伐,但是在南诏吐蕃联军的夹击下,唐朝两次用兵都全军覆没,死伤20多万人,元气大伤。这一点让赵匡胤很忌惮,虽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已经四分五裂,但难保没有重新统一的可能,如果强行将大理收复,可能会逼得对方狗急跳墙,到时候宋军将面临比唐军更惨重的失败。

作为军事家,赵匡胤深知云南地区“土风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这是兵家所谓的“死地”、“绝地”。如果强行进攻,势必会遭遇巨大失败,而一旦失败后损兵折将,北宋刚刚吞下的四川盆地和岭南地区就有重新反叛的可能,到时候局势更不好收拾。

所以《续资治通鉴》中写:“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虽然都是小政权,但是和西夏相比,大理还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表现在大理基本没怎么向外扩张过,这和西夏截然不同。而此时的北宋也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所以两国不谋而合,唱响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而且大理比北宋和西夏建国都早,在北宋刚刚建立时,大理的国内稳定,人民归心,处于上升期,这样的条件下攻打大理,势必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无法自拔。

北宋和其他朝代不同的一点就是北宋面对的周边少数民族都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政权,而且建国时间还比自己早,这就十分尴尬了。在宋军在南方大砍大杀时,北部的辽国一直在虎视眈眈,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宋军陷入和大理的持久战中。如果这样,辽国在北,大理在南,北宋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之中,这是赵匡胤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宋朝和大理能够和平相处三百年,不是偶然,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北宋没能灭亡大理,为后来蒙古人通过灭亡大理,从而攻破南宋防御埋下了隐患。然而,当时不能灭亡大理的确是有原因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1、唐朝时期,大理地区分为六诏,在大唐国力强盛的时候,能够有效抑制,但是他们趁着中原战乱,同样进行了统一战争,南诏成为赢家,后又被白族的段家抢了天下,所以,到北宋的时候,大理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力强盛;

2、大理当时的国土面积并不小,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总面积有72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400万。当时中原地区经历战乱,刚刚稳定,北宋全国人口不到1300万,也就是大理的三四倍左右,如果两国开战,这个损耗将是十分巨大的,想想北汉那么丁点大的地方,北宋都啃得差点崩了牙;

3、大理国距离北宋的核心统治地十分遥远,当时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大理国远在西川,不但路途遥远,山高林密,而且后勤供应很难维持,加上他们已经立国,凭借宋朝当时的国力,打下来,也照样守不住。毕竟北宋吞并了后蜀南唐吴越国等地方割据势力,正忙着消化呢,这些才是头等大事;

4、当时契丹占据了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这才是关系着北宋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所以,北宋上下,都将精力集中在针对北方契丹的修兵备战上,企图夺回燕云,可惜,由于赵匡胤突然驾崩,赵光义那废材根本不懂军事,最后一败涂地。这个时候,更不可能携着败军进攻大理了,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5、大理立国后,很快就向北宋递表称臣,承认北宋是中华正统,大理为番薯。如果想要攻打大理,好歹也要找个合适的借口吧,那么借口是什么?总不能说他们不小心踩坏了边境的花花草草吧?再往后,北宋忙着跟辽国、西夏开战,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空闲想起大理,即便想起来,也没有能力攻打了,将熊熊一窝。

所以,无论从国力,兵力,还是国际环境上,北宋跟大唐差的太遥远了,大唐都没能直接统治大理,更不用说北宋了。直到明朝,由边将世代镇守云南等地,才彻底扭转当地的政治形势,华夏文化才大行其道。


大风观澜


我个人觉得北宋没有灭大理是有诸多考虑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北宋当时政权机构臃肿,刚打下来的江山,优秀将才因战争青黄不接。外交政策也只能是恢复“汉唐旧疆”为主要任务,无暇顾及大理。

2.公元937年,段思平在通海起兵,在多方势力支持下,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基本继承南诏时期的疆土。除现在的云南省版图,四川大渡河西南、贵州西部、越南、泰国、印度、缅甸部分疆域都在大理的势力范围内。



3.鉴于唐朝时期的天宝战争,唐朝多次攻打大理,还损兵折将,也没能消灭大理。大理也没有在自己的疆土范围内。也顾虑到大理和吐蕃复杂的关系,北宋不敢轻易造次。

4.邻国的虎视眈眈。当时契丹族的辽国势力强大,多次来攻打大宋,而且就连区区一个西夏小国都敢来偷袭北宋。都城在中原,举兵千里来攻打大理,只会让自己背部腹敌,京城失陷。

从上面几点来看,面对邻国的虎视眈眈,大理的强盛,历史的前车之鉴,将才的青黄不接。北宋已无暇大西南(大理),巩固现有的疆土都吃力,哪还能举兵千里来攻打大理?



当然,每个人的见解不同,如果你有好的看法,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小杨谈大理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讲到,宋太祖赵匡胤在位之时,曾经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北宋建国之初,最强大的敌人莫过于北方的契丹,北汉也倚仗契丹的势力长期与北宋为敌。而南方的多个割据势力则大多数呈现衰落的迹象,按照太祖的计划,先统一南方,稳固及发展国力,再对抗最强大的敌人在当时是最可行的。所以,他首先对南方用兵,先后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多个政权。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延续了兄长的策略。他首先迫使早已臣服的吴越和漳泉两个割据势力纳土归降,随后开始倾全国之力北伐,在消灭了北汉之后,多次遭遇惨败,此后,两宋再也没能收复北方。那么,两宋为何不向南方用兵,拓展疆域呢?

上篇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赵光义曾经对独立不久的交趾用兵(其实是交趾事先频繁入侵,并且在南宁制造了大屠杀),但是宋词最终先胜后败,不得不承认了交趾的独立地位。

除了交趾,还有一块领土也是汉唐故地,它就是大理。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曾经有很多小国,其中最强大的六国国家被统称为“六诏”,后来蒙舍诏(即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又趁着安史之乱击败唐朝军队,建立南诏国。南诏曾经非常强大,甚至曾经在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攻陷了成都。

宋朝建立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策略,是应该对大理用兵的,在太祖在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平定后蜀不久之后,王全斌也曾经“欲乘势取云南”,但是太祖“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从此之后,两宋皇帝再也没有企图吞并大理。到了南宋时期,宋与大理也长期保持和平,大理也作为藩属国对宋朝纳贡。

鉴于大理对宋称臣并且不像交趾一样频繁入寇,宋也就没再对大理用兵。再说了,宋朝军队深入南方有诸多不便,即便是吞并了大理,也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持(诸葛亮对孟获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也势必对北方边防造成更大的压力。


国史通论


宋太祖不是不想纳大理入版图,毕竟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才是赵匡胤的行事准则。赵匡胤,一个顺应时代需求有能力的君主,我们不难猜想,昔日汉唐盛世的荣光一次次在他心中闪耀,盛世版图也是他梦寐以求光复的。但是,光复云南就当时来看并不划算。

我们先来看一下之前的云南,一直处于半独立状态,汉武帝虽然扫灭西南设立益州,但是南中地区没有得到中央汉族政权的有效治理,一直处于有效统治朦胧状态,不然也不会有三国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而唐朝的时候,和南诏国干架中原王朝还干输了,损失惨重。云南真正纳入中国版图进行有效统治应该是在元朝,而明清两朝的民族政策稳定了中原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赵匡胤作为五代十国这个考场最优秀的学生,代表了当时中原王朝的最高战力,攻灭大理应该是时间问题,毕竟大理是以一隅敌全境,而且还是一个相对开发不全的地方。但是宋朝也会因此陷入长期作战,后来证明,交趾也就是今天越南,为哈被宋朝或者后期明朝朱棣放弃了,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中原王朝表面上控制了,但实际当地少数民族不认头,依托当地有利地形跟你打游击战,政府投入的军费比当地税收还多。

这个严重牵制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北方辽国在唐末期的时候已经发育起来了,但是这时候中原王朝还不是很被动。当然了石敬瑭割了幽云十六州,但是周世宗柴荣的军队还是可以打赢契丹的,还光复了两个州,而这只部队的点检也就是司令是谁呢,就是赵匡胤。所以,为了能尽早解除其他大将的兵权避免藩镇割据重现,就给尽早解决契丹。避免丧失战略屏障而祸及子孙,赵匡胤只能放弃大理,北上抗辽,当然历史没给他时间。大理与辽国相比,大理相对温顺,还名义认我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而大辽一直想南下。而且如果收编大理,宋在西南与吐蕃或者是南亚小国少了战略缓冲,这样还给增加军费去对抗吐蕃。


火华为烨


北宋为什么没有灭大理?


宋朝没有想到去灭大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唐朝的教训,从唐朝的教训里,宋朝得出结论”大理是个瘟神,最好躲着走“。


在唐朝初期时,云南洱海地区有六个部族,南诏仅仅是其中之一,当时唐朝在西部的主要敌人是位于云南北方的吐蕃,为了对抗吐蕃,唐朝扶持了南诏,最终在公元738年,唐玄宗26年,南诏成长到吞并了其他五个部族,成为较为独立的唐朝附属国。唐朝特下诏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 王:

“ 古之 封建, 誓以山河,义在畴庸 , 故无虚授 。 西南蛮都大酋帅特进越国公赐紫袍金钿带七事归义,挺秀西南 , 是称酋杰 。 仁而有勇, 孝乃兼忠 。 怀奴众之长材 ,秉事君之劲 节 。 瞻言诸部, 或有奸人, 潜通犬戎, 敢肆蜂蛋 , 遂能躬 擐甲 胄 , 总率晓雄, 深入长驱, 左萦右拂, 凡厥丑类 , 应时诛翦。 戎功若此, 朝宠宜加 。 俾膺炸土之荣 , 以 励捍城之士 , 复遣中 使李思敬斋册书 往册焉。 ” ⑴


诏书 说 的 “ 潜通犬戎” 指 的 就是 “ 吐蕃 ” 。 诏书 中 表达的 意思很明 白 : 如 果南诏国内有人敢于和吐蕃合作,那么应该予以剿灭,这就是唐朝扶持南诏的目的:为了对方当时的强国吐蕃。


但是当新生的南诏国羽翼丰满,自身也开始成为唐朝的威胁,于是关系逐渐恶化,在公元750年,发生了著名的”张虔陀事件“。


南诏国王谒见都督府都督,照惯例要带着妻子同来。结果张虔陀侮辱南诏王同来的妇女。勒索贿赂,南诏王向唐朝中央告状,却不到回应,于是愤怒的南诏王起兵袭击唐朝,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三十二州。南诏和唐朝正式敌对。


第二年唐朝动用八万大军进攻南诏,结果被南诏打败,损失达6万人,这就是著名的”天宝战争“,从此唐朝和南诏战战和和,拖入了痛苦的拉锯战。唐朝在数年内损失达二十几万,数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了。

而唐朝最后的灭亡,在宋朝人看来,也和南诏有关,唐与南诏 的 战 争引起的 军事驻 防的变动 是引起唐朝灭亡的重要原 因 。

由于为了应对西南边境南诏给予的沉重军事压力,唐朝从内部调动大量军队前往西南地区,结果造成内地空虚,给黄巢起义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而宋朝建立后,面临北方辽国的巨大压力,宋太祖看到前代的教训,于是放弃了对西南大理的领土野心,把精力转向北方,这就是北宋为何放弃进攻大理的原因。


红枫历史观


【南诏国】至【大理国】时代是云南地方政权最强势的时代,连盛唐都吃了南诏的大亏【天宝战争】,何况继承盛唐的弱宋,【南诏国大理国时代】被称为妙香佛国,经过历代扩展,版图面积空前庞大。是现在云南省(39万)的两个大(约76万)西边又有强大吐蕃在旁边做宗主国(平衡策应),中原王朝怎么灭?



酢埜鑫塵2019


应该还是实力不够吧。有的资料介绍过大理段氏好像是鲜卑段氏的后裔,从辽西迁到河西武威一带,后来又沿着青藏高原边缘迁徙到云南,属于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后来蒙古人也是采用同样迂回路线先取云南,最后灭宋。


耗电快


在宋朝人眼中,南唐和南汉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而大理和交趾这样的半汉化政权。则只要承认宗藩关系就行了,而大理和交趾一开始也比较听话,都是关门陈帝,而维持与大宋的宗藩关系,越南开国时局势不太稳定,前黎朝取代丁朝后,宋太宗抓住这个机会,以替藩属除奸讨逆为名,去打黎桓。结果大败于白藤江,从此以后宋朝基本上不敢干涉南方藩属国的内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