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常林汉芯式造假骗补 再次敲响了警钟

郭涛:常林汉芯式造假骗补 再次敲响了警钟

为了扶持经济发展,促进高科技项目、民生项目或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很多部门都出台了专项的资金扶持政策,包括贴息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及其他各类的扶持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以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为了符合国家申报文件的要求,伪造各类文件、证照、资料等,骗取国家资金,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在一些审批资金的机关部门里建立了寻租的黑色机制和渠道,对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近日,山东常林机械集团破产重组揭开了该企业涉嫌项目空转、科研造假的问题,引来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和议论。这家企业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年获得科研经费15亿元。常林集团所谓“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端液压产品”中一款液压泵 “是将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换上中川的标牌就通过了鉴定”。多么耳熟的故事,当年“汉芯”造假的手法就是这个模式。

部分领域骗取比例达到37%

2016年时任财政部审计署副审计长袁野在一次座谈会上谈道,财政资金在分配上还存在着“散”“小”的问题,使用上还存在比较“乱”的问题。一些专项不仅使用效率不高,有的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不安全的问题。比如2013年审计发现,有的专项由于分配的部门多,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够、审核监管不到位等,弄虚作假问题比较突出。审计重点抽查了林业贷款贴息、成品油价格补助、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基建投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专项,发现骗取比例达到抽查金额的37%。

补贴究竟有多大作用

这几年来,农机补贴、光伏补贴、动漫产业补贴、工业机器人补贴,都纷纷被曝光过大面积“骗补”的问题。在这里简单节选几个典型事件:

2013年6月20日,国家审计署曾发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2年,为支持重庆、上海、安徽等18个省份的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国家财政拨出800多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三款项目”(能源节约利用类、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类、节能环保类)建设。但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累计为81.49亿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补助资金累计为20.06亿元。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做了初步通报,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

产业补贴看起来不仅没有推动产业发展,反而助涨了乱象。如,前几年,东北的动漫产业曾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扶持下,一哄而上发展动漫文化产业。十年间,曾辉煌一时的“盆景经济”,就因补贴取消和人才匮乏难以为继。

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国家出台政策扶持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个行业真正成熟还是需要有优秀的产品支撑,有健康、健全的产业链运行,补贴造就不了伟大的企业。从供给侧改革的精义来看,地方政府把力量用在减少繁文缛节、降低税率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上,乃是对商业真正的友好。在这个方向上持续用力,才是为伟大企业的生长培育良好土壤。

骗补贴事件为何频发

国家补贴频频成为官员和企业觊觎的“肥肉”,与当前对骗补的打击力度小,监管漏洞多不无关系。骗补案件的发生,首当其冲的责任方就是监管部门,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明知存在虚假成分,却因为与企业或个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而视而不见,造成监管的“真空”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骗补成本低,大多数拿到补贴的机构或者个人都抱着侥幸心理,存在能骗就骗、罚不责众的想法,造成骗补现象在各行各业时有发生。

要斩断伸向国家补贴的黑手,首先要加强审核,施行“实时跟踪监督”,同时推动国家补贴发放的“阳光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应增强补贴发放的透明度,将资金分配、流向、使用效果等都晒出来,使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文郭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