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笑一路歌

《永不磨灭的记忆》

第四章

一路欢笑一路歌

当群星还在闪烁,

当夜莺停止了美妙的歌唱,

夜是如此的谧静。

此刻,一声气笛长鸣,

隆鸣的列车正在启动,

它载乘着一代热血青年,

奔向那绿色的军营……。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七日晚23:30分,我故城县365名热血青年从十台东风车下来,在衡水火车站换乘上了大闷罐车。

团队的聚结早已冲淡了大家的别乡愁绪,此刻,无不沉浸在欢乐与激情氛围内,在县人武部那动人的一幕又映入大家的眼帘。

一路欢笑一路歌

军令如山。县人民武装部一道通令,全县13个人民公社的兵员,几乎在晚20:10分同一时刻到达聚结地。

操场上,全县365名热血男儿整装待发。他们个个充满阳刚之气,脸上溢满幸福之感。队伍排成方队,在银灰色的月光拱托下,纵是一番别样景。

在县举办的欢送新兵踏征程的大会上,县人武部政委王朝玺的“骄子出征成大业,誉满九洲归故里”与新兵代表发言,“为了祖国的安宁,我愿迎着敌人的寒光刺刀”引起大家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铁肩担道义,戎马躬一生。

初冬的夜晚,寒气逼人,霜覆田野,路人稀疏,唯有我出征的列车上春意正浓。

列车有节奏地发出“咣当咣当"响声。车箱内,灯光极其微弱,充其量也不过15w的电灯泡。大闷罐车箱可曰名符其实,车上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和一个天窗通气孔,车内若有个小椅坐那也算是一种奢侈。

兵员集体乘坐大闷罐可称为一个夺葩,但大家不要忘记那是六七十年代。那个年月全国上下正处在备战、备荒的非常时期,国家可能出于保密的考量,故动用了大闷罐作为输送兵员的交通工具。军人乘坐大闷罐车无疑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

列车上,带兵的领导为了减轻大家路途之疲劳,建议大家铺开被褥,可仰,可臥,可坐。就是这样的环境,大家没有一丝抱怨,有的却是激情与亢奋。

刚上得车来,大家稍有点拘谨,但随着时间的延续,车内便偶尔传来窃窃私语,继而,车内的气氛便活跃起来。有的诉说自己征兵的经过;有的畅谈家乡人穷则思变的过程;有的与自己的老同学回忆十年寒窗的艰辛,还有的在做着日志,记录下那美好的时刻。

我的同乡战友曲守华很有歌唱天赋,在我的鼓动下,他首先清唱了一首《草原之夜》,一曲终了便得了阵阵掌声,然后他又分别唱了《红梅赞》与《弹起我心爱的土瑟琶》。

曲守华的清唱烘托了整个车箱的气氛。

“首长,在部队违犯纪律要不要关禁闭?”不知那位战友发问。

“关禁闭那是过去军阀惩罚人的一种手段,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绝不会有此陋习。”孙景雨领导解释道。

“领导,部队就餐是不是按人的饭量大小定?”

“领导,军训时要小解要不要打报告?”

“军人到何年龄可以谈对象?”

一路欢笑一路歌

孙景雨领导一一做出耐心的解释。五花八门的提问引起大家的阵阵欢笑。大家对孙景雨领导的亲和力无不折服,心中暗赞孙景雨领导不愧为部队培养出来的优秀政工干部。

我们乘坐的列车于次日晚20:30分到达呼和浩特车站,此时,部队的数十台汽车及接站人员早等候在那里。

“前不久我们才送走了一批老兵,现在我们又接了你们部队的新生力量,这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孙景雨领导如是说。

未完待续

第五章

汗撒练兵场 流血不流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