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朝只有18个巴图鲁,其中有一个是广西壮族的张世荣

巴图鲁是勇士的意思。 有巴图鲁封号的人并不多,光绪朝获封巴图鲁称号只 18人。 清朝光绪时期,广西百色出了个壮族“巴图鲁”张世荣。张世荣原籍广西武缘四坡(今平果县四塘镇),是安南(越南)抗法战场上名震一时的将领。

张世荣的曾祖父张英才是思恩府武缘县(今武鸣县)陆氏大族的上门女婿。由于母族人瞧不起,其子张国清携家带口,来到现在的平果坡造一带一个叫渌谷的地方。靠带来的财富成为成为渌谷一带富户,后来因战乱又迁移到现在的四塘镇龙盘村坡旧屯安居。

张世荣是父亲张成丈第二个妻子所生,12岁时,父母就都过世,兄长都不养他。张世荣没有名字,因在家中排第三,就叫张三斡。张世荣后来到达沙屯一带给人放牛。他靠吹木叶能指挥牛群进退聚散,同伴们纷纷叹服,愿以花生、红薯等食物给他多他作酬,代帮驱赶牛群。但有一恶少眼红他,想置他死地。为安全起见,他去感圩(今属平果县太平镇)投靠凌阿东,学了一手武艺。凌阿东是会党头目,张世荣跟随他出生入死,最后为官兵镇压,凌阿东战死。他想为凌阿东复仇,但报仇未成,便另谋出路。一天,张世荣在山道遇一群土匪想抢劫他,却为他制服。土匪便邀他入了伙。

一天,有一男人被人追杀,,张世荣率众击退追兵,救了这名男子。没料此人正是西林西乡团总岑毓英。岑毓英因与东乡团首领叶正邦争斗失败,而遭到追杀。张世荣早就闻岑毓英忠勇大名,一见如故,与岑结为异姓兄弟,但岑毓英认为做土匪不是长久之计,决定去云南闯荡,张世荣便送他一笔钱,并亲自挑选了几十个精干的弟兄随岑毓英前往云南矿山做护矿队。

咸丰六年(1856 年)因汉族土霸王勾结地方官府残杀回民,导致云南发生大规模回民起义,昆明城被围困。岁期间,岑毓英率护矿队投奔官兵,参与镇压回民起义。岑毓英深感人手不够,就写信给百色的张世荣,让他前去支援。张世荣就带领亲信奔赴昆明,人城后,得知围城的回民义主叫马如龙,决定孤身一人前去秘密会见。原来张世荣曾经救过马如龙。经过张世荣从中斡旋、劝说,岑毓英就拿出诚意招安了马如龙,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事。张世荣自此加入岑毓英的队伍,岑毓英留他在身边做护卫。同治七年(1868 年)三月,岑毓英受任云南巡抚,张世荣出任花翎副将尽先补用游击永昌协右营守备。光绪五年(1879 年)任腾越(云南腾冲)都司,光绪六 年(1880 年)在昆明任权督左守备(相当昆明警备司令)。

光绪十 年(1884 年)二月,在中法战争中,已晋升云贵总督的岑毓英指挥西线滇军对法作战,法军退守宣光城。宣光城位于越南北圻中部,陆路可达滇桂两省,水路可顺红河直抵河内。为北圻战场中法两军必争之地。1884年10月中旬,北圻战场西线清军主帅、云贵总督岑毓英根据清廷正式对法宣战后确定的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指挥滇军、黑旗军分两路进军:一路为刘永福黑旗军10营3700人和滇军5营2500余人,陆续占领宣光外围地区,达成对宣光包围的战役态势;另一路滇军7000人南下威胁兴化、山西,以牵制河内法军。法军工事坚固,我清兵受损严重,岑毓英便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11月初,法军多次沿清河船运援兵赴宣光,均于左育地方遭黑旗军截击,损失较大。法军又派大型军舰5艘、商船1艘,拖带木船10余只,满载2000余名侵略军,逆水而上,得以冲到宣光,增加了清军攻城的困难。12月以后,清军总兵力增加达1.6万人,岑毓英也于1885年1月上旬进扎馆司,亲临前线指挥。26日,清军6000人从城南发起强攻,一举攻克并焚毁法军城南大寨,直逼城下,并于31日夺取城南炮台。法军困守孤城。2月,清军采用挖地道炸城墙的战法连续攻城,岑部滇军以地雷炸破宣光城墙,张世荣亲率尖兵冲入城内突人敌阵, 一度失联,岑毓英以为他死了,还写了一副对联: “哭将无殊哭弟,仁民必更仁亲。”未料张世荣脱险,因作战英勇获光绪皇帝赐封“绰勒欢·巴图鲁”荣誉称号。

清朝光绪朝只有18个巴图鲁,其中有一个是广西壮族的张世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