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京剧舞台上,《长坂坡》常常与《汉津口》连演。《长坂坡》的主角是赵云,而《汉津口》的主角是关羽。在梨园行,赵云和关羽都是由武生来应工,赵云属于长靠武生,关羽比较特殊一些,应为是红脸,又被尊奉为民间的神,成为红生,或者红净。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杨小楼便装照

《长坂坡》取材于《三国演义》,说的是曹操南下荆州,大兵压境,荆州刘表亡故,其子刘琮献荆州与曹操,刘备自知不敌曹操,放弃新野主动撤退,取道当阳向江陵战略转移。此前,刘备已经分兵两路,派遣关羽率水军,由水路向江陵同时进发。刘备这一路,则由张飞、赵云随行保护。而赵云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刘备的家眷。曹兵追赶甚急,终于在当阳附近追赶上了刘备。长坂坡一战,刘备的眷属于乱军中失散。赵云单枪匹马,独闯曹兵重围,依次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之后,怀抱阿斗,突围脱险。张飞断后大闹长板桥,吓退曹兵。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杨小楼与龚云浦等摄于杜家祠堂

赵云在中国民间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大家都由衷地喜欢他。武艺高超,忠心耿耿,值得信任依赖,可堪托付,而且长得还英俊,一表人才。喜欢看武戏的观众也是由衷地喜欢这一舞台角色,尤其是能看一出享有国剧宗师美誉的武生大家杨小楼先生扮演赵云的《长坂坡》,那简直是莫大的享受,可以逢人便炫耀了。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长坂坡》无疑是杨小楼最杰出的代表作,《长坂坡》中杨小楼对赵云这一人物的塑造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杨小楼的舞台形象到底是怎么样的,吾辈生来也晚所以也“只闻其名未见其实”。但是有一张剧照却能够带给我们一些信息,以前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得道成仙的感觉。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这张照片可能是戏曲理论家朱家溍先生拍摄,是当年杨小楼演出《长坂坡》时的舞台照。定格在剧中表现赵云睡觉的时候,单就这一个静止的神态,那叫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那种大将的气度,风采表现的淋漓尽致。不论谁上台演《长坂坡》都会有这个动作,但是能把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做得如此到位,而且既不做作,又有艺术的震撼力的,恐怕只由杨小楼一人而已。这个造型给人的感觉是在戏里,而不是游离于剧情之外。这就是“杨小楼的赵云!”,就这份神态,够多少人学一辈子的。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次数最多的一出戏也是《长坂坡》。此剧中赵云有句白口"主公且免愁怅保重要紧",每当杨小楼念到此处,必获得满场彩声,一句念白就能在全场观众中获得如此的剧场效果,可见他念白的深厚功力和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这在京剧史中也实为罕见。再就是当赵云照料刘备和二位夫人休息后,赵云转身巡视四周,先是右手拉山膀,向下场门一望两望;然后回过身来走到台口,双手后背,再朝上场门一望两望,这时脚底下不平,赵云仍在向远处观望,脚下一个垫步踢开“石头”,一条腿横着向左微微颠了两下,把赵云观察敌情的动态刻画得十分生动,每演到这也博得全场观众喝彩。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总之,杨小楼有许多独到之处为别人不能企及的,特别是《长坂坡》的赵云,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眼角眉稍千层的杀气。百十年来,所有演过这出戏的人,除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之外,可以说是没有比他好的。因为赵云之为人,虽是武将,却极稳健,也可以说是雍容大雅,是一位儒将。凡雍容华贵时将官,强壮稳健的武士,他杨小楼演着都合适。

民国初年国剧宗师杨小楼的代表作——京剧长靠武生戏《长坂坡》

舞台艺术就是这样,没到现场,是无论如何感受不出舞台上好角儿的好的,而真正的好又是稍纵即逝的,也是无法描述的。京剧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打动人的表演,有没有叫座的演员,有没有精彩的好戏。对艺术的欣赏谁也不能强迫,好的演员能够征服观众,是因为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杨小楼好不好?在戏迷中经常听到他们高喊"闪开了!"这句《艳阳楼》中杨小楼饰演的高登下场时的叫板。就连饭馆跑堂的上菜,拉"胶皮"人力车的车夫,拉人走到闹区人多的地也高喊一声"闪开了!",足见杨小楼影响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